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彩之路,青春同行,东华学子在云南昭通点亮非遗传承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8:28 1

摘要:“让沉默的大漆开口说话,让古老的技艺在乡村振兴中重新闪光。”日前,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漆’彩之路”实践团结束为期一周“传承非遗”之旅,在云南昭通留下一处处青春身影。

“让沉默的大漆开口说话,让古老的技艺在乡村振兴中重新闪光。”日前,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漆’彩之路”实践团结束为期一周“传承非遗”之旅,在云南昭通留下一处处青春身影。

带着“古城烟火与乡村炊烟,如何在一滴大漆里汇成共同富裕新画卷”的时代之问,实践团穿梭于昭通古城、漆刻传习所、博物馆、盐津县黄草社区等地,以设计学科“工艺”视角解码非遗与乡村共生逻辑。他们在吾悦广场捕捉青年国潮消费场景,在黄草社区倾听村民增收诉求,在庙坝镇记录老艺人坚守,标注“价值认同-场景链接-青年行动”坐标,展开“城市需求-乡村资源-非遗技艺”立体思政图谱。

11名团员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行动指南,在昭通市博物馆触摸木纹、嗅闻漆香,与千年非遗对话。当听到讲解员说,古人以几十道髹涂让脆弱木胎变成不朽之器,众人不约而同地屏息凝神,仿佛听见漆层里封存了两千多年的呼吸声。随后,他们在传习所跟随非遗传承人体验漆刻,感受活态传承的使命与挑战;在昭通古城对各个年龄段人群进行针对性访谈,了解本土声音与用户洞察。

为打通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实践团在昭通、盐津两地商圈分别举办“设计赋能非遗传承”快闪展,借古风 NPC、传承人推介等形式,面对面向市民科普非遗文化,三天吸引2.3万人次。质地温润的漆器,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柔和却醒目的光泽,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市民、游客停下脚步围观。面对大家的好奇询问,团队成员主动上前,热情细致地科普大漆的起源、制作工艺特点以及背后承载的非遗文化内涵。在盐津老城区广场,一位围观市民看着实践团设计的大漆胸针、发簪等手工艺品,忍不住感慨:“原来家门口的老手艺也能这么潮!”

据介绍,此次实践还获中国美术学院瞿德华教授学术赋能,团队成员系统接受大漆专项培训,扎实掌握大漆工艺品制作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巧,通过描金练习打磨技能,领悟匠心。同时,实践团结合专业所学,探索材料与工艺创新,研发轻量化大漆产品适配现代生活。此外,实践团还以 “传承人+校园+社区” 共创合作机制为核心,走进盐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儿童定制“大漆科普+纹饰绘画”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非遗传承的种子。

记者:刘芮孜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加姚 沈莉娜

审核:周样波 周正豪

来源:上海松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