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网络空间与社会上偶有流传一种论调,声称“地主的后代依然富裕”。这种说法看似陈述某种“现象”,实则包裹着极其错误且有害的政治意图,是一种必须予以彻底揭露和坚决批驳的误导性谬论。其荒谬性与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近期,网络空间与社会上偶有流传一种论调,声称“地主的后代依然富裕”。这种说法看似陈述某种“现象”,实则包裹着极其错误且有害的政治意图,是一种必须予以彻底揭露和坚决批驳的误导性谬论。其荒谬性与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此谬论本质上是企图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正义性与伟大成果,是对革命先烈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公然挑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彻底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打倒地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使广大农民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无数革命先烈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宣扬“地主的后代依然富裕”,试图暗示旧社会的剥削阶级及其后裔并未受到真正冲击,甚至延续了“优势”,这无疑是对那段波澜壮阔革命历史的歪曲,是对革命先辈崇高精神的亵渎,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这一历史事实的否定。其深层目的,在于动摇人们对党执政合法性的认同,诋毁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
第二,此论调美化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根本对立。 封建时代的地主并非依靠勤劳或智慧致富的典范,其财富积累的本质是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对农民剩余劳动乃至必要劳动的残酷掠夺。他们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通过高额地租、高利贷等手段盘剥农民,其行为核心是极端的个人利益至上,与社会公正和集体福祉根本相悖。宣扬这种论调,无异于为历史上的剥削行为涂脂抹粉,传播“弱肉强食”、“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价值观,这与我们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内容完全背道而驰,是在为剥削思想和行为张目。
第三,传播此谬论具有强烈的现实危害性,意在挑动社会对立,破坏和谐稳定。 这种说法刻意渲染和固化一种虚幻的“阶级”隔阂与世袭差异,试图在人民内部制造基于出身的历史性分裂,煽动不满情绪。它漠视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绝大多数地主阶级作为剥削阶级早已被消灭,其成员及其后代在经过改造后,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融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当前中国的富裕群体,其财富来源主体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法律框架内,通过合法经营、辛勤劳动、科技创新等方式取得的,与历史上的地主阶级有着本质区别。该论调将“富裕”与“地主后代”强行挂钩,其险恶用心在于混淆视听,否定当前分配制度的主体正当性,挑拨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破坏社会和谐,抵消凝聚人心的爱国情怀。
第四,此论调的散播背后,往往隐藏着特定势力的政治图谋,必须高度警惕。 这种声音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恰恰暴露了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的立场。这些人,可能是怀念旧制度、试图为剥削阶级招魂的社会右派;也可能是那些口是心非、混入党内却并未真正改造世界观、企图篡改党的性质宗旨的投机分子。他们传播此类言论,是为了给自身的错误立场寻找历史依据,为他们否定党的现行政策、挑战党的领导制造舆论。承认这种论调,就等于变相承认了这些极少数反对党的纲领、政策的社会右派的存在及其一定程度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警惕的。
综上所述,“地主的后代依然富裕”这一论调,是一个在历史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上全面错误的谬论。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澄清历史,明辨是非,坚决维护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允许任何歪曲历史、挑动对立、破坏稳定的错误言论肆意传播。
谨防突破道德底线的富裕
来源:夕阳红智慧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