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广州地产行业有传闻,称黄埔某高价楼盘的开发商要破产,导致大家都有点紧张。这两天我特意了解了一下,被传闻的这家房企的实力应该没什么问题,暂时没有破产所必需的资不抵债情况。另外,他们目前在售的项目,由于土地是很早获取的,成本非常低,即便这几年房价下跌明显,这个
文|邓浩志
最近广州地产行业有传闻,称黄埔某高价楼盘的开发商要破产,导致大家都有点紧张。这两天我特意了解了一下,被传闻的这家房企的实力应该没什么问题,暂时没有破产所必需的资不抵债情况。另外,他们目前在售的项目,由于土地是很早获取的,成本非常低,即便这几年房价下跌明显,这个项目应该仍是盈利有保障的。因此,该开发商大概率不会出现破产或烂尾的情况。
我还了解到,他们最近确实出现了一些资金周转问题,主要原因是房子销售不佳,影响了资金回笼。为应对这一问题,他们已放弃此前曲高和寡的营销策略,近期持续推出大幅降价的特价单位,以争取扩大销售、回笼资金。
图片源于网络
既然没有根本性问题,为何会出现“破产”传闻?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如何处理媒体关系的结果。例如,最近他们拖欠了多家媒体的广告费,平时对地产垂直类KOL和自媒体也有点爱理不理的感觉。在营销和定价方面,他们总是自说自话,完全不接市场的地气。恰逢近期资金紧张,他们计划推出“以房抵债”方案,引发部分施工方和供应商不满,主动向媒体爆料,最终连锁发酵,导致目前较为被动的局面。周边一些竞品项目甚至借机散布“他们公司要破产”的言论,劝客户不要购买。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客户但凡听到风吹草动,往往宁可信其有,以规避风险。
其实,最近的西贝事件、始祖鸟事件都反映出企业若不懂互联网传播,容易陷入被动,甚至对品牌造成伤害。有的企业认为“我没违法违规,怕什么?”;有的则想着“惹不起躲得起”,于是要么像西贝一样愣是一头往前冲,要么缩起来不管不问。实际上,网络舆情和流言往往就是这样被炒热、带偏的。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互联网传播缺乏了解,或满不在乎,以为只要埋头做事就行。哪有这么简单?!
房地产已连续四年下行,行业规模萎缩、房价下跌,房企的利润也快跌没了,尤其是开发业务。目前,房地产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在286家上市房企中,197家盈利,89家亏损,亏损金额高达惊人的1912亿元,大幅刷新历史纪录。
有人会说,不是还有197家盈利吗?细看之下,这197家盈利企业主要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虽然盈利,但利润水平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例如,龙头房企保利发展净利润为27.11亿元,同比下降63%;被誉为“利润王”的中海地产,同比下降16.62%。
二是部分非主营房地产的央企、国企也出现大面积项目亏损。但由于这些央企体系庞大,吸收亏损能力较强,不少通过资产或业务重组方式,将亏损消化或延迟显现。
三是仍在盈利的房企,利润多来自开发以外的业务。例如某民营房企,今年开发业务规模和利润均大幅缩水,几乎无利可图;但其租赁、商业管理等房地产周边创新业务却实现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开发业务的乏力。
总体而言,在销售额和房价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业务已成为“不赚钱”的行当,亏损企业数量实际上已超过盈利企业。因此,今年各大房企纷纷裁员、减薪、更换高管。所谓“房地产已见底回升”的判断,似乎与实际情况渐行渐远。
来源:邓浩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