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的抖音电商丰收庆典上,“烟台苹果霞姐”李晓霞是绝对的焦点之一。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退休英语教师,凭一口“土洋结合”的英语成了烟台农产品的“银发代言人”,在抖音坐拥近50万粉丝,累计卖出5万公斤苹果。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成了新农人借电商助农的标杆。
不久前的抖音电商丰收庆典上,“烟台苹果霞姐”李晓霞是绝对的焦点之一。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退休英语教师,凭一口“土洋结合”的英语成了烟台农产品的“银发代言人”,在抖音坐拥近50万粉丝,累计卖出5万公斤苹果。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成了新农人借电商助农的标杆。
而在济南市仲宫街道的东罗园村,村支书杨茂伟正是受这样的榜样启发,带着村民闯出了一条“小牛书记”助农路。
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从烟台果园到南山乡村,新农人的影响力正通过电商的数字桥梁,造就更多乡村振兴样板。
拍摄时间:9月22日
拍摄地点:仲宫街道东罗园村
拍摄内容:电商直播助力乡村振兴
从“银发代言人”到“小牛书记”
直播间里的助农接力
抖音电商丰收庆典的舞台上,“烟台苹果霞姐”李晓霞手里捧着红透的烟台苹果,说起自己的助农故事,“我教了20多年英语,怎么也想不到,退休后会在直播间里重新‘上岗’。”
2023年,儿子承包的苹果园遭遇滞销,看着满园红彤彤的果子没人收,李晓霞急得睡不着觉。在侄女的鼓励下,她注册了抖音账号。“一开始只会说‘苹果甜’,后来想着发挥特长,就加了句‘This is YantaiFushi,crisp and sweet!’”没想到这口“土洋结合”的英语意外走红,单条短视频播放量突破300万,直播间粉丝从几百涨到了近50万。
如今,李晓霞的直播间成了烟台农产品的“新讲台”。李晓霞摩挲着手里的苹果告诉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新一季苹果就要熟了,我也会帮着周边的果农销售苹果!”
在济南,东罗园村党支部书记杨茂伟盯着手机,听得格外认真。“霞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咱农村不缺好东西,缺的是让外界看见的渠道。”2021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杨茂伟回村任职,眼前的景象让他揪心:村里600多口人,大半是老年人,没有像样的产业,优质小米、核桃都藏在山里卖不上价。
回村第一件事,杨茂伟就带着村民修蔬菜大棚,挖掘特色农产品。同时,他注册了抖音
账号“小牛支书”,试着自己直播带货。“一开始镜头都不敢看,讲产品结结巴巴。”杨茂伟笑着说,“后来发现网友就爱听实在话,我就把大棚里蔬菜的长势、小米的种植过程拍给大家看,慢慢就有了订单。”
如今他的账号已有2万多粉丝,每晚的直播都能带来几十笔订单,村展厅里堆得像小山的小米、核桃,全是网友回购的“爆款”。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大家叫我‘小牛书记’,一是因为我属牛,更因为我想践行‘三牛’精神。”杨茂伟解释道。他发现村里的老年人熟悉农产品,说话亲切有感染力,便琢磨着组建一支“银发直播团”。66岁的赵义英、62岁的赵香、62岁的吴吉梅成了主力,三人穿着朴素的家常衣服,有时在展厅里、有时在大棚里开播。
“家人们看这小米,熬出来的粥特别好喝!”赵义英抓起一把金黄的小米,对着镜头轻轻晃动,颗粒饱满的米粒在灯光下泛着光泽。吴吉梅则掰开琥珀核桃仁,露出饱满的果肉:“咱这核桃营养非常丰富,老人孩子都爱吃!”亲切的乡音、实在的讲解,让直播间迅速聚起人气,弹幕里满是“大姨太实在了”“拍两斤尝尝”。
下播后,三位大姨又搬来纸箱打包小米。“这季小米收成好,已经发了1万箱左右了。”吴吉梅擦了擦额头的汗,嘴角藏不住笑意。直播间隙,她还会唱段山东小调,虽然笑得羞涩,却情真意切,成了直播间的“隐藏彩蛋”。
李晓霞凭借个人影响力,带动了一方农产品销售,甚至带活了一座城市的特色产业。杨茂伟也深知,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抱团发展才能走得远。2023年,他牵头成立了“南部山区乡村振兴网络达人助农联盟”,38名短视频拍摄爱好者应声加入,成了南山助农的“生力军”。
“联盟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南山人,手机里存着家乡的每一片山、每一口泉。”杨茂伟说,大家平时就爱拍短视频记录生活,现在正好用镜头为家乡“代言”。翻开联盟成员的抖音账号,满是南山的青山绿水:春日里柳埠的杏花漫山遍野,夏日里泥淤泉的泉水清澈见底,秋日里稻池的稻田金黄一片,冬日里九顶塔的民俗表演热闹非凡。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视频,吸引了大批市民关注,为乡村旅游攒足了人气。
“我们不搞虚头巴脑的宣传,就拍最真实的田间场景、最实在的果农故事。”杨茂伟说,成立至今,联盟的成绩单愈发亮眼:累计参加各级农文旅活动50余次,吸引6万余名游客采摘打卡;帮助农户销售樱桃、桑葚、油杏等应季农产品30余万斤;辐射带动南部山区30余个村庄实现集体增收,1万余名群众受益。联盟成员也收获了认可,先后被授予“源味南山推广大使”“乡村振兴助农达人”等荣誉称号。
从“一村突围”到“万村振兴”
多渠道联动为农产品打开市场
“2021年我回村时,村里集体收入是零,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杨茂伟站在村口的环山路上,望着远处的蔬菜大棚感慨道。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90万元,这些钱全用在了村民身上:修路、建灌溉设施、逢年过节给老人发米面油。“上次给老人发福利,大爷大妈们拉着我的手说,没想到老了能享这福。”杨茂伟的声音有些哽咽。
谈及未来,杨茂伟的眼里满是憧憬:他想把南山的农耕文化、红色故事都拍进短视频,让更多人知道这片土地的宝藏;想让更多农户学会用电商工具,让好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想把东罗园村的变化,复制到南部山区的每个角落。
杨茂伟的实践,正是电商助农的生动缩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陈强远的观点一语中的:“全域兴趣电商将短视频、直播变为‘新农具’和‘新农活’,既为返乡青年提供增收的物质基础,又助其建立身份认同与乡土归属感。”
9月11日发布的《2025丰收节抖音电商农产品消费白皮书》显示,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抖音平台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02亿单,平均每天有2448万单农特产包裹销往全国各地,持续带动农货上行。货架和搜索场景带动农特产品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54%和95%,多渠道联动为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秋日的南山,微微凉意伴着满眼美景,让人格外愉悦。赵义英和姐妹们正忙着打包小米,杨茂伟举着手机拍个不停,镜头里他们的笑容与丰收的底色交融在一起。这帧画面,正是电商助农最动人的模样——泥土里长得出好产品,镜头里讲得出好故事,数字里藏得住好日子。(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曹雅欣 冯经伟)
来源: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