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国际慢粒日,今年的主题为:公平在行动,不让任何CML患者掉队。2008年起,世界将每年9月22日定为“国际慢粒日”,象征“9·22”染色体易位,旨在提升公众认知、推动规范诊疗、呼吁药物可及。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普及,慢粒已从“不治之症”
今天是国际慢粒日,今年的主题为:公平在行动,不让任何CML患者掉队。2008年起,世界将每年9月22日定为“国际慢粒日”,象征“9·22”染色体易位,旨在提升公众认知、推动规范诊疗、呼吁药物可及。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普及,慢粒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长期控制的慢性甚至可停药疾病。
什么是慢性髓性白血病?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简称慢粒)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95%的患者可检出第9号与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费城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髓性白血病早期仅表现为乏力、盗汗、脾大,易被忽视,若不规范诊治,3–5年内可进展至急变期,危及生命。
乏力
脾大
如何预防慢性髓性白血病?
1.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线;
2. 预防病毒感染,增强免疫力;
3.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今年的国际慢粒日,我们呼吁:定期体检、早筛早诊;精准治疗、规范监测;深度缓解,未来可期!让每一次“9·22”成为慢粒患者回归社会的起点,让“慢”病不再被忽视。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