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新战场:京东美团借减肥活动抢滩万亿市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20:00 1

摘要:北京学院路的京东大药房门口,凌晨三点排起长队——这不是抢购特效药,而是一群年轻人争相称体重。4月7日京东推出的“减1斤奖100元”活动,让这家药店成了新晋网红打卡点。有人带着行军床通宵排队,有人因插队引发肢体冲突,甚至惊动警察到场维持秩序。一位现场参与者调侃:

京东美团“撒钱减肥”真相:4亿人的体重,撑起万亿资本赌局。

你减的是肥,他们赚的是万亿”:起底京东美团撒钱大战。

23天减15斤奖励1000元?起底互联网巨头的“健康赌局”。

万亿即时零售市场争夺战,巨头为何从减肥切入?

北京学院路的京东大药房门口,凌晨三点排起长队——这不是抢购特效药,而是一群年轻人争相称体重。4月7日京东推出的“减1斤奖100元”活动,让这家药店成了新晋网红打卡点。有人带着行军床通宵排队,有人因插队引发肢体冲突,甚至惊动警察到场维持秩序。一位现场参与者调侃:“上一次看到这种盛况,还是超市鸡蛋打折。”

这场看似荒诞的“全民减肥狂欢”,背后是京东与美团争夺万亿即时零售市场的生死局。当你在小红书发减肥日记时,平台正在把你的脂肪换算成GMV;当你纠结要不要买司美格鲁肽时,资本早已把4亿超重人群标好了价格。

减肥发钱的“连环套”:用户成了免费劳动力

京东活动规则里藏着三个致命陷阱:

文字游戏:“减5斤得500元”实为前5斤不计算奖励,第6斤起每斤100元,想要拿满1000元需减15斤——这相当于一个月内减掉一个婴儿的体重;强制消费:用户需购买指定减肥药凑够“能量值”,司美格鲁肽单支售价698元,而奖励上限仅1000元;数据收割:要求在小红书发布4篇笔记、邀请好友注册,有网友计算发现,完成所有任务需投入40小时,时薪不足25元。

美团则玩起“对冲套路”:“不瘦必赔”活动要求用户购买GLP-1药物后到指定机构检测体重,但检测费需自付,有参与者发现两次称重间隔需28-35天,而药物疗程至少需要3个月。这相当于让用户自费参与一场注定失败的赌局。

万亿市场的“肥肉争夺战”:医药零售只是冰山一角

2024年中国医药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5019亿元,增速4.6%(电商渠道)和0.3%(实体药店),远超传统B2C电商。但药品销售只是入口,真正目标是即时零售的万亿赛道。

美团:凭借745万骑手和90%的医药O2O份额,正将外卖配送体系复制到药品、数码、生鲜领域,其闪购业务日订单突破1800万单;京东:押注“自营秒送”,在全国布局超10万家合作门店,30分钟送达率98.7%,试图用品质外卖撕开美团防线。

二者的较量已蔓延到线下:京东大药房的体重秤被曝“去皮2斤”,美团合作体检机构称重收费198元/次,用户吐槽“减掉的不是脂肪,是钱包”。

数据背后的资本逻辑:健康焦虑如何变成财务报表

这场狂欢创造了两组惊人数据:

用户数据:京东活动首周减肥药销量环比增长180%,司美格鲁肽搜索量环比增长80%;平台数据:美团医药健康业务三年复合增长率38%,用户健康数据估值超百亿。

更隐秘的是数据套利:用户体重、购药记录、社交动态被打包分析,用于精准推荐保险、保健品甚至网贷产品。一位互联网分析师透露:“你知道为什么总收到健身房广告?因为平台判断你减重失败概率超过70%。”

即时零售的“囚徒困境”:我们真的需要30分钟送减肥药?

资本鼓吹的“万物到家”,正在制造伪需求。

紧急场景:感冒药、退烧贴需要即时配送;荒诞场景:凌晨三点配送代餐粉、减肥仪,与“外卖买口红”如出一辙;危险场景:有用户为快速减重过度注射司美格鲁肽,引发低血糖送医。

当健康管理变成流量生意,药企争推高价GLP-1药物,药店为冲销量忽视用药指导,而平台则在APP里弹窗提示:“您今天的步数不足,请购买智能手环。”

撒钱狂欢下的三个真问题

健康货币化:国家推动体重管理本为民生工程,却被异化为“脂肪金融”;隐私黑箱:90%的用户未阅读隐私协议,却授权平台收集身高、体重、病史等敏感信息;医疗娱乐化:23天减5斤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不健康,但平台称“规则经过公证”。

《柳叶刀》研究显示,中国因肥胖导致的医疗开支每年超4800亿元,但解决之道不在“撒钱减肥”,而在完善社区健康中心、普及营养教育。如果巨头真想做公益,请把烧钱买流量的预算,用来支援三甲医院减重门诊。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