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朝代存世554年,为何后世再无人以此为国号?因为没人敢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9 12:09 1

摘要:大家总是说,历史像个转盘,你一推一拉,它就又回到原点。今天要聊的,是那个看似最简单,却最能代表权力和野心的事物——国号。有朋友逗趣问我:“你觉得哪个朝代名儿最好听?”但其实真要说起来,这事儿不只是好听那么简单。每一次王朝更替,风雨飘摇中,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给

大家总是说,历史像个转盘,你一推一拉,它就又回到原点。今天要聊的,是那个看似最简单,却最能代表权力和野心的事物——国号。有朋友逗趣问我:“你觉得哪个朝代名儿最好听?”但其实真要说起来,这事儿不只是好听那么简单。每一次王朝更替,风雨飘摇中,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给自己找个字眼——国号。这个字,有多重?别看只是一两个字,实际关系到天命、正统,能不能让天下归心。有时候,一个国号,能决定流芳百世,也能埋下祸根。不过说这些也远了,咱们还是得捋捋,古人到底怎么给自己“起名”的吧。

国号这玩意儿,古来门道多得能写本书。有的人直接把自家地名拿来用——比如唐朝,其实早年李氏家族在太原立足,唐这个字就是他们祖先封地的地名之一。汉朝刘邦起初在沛县活动,后来被册封为汉王,然后索性就叫“汉”。说起来,这就像农村出来的大爷创业成功后,公司名字还叫“老家大队”。你要是往后翻,会发现,齐、楚、燕这些熟悉的称谓,原本也都是有地方身份的,各有故事。拿战国那段乱七八糟的岁月来说,魏国有一次还想把“赵魏”合成新国号,结局如何?那就是算了吧,传统根深蒂固,老百姓听着也才信得过。

不过,不是每个国号都靠地方名起头。你比如说,刘秀一统天下后做了光武帝,最初在河北被封为“中山王”,但复国时还是叫“汉”。后来的曹丕,干脆自称“魏”,借老爹曹操当年在魏地混得风生水起。你看,这些人啊,讲的是传承,也讲点家族情分。还有隋朝的杨坚,不光有随国公的头衔,取名字也直接用“隋”,后来变成大一统王朝,能不出彩吗?

再说夸张些的,后世的国号有一部分就是纯凭美好寓意来的。明朝朱元璋为何叫“大明”?说是天命昭昭,光明正大;清朝乾隆就爱“乾清”那股劲,讲的是无欲无求,乾坤清气。甚至元朝这个“大元”,到底想的是“乾元”,就差没点个“天降正气”的灯笼。有时候,国号这事儿,还跟谁能镇住天下人心有关。你要是稍微冒点险,取个奇奇怪怪的名字,比如元末的张士诚和陈友谅,一个叫“大周”,一个称“汉”,其实都在历史里刷过存在感,但谁记得住?

不过,这国号用来用去,老字号容易撞车。就拿“周”字来说,光后面仿照的就不止三四回。五代十国那段,随便翻出一堆王朝,都喜欢拿“周”“汉”混个脸熟。山东这边后唐、后周、后汉轮着排队,就像每年县里办庙会,哪个姓随手挂块牌子,大家都不陌生。在南方,唐朝之后还冒出来一堆“小明”“大顺”,国号杂得让人眼花,却都不大管用。

要说国号“抄袭”,还真不少。大夏,那个名字,先有夏启,后头党项族李元昊搞了个西夏,十六国里又有胡夏,明末明玉珍再整一个“大夏”,窦建德也不甘落后。这名字和“汉”比起来,也还算挺抢手的。只不过,战国后大部分人还是爱用“汉”,你认真数,七零八落的“前汉”“后汉”“南汉”,总计能排出二十个王朝,几乎成了标配。

但说到后来,就是宋朝以后,国号的事就有些不一样了。老一套没啥人用。“宋”之后,老家族的王朝越来越少。你看元明清这些,国号都是全新包装。元朝出自蒙古草原,还讲“元气”——表现天命神奇;明清一个是明亮,一个是清白,都是寄托美好。可这些新国号之后就没人再用。为什么?因为元明清都是外族入主中原,等后来汉族重掌大权,谁还敢用“清”“元”?这是避讳,也是怕被当成后人不忠。你再看明朝之后的短命王朝,比如“大顺”“大西”那些花哨字眼,像把彩旗插满了河滩,其实都是凑热闹,很快就烟消云散。

再扯远点,历史上还有个特别吊诡的现象,就是“商”这个字,自此朝代覆灭后就没人用过。“夏”用得这么多,“周”也常见,唯独“商”,仿佛被历史打了一个疤,没人敢动。其实“商”当年也算是鼎盛老字号,光统治时间就有五百多年,比不少王朝都长命。但自从武王伐纣,那个“商”字就像是烫手山芋,成为所有后世皇家的忌讳。

为什么?要聊这个,得从“士农工商”扯起。以前人人都说,国家靠种地,商人就是逐利下贱之辈。明明最早的商朝是以“玄鸟降,生商”自豪,还会做买卖,但等数百年传下来,“商人”却变成了市井小贩的代称。你要是明明白白给自己的国号叫“商”,相当于自己承认混饭吃,天子脸面往哪儿搁?多少官员宁可自称“汉”“周”,就是不敢碰“商”字。自古以来,谁都怕这个招来耻笑,或被说是逐商利而弃祖宗。

有时候我想,要是老天给了“商”字个好运,说不定后面还能再冒出几个“商朝”。但偏偏,古代重农抑商那么深,国号这种玩意儿,就注定不可能随意为之。一提“商”,人们第一反应就是工商末位,哪怕商朝曾经繁荣富强,也抵不过几代人嘴里的避讳。

其实,历史上反复用一个国号,有时是对祖上的敬仰,有时也只是图个好彩头。有的王朝风风光光,有的不过昙花一现,我们这一代再回头看,却常常被这些“名字”带回遥远的时代。国号,是天子的“名片”,是新王朝的底气,也是百姓心里的信仰。但有些名字,却注定要被辜负——就像“商”一样,明明有故事,却只能留在老书的角落,没人愿意再叫它一声“国”。有时候想想,历史上那么多王朝兴衰,其实都逃不掉一个问题——人到底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国号也好,江山也罢,逃不过那些曾经的选择,也等不来真正的答案。

来源:湖畔边赏天鹅戏水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