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护农丨“法农联动”书写护农执行双赢答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7:06 1

摘要:被执行人刘某某是友谊县种粮大户,去年收获的20吨玉米滞销家中,未能如期支付某农资公司货款。今年春耕临近,农资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后,执行法官实地走访发现刘某某家中除滞销粮外无其他财产。友谊县法院执行局坚持纾困与维权并重,一方面携手农业农村局、粮食购销企业,搭建“司

让每一寸良田不违农时、不减肥力

01

精准帮扶暖农心

被执行人刘某某是友谊县种粮大户,去年收获的20吨玉米滞销家中,未能如期支付某农资公司货款。今年春耕临近,农资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后,执行法官实地走访发现刘某某家中除滞销粮外无其他财产。友谊县法院执行局坚持纾困与维权并重,一方面携手农业农村局、粮食购销企业,搭建“司法助农平台”,通过多方努力,成功将滞销玉米按市场价售出;另一方面,耐心释法析理,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农资公司同意赊销50%春耕物资,待秋粮收获后再结清余款。在法院见证下,双方签订《帮扶履行协议》。刘某某当场支付3万元欠款后,农资公司开通“绿色通道”配送化肥种子,最终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法院与农业农村局同步开展“执行+帮扶”行动,为困难被执行人“搭政策桥”——协调农业补贴、对接信贷支持,让生产有底气;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划保护线”,紧盯耕地使用全程,严禁抛荒撂荒、擅自改变用途,既帮被执行人“恢复造血能力”,又守牢耕地保护底线。如今,不少曾陷入困境的农户,在帮扶下顺利播种,履行债务的主动性也显著提升。

02

专业联动解纠纷

农耕时节,农药喷洒易引发邻里纠纷,成为矛盾“导火索”,操作不慎还可能污染耕地,在“护农执行”机制下,通过“预防+化解”双管齐下,筑牢安全防线。

以专业分工强化源头预防。农业农村局聚焦无人机农药喷洒技术关;法院则提前“送法到田间”,通过普法小课堂、典型案例剖析,讲清“禁用违禁农药、严控超标用药”的法律责任,以及春耕期间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如农机作业安全规范、未熄灭烟头、焚烧秸秆引发火灾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提醒农民在忙碌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全生产,让“保护耕地就是护饭碗”的意识扎根农户心间。

双轮驱动助力矛盾高效化解。一旦发生农药飘移致作物受损纠纷,农业农村局精准鉴定作物受损程度;法院干警同步跟进调解,结合鉴定结果释法明理,引导双方就耕地修复、生态赔偿达成共识。

某村两户农户就因无人机喷洒农药飘移起了争执。得益于上述协同机制,仅用了3天时间双方便在调解下达成和解协议。受损方及时获得了赔偿,被污染的耕地也得以修复,没有耽误宝贵的农时。

03

创新处置护农时

农机具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农耕“利器”,也使得它在很多涉农案件的执行程序中被列为执行标的。但如果简单对其查封或拍卖可能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如何妥善处置这类农耕“利器”以保障农业生产?“活封活扣”机制给出答案,被执行人的农机具可继续下田,但必须签订“承诺书”,禁用超限深耕、污染耕地的违规设备,农业农村局全程监督农机使用是否符合耕地保护标准,让农机“带着承诺”干活。

若需处置农机具,优先推行“农耕后再执行”,与申请执行人耐心沟通延期,待播种结束再启动评估拍卖;确需紧急执行的,协调替代农机时先过“耕地保护关”,确保新农机符合技术规范。得益于这一柔性执行举措,2024年农耕期间12台农机具“带着承诺”下田,既没耽误农时,也没让申请执行人权益打白条。

从田埂间的技术指导到法庭外的纠纷调解,从双管齐下的精准联动到农机处置的柔性创新,友谊县“护农执行”机制用“司法+农技”的合力,实现了“案件执结、农耕有序、良田常绿”的多赢。这场守护农耕的行动,不仅筑牢了耕地保护的司法屏障,更让法治温度浸润田间地头,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编辑:刘书平、张尚思

来源: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