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线跨界充电站,有线电视业务连年下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6:22 1

摘要:而有线电视收费业务一直是江苏有线的核心业务,但是基础设施的硬成本和用户流失的夹击下,这一板块收入出现连年下滑,虽然看起来公司业绩仍在增长,但是扣除政府补贴之后,净利润实际上一直都是亏损的。

作者|深水财经社 纳兰

你的家里还装有线电视吗?有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江苏的有线电视用户流失了近400万。

这对于以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江苏有线来说,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场正在严重萎缩,必须要拓展新的商业模式。

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炙手可热的新能源产业。

9月19日,江苏有线与常州市政府签署的协议,拟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微电网业务,江苏有线持股51%,常高新集团、常州新能源集团及苏文电能持股49%。

而有线电视收费业务一直是江苏有线的核心业务,但是基础设施的硬成本和用户流失的夹击下,这一板块收入出现连年下滑,虽然看起来公司业绩仍在增长,但是扣除政府补贴之后,净利润实际上一直都是亏损的。

据媒体报道,江苏有线这次与常州多家国资和民企达成合作,合资公司注册资本9000万元,其中江苏有线持有合资公司51%,位居控股股东,常州本土两家国资平台——常高新集团、常州新能源集团及民企苏文电能合计持股49%。

常州作为国内新能源产业重镇,在动力电池和光伏电池产业链上规模庞大,配套完备,同时苏文电能在光伏及储能电站建设方面经验丰富,所以说这家合资公司的各家股东都发挥各自优势。

根据公司对外发布的信息,合资公司重点布局微电网业务,三年内计划建设40座左右“光储充”场站,向市场提供车辆充电站服务。

政策东风更让这场联姻如虎添翼。2024年2月江苏省委印发的《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常州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意见》提出,我省将强化金融支撑保障,积极发挥国家级、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常州新能源领域投资力度。

江苏有线虽有常州的技术背书,但核心短板仍明显,江苏有线作为传统传媒和数据服务企业,在电站建设运营方面显然是门外汉。

况且现在的充电站行业早已是红海竞争了,收益率连年下降,而江苏有线的这家合资公司前期运营目标仅有40座电站,这些场站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如果没有大规模的优势,这种重资产的商业价值将大打折扣。

江苏有线之所以迫切要跨界转型,主要是因为自身主营业务增长压力。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41.44亿元同比增长4.25%,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大增35.24%。

看起来这个数据还是很光鲜的,但是这些数据下隐藏着一个隐患,即核心的有线电视业务在持续“失血”。

有线电视这个名称对于很多00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复古的概念了。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这几乎是家家都要装的设备,不光是要每个月缴费,还要花钱买一个大大的机顶盒,这就是江苏有线最主要的商业模式。

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现在很多家庭不再装有线电视,甚至很多年轻人的家里连电视都不买了。

我们查到两组数据,截至2024年末,江苏全省有线电视用户1141.3万户。而在2020年底这一数据是1531.28万户,也就是说,有线电视用户数四年流失了近390万。

反映在江苏有线的报表上的是,公司的有线电视维护费收入在2017年达到34亿顶峰后就一路下滑,到2024年只有21.85亿,七年下滑了36%,并且连续7年下滑,中间连一次反弹都没有,不出意外2025年还会继续下滑。

趋势已经很明显,随着老一辈居民的老去,有线电视这项古老的业务最终将被扫入历史记忆。

但是从江苏有线的总体业绩来看,似乎还在保持增长,2024年公司营收还创出了79.8亿历史新高,净利润达到3.65亿历史高点,虽然利润率不高,但是总归是赚钱的。

虽然有线电视收费业务在下滑,但是其他几项业务却在增长,如城建配套、数据服务、工程结算、商品销售几个板块,具体做什么没注意看,但是弥补了有线电视的下滑。

虽然营收一直在增长,但是盈利能力却惨不忍睹,每年几个亿的净利润背后实际是靠补贴支撑。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一直到2025年上半年,江苏有线的扣非净利润全部是亏损的。

从现金流上这一情况也有相当的反映,其中经营现金流中的“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收到的现金”从2018年92.9亿下降至2024年的75.57亿,而“收到其他与经营相关的现金”则从2020年的3.73亿增长到2024年6.75亿,将近翻了一倍。

因此江苏有线的业务转型迫在眉睫,公司近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从2020年1300多万增长到2024年的1.17亿。

江苏有线的转型,撞上了新能源行业的“退潮期”。据雪球统计,2022年至今超108家上市公司跨界涌入光伏、储能赛道,截至2025年已有20家退出,亿晶光电2024年巨亏20.9亿元的案例堪称警钟——其固守PERC技术路线,错失TOPCon转型窗口,投产即落后。

江苏有线虽有常州的技术背书,但核心短板仍明显。光伏行业投资人张明(化名)指出:“广电企业擅长的信息化管理,能优化充电站运营效率,但替代不了电池衰减控制、电网协同这些硬技术。”更要命的是研发投入差距:南方黑芝麻因研发占比仅1%黯然退场,而江苏有线1.46%的投入仍难支撑技术突破。

不过国资背景提供了缓冲垫。此次合作中常州政府的站台,让公司可能获得类似地产企业当年的政策扶持,但高杠杆扩张的风险已显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负债合计达132.59亿元,资产负债率36.7%,较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现在新能源赛道竞争激烈,就算拿到补贴,三年建40座场站的投资回报周期可能长达8年。”张明提醒。

楚能新能源的崛起或许能提供借鉴:这家企业挖角行业骨干组建技术团队,同时绑定400家4S店构建渠道,两年内实现营收破百亿。对江苏有线而言,这样的“专业团队+资源整合”模式颇具参考价值——依托常州产业生态吸引电池技术人才,将1200万有线用户转化为充电服务流量入口。

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宽带+充电”套餐已初显成效。苏州试点将每月24元收视费与充电站会员权益绑定,首月就拉动区域用户流失率下降3个百分点。这印证了庄传伟的判断:“跨界不是抛弃过去,而是用原有优势撬动新市场。”

但资本市场仍持观望态度。截至9月22日,江苏有线股价报3.21元,较2022年高点下跌42%。投资者等待的,是2026年首批场站投用后的实际数据,更是传统广电企业能否真正走出“技术空心化”的答案。正如一位券商分析师所言:“这场转型的本质,是用渠道优势换技术时间,能不能换到,要看接下来三年的研发投入敢不敢加码。”

来源:深水财经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