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的药品集采政策,并非简单的行业利好,而是通过修复医药行业的盈利确定性、清除恶性竞争杂音,为优质企业搭建了“价值兑现”的长期土壤,也让医药板块从“政策敏感型”转向“价值驱动型”,长牛逻辑由此夯实。
对价值投资者而言,行业的长期机遇从不依赖短期政策刺激,而在于底层逻辑的改善——即企业能否在合规框架内持续创造现金流与内在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的药品集采政策,并非简单的行业利好,而是通过修复医药行业的盈利确定性、清除恶性竞争杂音,为优质企业搭建了“价值兑现”的长期土壤,也让医药板块从“政策敏感型”转向“价值驱动型”,长牛逻辑由此夯实。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以合理价格买入能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而此前集采“价最低者得”的规则,导致行业陷入“低价内卷”——部分企业为中标报出低于成本价,被迫通过降质压缩成本,不仅损害患者利益,更让投资者难以通过“盈利稳定性”评估企业真实价值。
这次集采以“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为核心,通过两大规则锚定了企业的价值:
1. 质量门槛提升:要求企业具备2年以上生产经验、生产线无违规记录,中标后需接受药监局“双百检查”(100%检查企业、100%直播过程),从源头确保“降价不降质”。这意味着,中选企业必须具备稳定的生产管控能力,而非单纯的“低价竞争能力”,优质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凸显。
2. 价格规则修复:摒弃“唯低价论”,当报价低于入围均价50%时,需以均价50%为锚点、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这一调整直接终结了“中标即亏损”的畸形状态,为企业保留了合理利润空间——而“可预期的利润”,正是价值投资者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核心前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现在严格的质量与价格管控,将进一步降低行业“黑天鹅”风险,让投资者能聚焦“企业产品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核心价值指标,而非陷入“政策猜测”的短期博弈。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企业盈利增长的红利”,而此前集采的低价竞争,导致部分企业“中标即停产”,盈利不稳定、研发投入不足,甚至出现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让企业的“价值创造”无从谈起。
本次集采通过三大机制,为优质企业注入“盈利确定性”与“现金流稳定性”,直接提升其内在价值。
价值投资青睐“有长期刚性需求”的行业,而人口老龄化正是医药板块最核心的“需求压舱石”——这种需求不依赖短期经济周期,而是源于不可逆的人口结构变化,为行业提供了长达十年以上的价值兑现窗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65岁及以上占比13.5%,预计2030年65岁及以上占比将超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并非“脉冲式增长”,而是结构性、持续性的刚需:
参考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老龄化驱动医药行业保持韧性增长,核心正是“医疗需求的刚性”。
对价值投资者而言,这种“需求确定性”意味着:只要企业能持续提供符合临床需求的优质产品,其收入与利润的长期增长就具备可预测性,这正是“长期持有、分享成长”的价值基础。
过去医疗板块的长期低迷,本质是“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情绪杀”——投资者因担忧集采对盈利的冲击,过度抛售优质企业,导致板块估值与企业真实价值严重背离,众多龙头企业PE跌至历史低位。
对价值投资者而言,这一次集采并非孤立的政策利好,而是医药行业“从无序内卷到有序竞争”的转折点——它通过锚定质量、修复利润、稳定现金流,让行业回归“以产品力创造价值”的本质,再叠加老龄化带来的刚需托底,医疗板块的长牛不再是“概念预期”,而是“价值兑现的必然”。亲爱的朋友,您怎么看?
来源:凤鸣梧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