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探秘:中华大地上神权与王权的争锋——封建早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17:20 1

摘要:然而神权并不甘于就这么沦为附属品,它想尽一切办法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力。比如在汉武帝初年,崇信道学的太皇太后窦漪房在道家人物的支持下,打压了自己推崇儒家的孙子刘彻。

继续简介华夏历史上王权与神权争锋的历史。

封建时代早期的王权与神权争锋

然而神权并不甘于就这么沦为附属品,它想尽一切办法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力。比如在汉武帝初年,崇信道学的太皇太后窦漪房在道家人物的支持下,打压了自己推崇儒家的孙子刘彻。

但是随着汉武帝重新掌权后采取独尊儒术的政策,中国神权的早期代表道教就此被逐出了帝国权力的核心,道士们不得不关起门来打坐修炼,退出了国家权力的核心。

可是随着东汉时期原始佛教传入中国,比起关起门来自己修炼的道教,初入中华的佛教为了争取信众各种手段不断,这给社会也带来了一下诶问题。而随着佛教徒的不断增长,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的影响力也逐步增大,神权也随之有了再一次兴起的苗头。

不过神权的复兴,也跟王权的需要息息相关。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利用宗教控制民众,所以对宗教采取了一些优待措施进行笼络,像是观庙名下的田地无需纳税,观庙附属的道人僧众无需服兵役劳役。

这导致很多地主攀附当地的观庙,以捐田的名义将自己的田地转到观庙的名下从而逃避征税;而很多民众为了逃避兵役劳役也纷纷加入到了观庙之中。

这些现象在平时倒也罢了,相比观庙起到的安定作用,对王朝的负面影响有限,所以统治者也就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在乱世之中,这些现象会变得非常普遍,观庙因此掌握了大量土地和人口,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经济的运行,神权随之膨胀威胁到了王权。

三武灭佛无不是在大的动乱之后,虽然三者间相距四百载,但是这三次行动的灭佛手段都出奇地一致。政府依靠武力作后盾强行关闭众多的观庙,迫使大量的道士和僧众还俗为民,同时将关闭观庙获得的土地分给这些还俗的人耕种。

三武灭佛事件表明在中华大地上,王权始终是压制住神权的。不过神权也并非任由王权拿捏的,它对王权的反击还是非常犀利的。

神权对王权最有名的反击战,是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

钜鹿人张角在不到20年间,便将自己创建的脱胎于道教的太平道,传遍了长江以北的东汉王朝潼关以东地区。公元184年,尽管因为起义日期泄露,太平道教众不得不提前起义,但是黄巾大起义却转眼间就在黄河南北的关东地区发起。

这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初始阶段规模最大的纪录,起义之初的参加者就多达20万以上!

从黄巾大起义不难看出,神权所具有的组织能力和洗脑能力,确实是足以对王权构成挑战的。黄巾大起义能形成如此规模,很可能也是道教对朝廷将他们逐出权力核心不满的一次总宣泄。

不过自从黄巾大起义后,道教在中国其后的历次人民起义中存在感就变得稀薄起来了。

黄巾大起义之后,道教对王权的挑战归于沉寂,反倒是外来的和尚们开始成为了神权挑战王权的主体。

因为原始佛教可不是什么吃斋念佛的主,看看藏传佛教(中国的藏传佛教上世纪90年代才理顺)和东南亚佛教这些原始佛教教义下的和尚们,他们可是两句话谈不拢就动刀子的主。

不过强龙不压地头蛇,佛教这个外来宗教要在中原发展壮大,那就必须得向王权低头献媚才行。

被三武灭佛狠狠教育后,中原的僧侣们对自家的教义进行了很大的修改,使之更加符合中原王权的需要,两者就此形成了长期的结盟关系。

可是在唐朝的武周年间,一个新的宗教传入了中国,这就是摩尼教。

摩尼教的教义颇类似于早年的佛教,它的教义简单说就是谁也不准欺负我的人,认为教徒被欺负了它就会组织人手出头讨‘说法’。

这个教义当然在平头老百姓那里很得拥护,而贵族上层看着它就很不是滋味了。所以摩尼教在唐武宗灭佛时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就此转入地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在民间拥有庞大基础树大根深的神权,怎么可能就这么甘心臣服在王权脚下呢?

下一篇再继续介绍王权与神权在中华大地上交锋的情况。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来源:笑香风云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