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来自高校、出版界、文化界等百余位青年学子、专家学者汇聚张元济图书馆,通过实地参观、讲座、新书座谈交流会的形式,共同追溯张元济的生平事业与文化理想,探讨其精神在当代的价值与回响。
上周,来自高校、出版界、文化界等百余位青年学子、专家学者汇聚张元济图书馆,通过实地参观、讲座、新书座谈交流会的形式,共同追溯张元济的生平事业与文化理想,探讨其精神在当代的价值与回响。
9月18日,来自商务印书馆2025青年骨干培训班,以及浙江传媒学院出版学院的首届“张元济班”的学员们来到张元济图书馆、张元济纪念馆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追寻先生耕耘出版业、传承中华文脉的足迹,学习并传承张元济“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的出版理念与文化使命。期间,张元济嫡孙张人凤先生与学员们亲切交流,并在张元济图书馆三楼报告厅展开专题讲座,从“张元济的文化观”“抗日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与张元济”等角度解读张元济的精神与贡献,殷切期望学员们能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坚实的步伐,致力于出版行业。
9月19日,“学习张元济的精神 继承张元济的事业”——《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作品交流座谈会在张元济图书馆举行。来自韬奋基金会、商务印书馆、上海文史研究馆、重庆出版社、张元济研究会等机构约3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书译者之一、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元济之孙张人凤先生也应邀参加会议。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由新西兰华人作家叶宋曼瑛女士所著,最初为其博士论文,曾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商务印书馆和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过英文和中文繁体版。该书从专业视角对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进行了深入解读。2025年3月,由北京华章同人策划,重庆出版社首次出版了简体中文版,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胜娟在致辞中介绍了海盐县在传承张元济“扶助教育、启迪民智”思想、推进“名人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所做出的举措,并表示未来将通过展馆提升,增加数字化设备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提高张元济纪念馆的展陈与宣传推广功能。
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黄书元指出:该书全面呈现了张元济角色转变历程及其历史贡献。张元济一生跨越教育、出版与文化传播多个领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精神对破解当前出版行业困境具有重要启示。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汪胜洋强调:张元济精神的核心是深厚的爱国主义,其改革热情与家国责任感尤为值得弘扬。他希望通过此书,能让先生的事迹与精神在新时代得到更广泛传播。
在座谈交流环节,本书译者张人凤分享了该书的翻译过程。他提到,叶宋曼瑛女士最初撰写博士论文过程中,她通过大量走访,并对信件与史料进行梳理,逐渐揭示张元济文化救国的路径,体现其作为一代知识精英的独特气质与崇高人格。后来,在张元济之子张树年的介绍下,张人凤与邹振环合作,历经多年,共同完成翻译校准工作,并于今年出版简体中文版。
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建辉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并提出张元济研究应着眼“六个新”:形成新观念、撰写新传记、挖掘新材料、提供新视角、编写新丛书、搭建新平台。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周武以“观人见古,知新温故”概括张元济出版方针,认可该书对张元济研究的推动作用。浙江传媒学院出版学院院长崔波表示,将把该书作为“张元济班”必读书目,推动先生精神的传承。
作为海盐县为纪念张元济而设立的重要文化机构,张元济图书馆于建馆之初即设有张元济纪念馆和商务印书馆版本阅览室,开创了县级图书馆以名人文化为特色先河。多年来,张元济图书馆持续推动张元济研究与文献整理,已成功举办六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并成立张元济研究会,出版了多部学术论文集,逐步成为张元济研究的重要阵地和文献中心。
作为张元济故乡的文化地标,张元济图书馆收藏大量相关文献,并通过展览、讲座、研学、培育小小讲解员等形式,传播其爱国精神、文化理想与实干作风。未来,张元济图书馆将以《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出版为契机,依托张元济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开展更多文化宣传与推广,使张元济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