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牙掉了,是不是只能种?是不是永远回不来了?是不是“牙一掉,老三岁”?今天我们不绕弯子,直说——“牙掉了还能长回来”的说法,是真的有医学依据,但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牙掉了,是不是只能种?是不是永远回不来了?是不是“牙一掉,老三岁”?今天我们不绕弯子,直说——“牙掉了还能长回来”的说法,是真的有医学依据,但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门诊里,最常听到的不是“医生我牙疼”,而是“医生,我这颗牙掉了,还能不能救回来?”有的掉得干脆,有的松松垮垮,有的还只是牙龈萎缩、牙根裸露,来得时候都带着一丝希望。
但你知道吗?牙齿一旦彻底脱落,靠吃药“长回来”这件事,目前还真没那么神奇——至少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还属于研究室阶段。但“牙齿能再生”不是空话。我们来一关一关讲清楚。
第一关:牙齿掉了,是怎么掉的?
不是“老了牙就会掉”这么简单。真正让牙齿“走人”的罪魁祸首,九成是牙周病。它不是疼得你死去活来,而是悄无声息地松动你的牙根,等你发现,牙已经动得像晃电风扇了。
牙周病不是牙齿的问题,是牙齿“地基”的问题。牙周组织,就像牙齿的钢筋混凝土,支撑着你的咀嚼系统。一旦牙龈发炎、牙槽骨吸收,牙根就像埋在沙子里的柱子,越摇越松,最后连根拔起,自己掉出来。
研究显示,超6成35岁以上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牙周病,而50岁以上人群中,牙槽骨萎缩的比例接近80%。这才是牙齿大规模“逃亡”的真正原因。
第二关:牙齿掉了,能不能靠药长回来?
这个问题,得拆成两个层次回答。
一,掉了一半、还在动的牙,有“救场药”。
现在口腔科用的一类药,叫做牙周再生材料,比如生长因子、骨粉、胶原膜。它们不是让牙齿“再长出来”,而是修复地基,让牙根重新稳固在牙槽骨里。
就像房子地基塌了,我们不是再造一根柱子,而是加固地基,让原来的柱子不倒。
比如2023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有研究指出,应用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结合骨替代材料,可以显著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牙槽骨高度增加1.5mm以上,让松动的牙重新稳定。
但前提是——牙根还在,牙没完全掉。
二,牙齿整颗掉了,能不能靠药“再长一颗”?
目前,这属于牙再生医学的前沿领域。牙胚干细胞、牙乳头细胞、Wnt信号通路调控……听起来就很高端,但离临床还有一段距离。
2024年《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刊登的一项动物实验显示,利用干细胞诱导出的牙胚,在小鼠体内成功“长出完整牙齿”,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结构。但在人类身上,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全验证。
也就是说,“用药长牙”在动物身上已经做到了,但在人身上,可能还要等5-10年。
第三关:别急着种牙,有些牙其实能保住
很多人牙一松,就被建议拔掉种牙。但你知道吗?有些牙其实还能抢救,关键是时间和方法。
我们临床上,用一种叫做牙周翻瓣手术的方式,把牙龈掀开,清除牙根周围的炎症组织,再放入再生材料,缝合恢复。这种手术配合口服抗炎药、局部生长因子,可以让一颗濒临“死亡”的牙齿再撑五到十年。
尤其对那些“只松一点”“牙龈出血”的中年人,别轻易相信“这牙没救了”的结论,一定要找专业口腔科医生评估。种牙虽然好,但也有失败率,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人群,种牙失败率比普通人高出2倍以上。
第四关:牙齿“再生”这事,谁更需要关注
你以为是老人?其实是——青少年和年轻人。
为什么?因为意外外伤、先天性牙缺失、牙齿发育不良,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多。2022年《中国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一项全国统计显示,12岁青少年中,牙外伤发生率高达17.4%,其中不少人牙根断裂或牙齿脱落。
这些年轻人,如果能用干细胞长出新牙,而不是靠假牙过一生,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推进牙再生临床试验,华西口腔、北大口腔、上海九院等都在布局“牙齿再生治疗中心”,预计2030年后,或许能率先实现“干细胞长牙”的个体化医疗。
第五关:别等牙掉了才想起牙医
我们不是等牙掉了才治牙,我们是——不让牙掉。
牙齿不是“老掉的”,是“病掉的”。从30岁开始,每年一次口腔检查、每半年一次洁牙,远比等牙松了再治疗要靠谱得多。
有些人不疼不看牙,一看就震惊:“医生我牙怎么少了这么多?”其实牙龈萎缩、骨质吸收,是无声的慢性过程,一旦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程度,即使你种牙,也得先植骨、补骨,手术复杂度和费用都翻倍。
一句话:你对牙的忽视,牙会用“彻底离开”来回应你。
第六关:药物长牙的未来,真的来了
我们不是在幻想,而是在看见。日本理研研究所2024年发布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抑制USAG-1蛋白的药物,在婴儿期牙齿发育障碍患者中,成功诱导第三类牙胚发育,长出了额外牙齿。
这项研究引发全球牙科界震动。若未来能精准控制药物靶点,或许在特定人群中,可以“定向长牙”——像激活被沉睡的牙胚种子一样,唤醒它成长。
别高兴太早,这种药物目前只针对特定基因缺陷的儿童患者,还没普及到普通成年人。但它证明了一件事:药物长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正在发生的医学进展。
结尾不是结束,而是提醒
牙齿,不是“用坏了就换”的零件。它们是你出生后唯一不会再生的“活组织”。
我们可能终有一天能靠药长出新牙,但那不是让你“肆意糟蹋老牙”的理由。别把希望寄托在还没普及的未来技术上,别等牙掉才去问“还有救吗”。
来医院,不是因为牙疼,是因为不想牙掉。你若珍惜,它就不走。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磊.生长因子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3,58(5):412-416.
[2]刘洋,陈琳.干细胞牙齿再生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4,30(2):89-93.
[3]张晓静.青少年牙外伤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2,15(4):267-270.
来源:包医生谈健康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