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夫,大夫,我们家老太太越来越记不住事了,现在还不睡觉,情绪激动,怎么办呀?”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大夫,越来越多的听到这样声音和诉求。不禁思考,为什么痴呆病人越来越多了,怎样延缓痴呆的发生呢?
“大夫,大夫,我们家老太太越来越记不住事了,现在还不睡觉,情绪激动,怎么办呀?”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大夫,越来越多的听到这样声音和诉求。不禁思考,为什么痴呆病人越来越多了,怎样延缓痴呆的发生呢?
痴呆病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痴呆人群也越来越多。据统计,8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可达20%~30%,即每3~5人中可能就有1人患病。在中国,65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约为5.6%,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比最高,约60%~70%。血管性痴呆是常见类型之一,其占比通常在15%~25%左右。这两类痴呆占据了痴呆的大部分。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APOE ε4易感基因相关。年龄增长可能导致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能力减弱,使其在大脑中异常沉积形成斑块,破坏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同时随年龄增加,tau蛋白更易出现异常磷酸化,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影响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年龄增长过程中易感基因更易显现,增加发病风险。
血管性痴呆与脑血管疾病、脑血流灌注下降、多次小的脑血管病变(如无症状性脑梗死)相关。而这些均随年龄增加,“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亦随年龄增加而出现,进一步加重血管疾病出现概率。
如何延缓痴呆的发生
1.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管理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硬化和脑梗死风险,需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普通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通常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年人(年龄>65岁)收缩压一般应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控制高血脂和糖尿病:高血脂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会损伤微血管,二者均需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干预,降低脑血管病变概率。理想水平为空腹血糖小于7mmol/L。血脂异常者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血脂的调控目标,应将LDL-C降至2.59mmol/L以下。
防治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房颤可能引发脑栓塞,需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减少脑卒中风险。
减少脑卒中复发:若曾发生过脑卒中,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降低再次发病导致认知功能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多摄入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坚果等的饮食,有助于保护脑血管和神经细胞。
规律运动:每周坚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可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细胞代谢,且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增强认知功能。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和神经系统,增加痴呆风险。
3.认知与社交训练
保持大脑活跃:多进行阅读、学习新知识、玩益智游戏(如下棋、拼图)等活动,锻炼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音乐疗法:播放自己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刺激听觉和情感反应,改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社交互动 。
积极社交: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避免孤独感,有助于维持认知功能。
4.其他方面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可能影响大脑的修复和代谢,长期缺觉会增加认知衰退风险。
管理情绪与压力:长期焦虑、抑郁或压力过大可能影响神经系统,保持良好心态对预防痴呆有一定帮助。
希望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都能延缓痴呆的到来,如果还是不幸罹患了此病,那需要及时来医院,早诊早治,虽然没有办法治愈,但可以延缓它的发展。规律应用抗痴呆药物,比不用痴呆药物,可以较晚的进入痴呆末期(生活不能自理阶段),且应用药物后可以控制精神症状,稳定情绪,利于家人的照料。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延缓痴呆的发生,让每个老年人都拥有记忆丰富的、彩色的、快乐的、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
作者:神经内二科 王智
编辑:宿 娜
一审:周 浩
二审:郝晓宁
三审:闫 军
哈院是我家 发展靠大家
哈院是我家 一起建设它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