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暗网招募上线、直指俄罗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7:29 1

摘要:2025年9月中旬,英国军情六处(MI6)在暗网上悄然上线一个新平台,名叫“沉默信使”(The Silent Messenger)。表面上是个安全通信渠道,实则是专为吸引俄罗斯潜在间谍和情报线人设下的“情报钓点”。这场行动,不仅是MI6首次通过暗网进行定向招募

2025年9月中旬,英国军情六处(MI6)在暗网上悄然上线一个新平台,名叫“沉默信使”(The Silent Messenger)。表面上是个安全通信渠道,实则是专为吸引俄罗斯潜在间谍和情报线人设下的“情报钓点”。这场行动,不仅是MI6首次通过暗网进行定向招募,也标志着西方情报界对俄罗斯的秘密战,正在从传统渠道悄然转向数字暗流。

“沉默信使”并不是情报界空穴来风的灵光一现,而是由即将卸任的军情六处负责人理查德·摩尔爵士在伊斯坦布尔一次公开演讲中亲自宣布的。英国政府同步发布官方声明,确认该计划已经正式启动。

根据声明内容,“沉默信使”被定义为“一个安全的匿名通信平台”,欢迎那些能提供恐怖主义、外国情报活动等敏感信息的人员主动联系。虽然没有明说“俄罗斯”两个字,但整个操作流程、宣传语调和语言选择都将矛头直指克里姆林宫。

特别是官方发布的宣传视频,专门配上了俄语字幕,并描绘了一位“虚构的勇敢者”如何通过该平台与MI6接触的场景。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操作,几乎就是在对俄罗斯情报人员喊话:“如果你想叛逃,来找我们。”

实际上,MI6这套玩法并非原创新招。灵感来源正是202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对俄罗斯发起的一场“高调招募”实验。彼时,CIA在YouTube、Telegram等平台投放了大量广告,目标明确:吸引俄罗斯官员、军人、情报人员“倒戈”。

但这场行动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选错了“阵地”——2022年起,社交平台X(原推特)在俄罗斯被封禁,CIA的信息根本无法有效触达目标人群。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当时还公开讽刺,CIA“连做广告都做不好”。

吸取这一教训,MI6这次干脆避开社交平台,转战暗网。他们不再指望靠算法推送,而是通过更隐秘、更匿名的方式吸引那些真正有意离开的俄罗斯情报人员——这是一种策略上的转型,也是一种现实的妥协。

其实,俄罗斯并非对此毫无准备。过去几年,莫斯科已经多次指控MI6深度介入乌克兰冲突,甚至暗中策动“代理人战争”。摩尔本人去年也承认,英国情报部门确实在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支持。

而这次的“沉默信使”,虽然在技术上实现了匿名通信,但其宣传渠道依旧存在短板。比如,MI6在YouTube上发布的操作指南视频,在俄罗斯本地早已被限速或屏蔽,传播效率大打折扣。

此外,军情六处自身也并非毫无争议。调查媒体《灰色地带》曾指出,MI6在中东和东欧的行动中,有过“捏造情报”和“操纵舆论”的历史。此次暗网招募行动,是否能真正赢得潜在线人的信任,依旧是个问号。

从CIA的“社交广告”,到MI6的“暗网信使”,西方情报机构的视线始终未离开俄罗斯。而这种从广播式宣传到点对点接触的转变,也反映出西方在情报战上的策略升级。

一方面,传统线下招募越来越难以操作;另一方面,数字世界为叛逃者提供了更安全的空间。MI6此举,无疑是希望通过技术手段绕过俄罗斯的审查系统,直接建立与潜在“内部人”的联系。

但问题依旧复杂:即便“沉默信使”平台技术再先进,宣传再精准,只要俄罗斯对信息的封锁不松动,其影响力就难以真正渗透进俄境核心圈层。而且,潜在叛逃者是否信任这个暗网入口,本身也是个心理战。

“沉默信使”的出现,是一场信息战与心理战的结合体。它不靠爆炸性的新闻、不靠公开的军事行动,而是通过一个匿名入口、一段俄语视频,试图撬动一座难以渗透的堡垒。

这不是一场短期战役,而是西方对俄罗斯长期战略博弈中的一环。也许它不会立刻改变局势,但每一个成功被打动的“沉默信使”,都可能成为未来地缘格局中微妙的转折点。

来源:亓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