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李,你有时间吗?我想跟你聊聊。”
王建国站在我办公桌前,声音有些颤抖。我抬头看了看他,发现他脸色苍白,眼圈发黑,明显是一夜没睡好。
“好的,王总。”我放下手里的文件。
“找个安静点的地方。”他四周看了看,办公室里还有其他同事在工作。
我跟着他走向一间空着的会议室。路上,我注意到他的步伐有些不稳,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公文包。
进了会议室,他立刻关上门,还特意检查了一下外面是否有人。这种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我有些意外。平时威风八面的王副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谨慎?
“王总,什么事这么神秘?”我在椅子上坐下。
他没有回答,而是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双手有些颤抖。
“这是什么?”我疑惑地看着他。
王建国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做了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动作……
01我叫李明,在这家建材公司当财务员已经八年了。说起来,我这人没什么大本事,就是踏实肯干,账目清楚,从来不出错。王建国是我们的副总经理,也是我的直接领导,今年42岁,在镇上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说实话,王建国对我还算不错。每年年底发奖金的时候,他总会多给我一些,逢年过节也会照顾我。我们的关系一直不错,偶尔会一起吃个饭,喝点小酒。
那天是个周五的晚上,王建国突然给我打电话。
“老李,有空吗?出来喝两杯?”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行啊,王总。”我放下遥控器,“老地方?”
“嗯,小马家那个馆子。”
小马家是镇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馆子,菜做得不错,关键是安静,适合聊天。我换了身衣服就出门了。
到了地方,王建国已经点好了菜,桌上摆着一瓶白酒。他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样子,眉头紧锁。
“王总,怎么了?看你心情不太好。”我坐下来,给他倒了杯酒。
“唉,别提了。”王建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出事了。”
“什么事?”我有些担心。
王建国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看着我说:“我儿子在省城出事了。”
我心里一紧。王建国的儿子小王今年大三,在省城上大学,平时挺乖巧的一个孩子。
“怎么了?严重吗?”我赶紧问。
“开车撞了人。”王建国的声音很沉重,“对方要求私了,八万块钱,不然就报警。”
我倒吸了一口气。八万块,对我们这种工薪阶层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那...对方伤得重吗?”
“还好,就是腿骨折了。”王建国摇摇头,“关键是对方不依不饶,说什么误工费、营养费、精神损失费,一大堆。”
我理解他的心情。做父亲的,遇到这种事肯定着急。
“家里钱不够?”我小心地问。
“钱都投资了,股票、理财产品,一时半会儿拿不出来。”王建国苦笑着说,“银行那边手续太慢,对方又催得紧,说明天就要钱,不然就报警。”
我们俩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王建国为什么请我出来喝酒了。
“老李,我知道这样说有点不合适...”王建国斟酌着词语,“你能不能先借我点钱?就一个月,一个月后我肯定还你。”
“要借多少?”我问,心里其实已经猜到了答案。
“八万。”王建国看着我的眼睛,“我知道这个数目不小,但是我真的没办法了。孩子的事不能拖。”
八万块钱,正好是我这几年攒下来准备买房的钱。说不心疼是假的,但看着王建国焦急的样子,我还是咬了咬牙。
“行,我借给你。”
王建国眼睛一亮:“真的?”
“真的。”我点点头,“明天我就转给你。”
“老李,太谢谢你了!”王建国激动地握着我的手,“我一个月后一定还你,而且...”他压低声音,“年底的事,你放心。”
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公司准备提拔一个财务主管,我一直在争取这个机会。
“那就写个借条吧。”我说,“以防万一。”
“应该的,应该的。”王建国立刻掏出手机,“我用手机记一下借条内容,回去打印出来给你。”
他在手机上敲了一会儿,然后念给我听:“今借到李明现金八万元整,月息1%,一个月后归还本息。借款人王建国。”
“不用算利息。”我摆摆手,“都是同事。”
“那怎么行?借钱不付利息,那不是占你便宜吗?”王建国坚持着,“就这么定了。”
当晚回到家,我就把八万块钱转给了王建国。第二天上班,他把打印好的借条给了我,还特意买了一盒好烟表示感谢。
“老李,这个人情我记一辈子。”王建国拍着我的肩膀说,“有你这样的朋友,是我的福气。”
那时候的我,心里还挺暖的,觉得能帮到领导解决难题,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02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按照约定,王建国应该还钱了。但是到了还款日,他却没有主动提起这件事。
我等了两天,觉得可能他忘了,就试探着提了一句:“王总,你儿子那边的事处理得怎么样了?”
王建国正在看文件,听到我的话,头都没抬:“还在处理,挺麻烦的。”
“哦,那就好。”我没有直接提钱的事,毕竟在办公室里,不太合适。
又过了几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找了个机会单独和他聊。
“王总,之前那笔钱...”我刚开口,王建国就打断了我。
“老李,真不好意思,最近公司资金有点紧张,我那边也周转不开。”他一脸歉意,“你再等等,最多半个月。”
我点点头:“没问题,不着急。”
但是半个月后,又是同样的说辞。这次他说银行卡被冻结了,正在处理。
“老李,你知道的,现在银行管得严,一点小问题就冻结账户。”王建国无奈地摇头,“我已经去银行跑了好几趟了。”
我还是选择相信他。毕竟是多年的同事,而且他平时对我确实不错。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月。这时候已经是两个月后了。
这天是周五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报表,准备下班。手机突然响了一声,是银行的转账提醒。
我拿起手机一看,愣住了。转账金额:8000元。转账人:王建国。
紧接着,微信就来了消息:“钱已还清,谢谢兄弟。”
我盯着手机屏幕,怀疑自己看错了。八万变成了八千?这明明少了一个零!
我赶紧重新看了一遍转账记录,确实是8000元,没错。
这是怎么回事?是他转账的时候手误了?还是...
我起身想去找王建国问清楚,但是走到他办公室门口,发现里面已经没人了。问了一下其他同事,说他提前下班了。
周末两天,我在家里想了很久。如果是手误,王建国应该很快就会发现,然后联系我重新转账。但是他的微信消息明明写着“钱已还清”,这就不像是手误了。
难道...他是故意的?
我不愿意往坏处想,但是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挥之不去。
周一上班,我特意观察王建国的反应。他看起来很正常,还主动跟我打招呼。
“老李,周末过得怎么样?”他笑呵呵地问。
“还行。”我试探性地说,“对了,周五收到你的转账了。”
“那就好。”王建国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下咱们两清了。”
听到“两清”这个词,我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这真的不是手误。
“嗯...好的。”我勉强笑了笑,没有当场拆穿。
王建国拍拍我的肩膀:“老李,真的谢谢你了。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我看着他一脸真诚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原来,在他眼里,八千块钱就够还八万的债了。
03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留意王建国的举动。我发现他最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了。
周二中午,我看到他请几个客户吃饭,点的都是招牌菜,一顿饭估计得好几千块钱。
周三下班后,我偶然看到他从珠宝店出来,手里拎着个小袋子。第二天就听说他给老婆买了条金项链,说是庆祝这个月业绩好。
作为公司的财务员,我对每个人的收入情况都很清楚。王建国这个月的提成确实不错,至少有五六万。按理说,他完全有能力还我那八万块钱。
更让我意外的是,他在同事面前的表现。
周四中午,我去茶水间倒水,听到王建国在和几个同事聊天。
“老李这人不错,从不斤斤计较。”他正在说,“做人就应该这样,大气一点。”
“是吗?”有同事好奇地问,“怎么说?”
“前段时间我找他借了点钱应急,本来说好还多少,结果他主动说少还点也行,够意思!”王建国一脸得意。
我在茶水间门口愣住了。原来,他不仅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把我的沉默理解为默认。
更过分的是,他开始把我塑造成一个“好说话”的形象,仿佛我主动减免了他的债务。
周五中午,同事小李主动找我聊天。
“老李,听说王总还你钱了?还挺爽快的吧?”他神秘兮兮地问。
“嗯。”我模糊地应了一声。
“他跟大家说你很满意他的处理方式,还夸你够意思呢。”小李继续说,“说你这人最懂得人情世故。”
我心里一阵苦笑。人情世故?我这分明是被人当软柿子捏了。
但是我还是没有说什么。一来是不想在同事面前丢王建国的面子,二来是想看看他还会怎么做。
果然,王建国的态度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工作上,他对我的要求越来越理所当然。
“老李,这个报表你重新做一下,格式不对。”
“老李,财务部的卫生你安排人打扫一下。”
“老李,下班前把这个月的账目整理好,明天要用。”
以前他布置工作的时候,至少会说句“麻烦你了”或者“辛苦了”。现在,就像在使唤下属一样,完全没有客气。
我开始明白,他真的把我当成可以随意欺负的人了。在他看来,我之所以没有追究那七万多的差额,就是因为我胆小怕事,不敢得罪领导。
这种认知让我既愤怒又无奈。我是老实,但不代表我是傻子。我只是不想把事情闹得太难看,但他却把我的善意当成了软弱。
04这种憋屈的感觉让我开始有意无意地了解王建国在公司里的其他行为。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些让我震惊的事实。
原来,我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首先是供应商老张。他和我们公司合作了好几年,人很老实。一次闲聊中,他无意中透露了一件事。
“老李,你们王总这人怎么说呢...有时候挺让人头疼的。”老张苦笑着摇头。
“怎么了?”我装作不知情的样子。
“上个月的货款,说好的月底结账,结果只给了两万,还差一万呢。”老张压低声音,“我去问的时候,他说下个月一起给,还说什么资金周转问题。”
“那后来呢?”
“还能怎么办?只能等着呗。”老张无奈地说,“人家是大客户,我不敢得罪。”
听到这里,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看来王建国这种行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意为之。
更让我震惊的是隔壁部门的小王的遭遇。
小王是个刚工作两年的年轻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一起加班,他主动跟我聊起了一件事。
“李哥,你说有些人是不是特别会欺负老实人?”小王一边整理文件一边说。
“怎么了?遇到什么事了?”我问。
小王犹豫了一下,然后说:“前段时间王总找我借了一万块钱,说是有个投资机会,让我也参与一下。”
我心里一惊:“然后呢?”
“结果只给我还了五千,说剩下的五千算是我的投资,等项目赚钱了再分红。”小王一脸委屈,“可是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投资项目啊,我就是借钱给他应急的。”
“那你没跟他说清楚?”
“说了,但是他说已经把钱投进去了,现在拿不出来。”小王叹了口气,“我一个小员工,哪敢跟副总较真啊。”
听到这里,我彻底明白了。王建国这是把欺负老实人当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技巧。
更让我愤怒的是,就在当天下午,我路过王建国的办公室,听到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电话。
“这些人都好糊弄,少给点钱他们也不敢说什么。”王建国的声音从办公室里传出来,“尤其是财务那个,典型的老好人,最好欺负。”
“反正借条写得模糊,他们也没办法。”他还在继续,“再说了,谁敢真的跟我较真?我可是他们的领导。”
电话里传来对方的笑声,然后王建国也笑了:“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适当地试探一下,就能知道谁能欺负,谁不能碰。”
我站在门外,感觉血往头上涌。原来在他眼里,我就是一个可以随意试探和欺负的对象。我的善意和宽容,在他那里变成了软弱和可欺。
这一刻,我做了一个决定。既然他把我当软柿子,那我就让他看看,软柿子也有硬核。
05就在我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彻底改变了局面。
那是第五天的上午,公司突然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总经理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公司要派一位新的总经理来接管我们分公司。
“从下周一开始,陈雪峰陈总将担任我们公司的总经理。”现任总经理在台上宣布,“陈总是从总部空降下来的,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
台下一片窃窃私语。大家都知道,空降的领导往往意味着要有大变化。
“另外,陈总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公司进行全面的内部审计,包括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等。”
听到“内部审计”这四个字,我看到王建国的脸色明显变了。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在讨论这个消息。有人紧张,有人兴奋,但最紧张的明显是王建国。
“老李,你觉得这个审计会查些什么?”他主动找我聊天,语气里透着不安。
“不知道啊,应该就是常规检查吧。”我故意表现得很平静。
“嗯...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王建国自言自语地说,“我们部门一向都很规范。”
但是我知道,他心里肯定不踏实。作为财务员,我对他的一些操作再清楚不过了。虽然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确实有些不太规范的地方。
比如,他经常会虚报一些招待费用,把私人聚餐算到公司账上。
再比如,他会给一些关系好的客户私下优惠,然后在账目上做一些调整。
这些操作虽然不违法,但如果被仔细审计的话,肯定会暴露问题。
更重要的是,新来的总经理肯定要建立自己的威信,很可能会拿一些人开刀。而王建国平时在公司里树敌不少,正是一个理想的目标。
果然,周一陈总经理上任的第一天,就宣布了详细的审计方案。
“这次审计将持续一周时间,主要检查三个方面。”陈总在会议室里宣布,“第一,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业绩情况。第二,资金使用是否合规。第三,员工满意度和领导能力评估。”
“特别是第三点,我们会对每个中层干部进行360度评估,包括上级评价、下属评价,以及平级同事的评价。”
听到这里,王建国的脸更白了。
会议结束后,陈总特意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李明是吧?”陈总看着我的简历,“财务员,在公司八年了,工作表现一直很好。”
“谢谢陈总。”我规矩地回答。
“我听说你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很熟悉,而且为人正直。”陈总放下简历,“这次审计,我希望能得到你的配合。”
“应该的,陈总。”
“特别是对各位领导的评价,我希望你能实事求是,不要有任何顾虑。”陈总看着我的眼睛,“公司需要真实的声音。”
我点点头:“我明白。”
走出陈总的办公室,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这次审计,将是我反击的最好机会。
06接下来的几天,王建国的表现越来越反常。
首先,他开始频繁地找我谈话,想了解我对审计的看法。
“老李,你觉得这次审计会很严格吗?”他试探性地问。
“不知道啊,新官上任三把火吧。”我淡淡地回答,“不过我觉得只要按规矩办事就行了。”
听到“按规矩办事”这几个字,王建国明显有些不自在。
“是啊,按规矩办事。”他干笑两声,“咱们部门一向都很规范的。”
“嗯。”我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我的这种不温不火的态度让王建国很不安。以前我总是会主动附和他,或者表示支持。现在的冷淡反应,让他感觉到了不对劲。
更让他焦虑的是,我在准备审计资料的时候,开始对他的部分资料“不太上心”。
以前,每当遇到王建国账目上的小问题,我都会主动帮他解释或者美化。比如一些模糊的招待费用,我会帮他归类到合理的科目下。一些给客户的优惠,我会帮他找到合适的理由。
但是现在,我开始如实填写这些数据,不再主动为他“润色”。
“老李,这个招待费的分类你看一下。”王建国拿着一张报表过来。
“怎么了?”我接过来看了看。
“这里写的是'客户答谢宴',是不是改成'业务洽谈'比较好?”他小心翼翼地建议。
“为什么要改?”我装作不解的样子,“确实是答谢宴啊,改了不就不真实了吗?”
王建国愣了一下:“不是...我是觉得...业务洽谈听起来更正式一点。”
“陈总不是说了吗,要实事求是。”我把报表还给他,“我觉得还是按实际情况写比较好。”
这种变化让王建国非常不安。他开始意识到,没有我的配合,他在审计中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更让他恐慌的是,他从其他渠道打听到,我在接受陈总单独谈话时,对他的评价并不积极。
实际上,当陈总问我对王建国的看法时,我确实没有像以前那样极力推荐他。
“王副总的工作能力还算可以。”我用了一个很中性的词语。
“还算可以?”陈总注意到了我的用词。
“嗯,基本满意吧。”我继续用模糊的语言,“不过可能在管理方式上还有改进空间。”
“具体是什么方面?”
“比如...和下属的沟通方式,还有一些决策的透明度。”我小心地选择着词语,既不想恶意中伤,也不想过分美化。
这种评价对王建国来说是致命的。在他预期中,我应该是他最坚实的支持者。但现在,我的态度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他开始各种方式想要修复我们的关系。
先是主动给我安排了一些轻松的工作,减少了我的加班时间。
然后是在别人面前夸我能干,说要推荐我评优秀员工。
甚至还找了中间人,让其他同事来劝我“大人不记小人过”。
“老李,王总其实人挺不错的。”同事小刘被他派来做说客,“可能就是平时工作压力大,说话有点冲。”
“嗯,我知道。”我淡淡地回应。
“你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小刘继续试探,“有什么事不如说开了,都是同事嘛。”
“没什么误会啊。”我笑了笑,“一切都很正常。”
这种“一切都很正常”的回答让小刘也摸不着头脑。他回去跟王建国汇报的时候,只能说我的态度很平静,但确实有些冷淡。
这让王建国更加焦虑了。
07审计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第七天上午,陈总要根据这一周的调查结果,做出最终的评估报告。
王建国知道,这是决定他去留的关键时刻。
一大早,我就发现他状态很不好,脸色苍白,眼圈发黑,明显是一夜没睡好。
上午的时候,陈总分别找了几个中层干部谈话。轮到王建国的时候,他在办公室里待了整整一个小时。出来的时候,脸色更加难看了。
我大概能猜到谈话的内容。陈总可能已经发现了他账目上的一些问题,以及下属员工对他的一些不满。
中午的时候,王建国主动找到我。
“老李,你有时间吗?我想跟你聊聊。”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好的,王总。”我跟着他走向一间空着的会议室。
一进门,王建国就关上了门,还特意检查了一下是否有人。
“老李,我...我想跟你谈点事。”他的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诚恳。
“您说。”我坐下来,表现得很平静。
王建国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双手递给我。
“这是什么?”我故作不解。
“你...你打开看看。”
我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叠现金,看起来有好几万。我数了数,正好是72000元。
“王总,这是什么意思?”我装作很惊讶的样子。
王建国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老李,我知道错了!这钱你一定要收下,我求你了!”
我连忙站起来:“王总,您这是干什么?快起来!”
“不,我不起来!”王建国跪在地上,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承认之前是我鬼迷心窍,想试探你的反应。我以为...我以为你不会计较。”
“王总,您先起来,有话好好说。”我试图扶他起来。
“不,老李,你不原谅我,我就不起来!”王建国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我知道我做错了,我不该那样对你!”
看到一个42岁的男人,一个平时威风八面的副总经理,跪在我面前哭诉,说实话,我心里也不好受。
“王总,不是已经还清了吗?您这是什么意思?”我还在装糊涂。
“什么还清?八千块钱怎么能算还清?”王建国急切地说,“我欠你的是八万,不是八千!”
“那您为什么...”
“我...我就是想试试,看你会不会追究。”王建国羞愧地低下头,“我以为你性格好,不会跟我计较。结果...结果我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了!”
“老李,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你不说不代表你不知道,你只是给我机会,让我自己认识错误。”王建国抬起头看着我,“这几天的审计,你完全可以落井下石,但是你没有。你还是实事求是,这让我更加羞愧!”
我心里有些触动。确实,这几天我虽然没有替他美化,但也没有恶意中伤。
“王总,您先起来,咱们坐下来好好谈。”我伸手扶他。
“你收下这钱,我就起来。”王建国坚持着,“这是我欠你的,一分都不能少。”
“这...”我犹豫了一下。
“老李,我求你了!”王建国的声音更加急切,“我知道这次审计我可能过不了关,但是我不能就这样对不起你!”
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叹了口气,收下了钱。
“王总,您快起来吧。”我扶着他站了起来。
“谢谢,谢谢你!”王建国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老李,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王总,您这是何必呢,咱们都是同事。”我看着他红肿的眼睛,心里也有些不忍,“工作的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会实事求是的,不会因为私人恩怨影响公正判断。”
“我知道,我相信你!”王建国连连点头,“老李,以前是我不对,是我把你当成了软柿子。现在我明白了,你不是软柿子,你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人!”
下午,陈总找我做最后的谈话。
“李明,经过这一周的了解,我对你的印象很深刻。”陈总看着我,“你的专业能力很强,人品也很好。”
“谢谢陈总。”
“关于王建国的情况,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我想了想,说:“王总确实有一些工作方法上的问题,但是他也有很多优点,比如业务能力强,对公司忠诚度高。我觉得,如果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他应该能做得更好。”
陈总点点头:“我明白了。”
几天后,审计结果出来了。王建国虽然受到了批评,但保住了职位,只是要求整改一些不规范的做法。
而我,因为在审计中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公正态度,被陈总看中,真的提拔为财务主管。
那天下班后,王建国特意请我吃饭。
“老李,以后咱们就是真正的朋友了。”他举起酒杯,“以前的事,都是我不对。”
“王总,过去的就过去了。”我也举起酒杯,“以后大家好好工作。”
“一定!”王建国一饮而尽,“李主管,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从那以后,王建国变了很多。他不再随意欺负下属,还了所有钱,也不再搞那些小聪明。我们的关系表面上恢复了正常,但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想起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善良不等于软弱,宽容不代表没有底线。有时候,适当的沉默比激烈的争吵更有力量。真正的智慧,是在关键时刻让对方自己认识到错误,而不是强迫他承认。
职场如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选择做什么样的人,最终会决定走什么样的路。
来源:一才体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