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系列宣传 —— 一文读懂:传染病分几类?管理办法有哪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6:26 1

摘要:2025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正式施行。传染病防治,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为进一步提升大家对这部法律的知晓程度,强化依法防疫的意识,筑牢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我们正式启动《传染病防治法》系列宣传活动,带大

2025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正式施行。传染病防治,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为进一步提升大家对这部法律的知晓程度,强化依法防疫的意识,筑牢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我们正式启动《传染病防治法》系列宣传活动,带大家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条文,让依法防疫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01

传染病分类

目前,《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其他传染病,共计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第3条)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乙类甲管传染病:(2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第4条)

02

病种报告变化

2008年、2020年和2023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公告,将手足口病(丙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和猴痘(乙类)3种传染病纳入法定传染病进行报告管理,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数达到41种。新版《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病种数,从之前的41种变为40种,是由于原乙类传染病中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合并为“人感染新亚型流感”(乙类)。

03

传染病管理办法

(一)甲类传染病管理办法(第58条)

1.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立即采取下列措施,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

(1)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医学观察;

(2)对甲类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前单独隔离治疗;

(3)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予以医学观察,并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以及上述人员的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医学检查结果科学合理确定具体人员范围和期限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采取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不得超出规定的范围和期限。

3.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向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以及上述人员的密切接触者书面告知诊断或者判定结果和依法应当采取的措施。

4.甲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以及上述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应当主动接受和配合医学检查、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措施。

5.拒绝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期限未满擅自脱离的,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

乙、丙类传染病管理办法(第60条)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患者时,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

(2)对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耐药检查和规范隔离治疗,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拟订,报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审核、发布。

(三)新发、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管理办法(第65条)

发生新发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评估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预先采取本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认为预先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不适当的,应当立即调整或者撤销。

供稿:传染病防制所 李 蓓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