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海油发展 2024 年度业绩向好,收入同比增长 6.5%,利润增长 18.7%。业绩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包括抓住行业有利时机提升油气核心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推进核心能力建设,应用自主技术撬动市场增量,开展提质降本增效行动实现成本控制等。
2025年4月18日,海油发展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17日接待投资者1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海油发展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4人,为总经理周天育,独立董事姜小川,财务总监种晓洁,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肖德斌。调研接待地点为全景网。
据了解,海油发展 2024 年度业绩向好,收入同比增长 6.5%,利润增长 18.7%。业绩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包括抓住行业有利时机提升油气核心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推进核心能力建设,应用自主技术撬动市场增量,开展提质降本增效行动实现成本控制等。
据了解,2024 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 3.67 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资产因台风受损发生修复支出及出售 CCER 产生收益。公司核心业务发展抵御了非经常性损益波动,净利润等指标增长。
据了解,海油发展加速推进数智转型,统筹推进数智技术架构,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海油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带来效率提升。
调研详情如下:
Q1:据海油发展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海油发展2024年度收入同比增长6.5%、利润增长18.7%,利润增幅超过收入增幅12个百分点。请介绍一下公司主要采取了哪些经营举措?
A1:海油发展2024年度业绩持续向好,一方面得益于国际油价处于合理区间和国内油气公司深入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公司抓住有利时机,着力提升油气生产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来自油气上游的相关业务工作量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相较于工作量的增长,我认为公司业绩增长更多是持续推进核心能力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公司坚持“自主化”攻关与国产化应用,实现了较多“行业领先”,一系列自主技术的应用,成功撬动了市场增量。在智能注采方面,完成有缆、无缆、液控3类19大系列智能注采工具的研制,实现智能工具寿命提升至1000天以上。在人工举升方面,“海龙”人工举升产品形成竞争新优势,系列产品为应对油田生产高温、高含气、高能耗等挑战,提供了针对性解决方案,永磁电泵初步实现规模化应用,平均节能24%;自主开发投捞电泵产品,较常规检泵作业提效约30%。在稠油热采方面,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可实现300℃以上高压蒸汽6井同注作业,注热作业效率提升约7.5倍。在小微透平方面,研发出功率范围从0.1MW至25MW的海油自主品牌CEET系列微透平机组产品,实现6种进口燃气轮机国产化自主维修。在边际油田开发方面,推动开发装备序列化、标准化、模块化发展。2024年,公司开始建造第4座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自升式生产平台,助力第5个边际油田顺利开发。在LNG加注领域,国内首艘江海全域全季作业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建成投用,将加注业务由海洋拓展至长江沿线。此外,公司持续深入开展提质降本增效行动,践行成本领先战略,将成本管控与“研发设计、物资供应、生产调度、现场作业、销售及售后服务”全业务链条深度结合,聚焦核心资源成本,构建系统性、结构性降本机制,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2024年,公司实现成本费用利润率9.54%,同比提高1.16个百分点,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谢谢。
Q2:公司年报显示,非经常性损益-1.49亿元,同比减少3.67亿元、下降168.32%,波动很大,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A2: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56亿元,同比增加5.75亿元,增长18.6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8.05亿元,同比增加9.42亿元,增长32.89%。公司核心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有效抵御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波动影响,支撑业绩基本面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3.67亿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资产因台风受损发生修复支出4.29亿元。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途径海洋石油116FPSO所在海域。海洋石油116FPSO受损,当前正在进行修复工作。截至2024年末,实际产生修理支出4.29亿元,按照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受损修复是为了维持FPSO的正常运转,没有显著新增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能力,此类修复按照费用化处理,计入营业外支出。上述受损资产已投保,公司结合修复工作进展持续跟进保险理赔工作。基于谨慎考虑,在收到保险赔款时,或者保险赔款的金额和可收回性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计入营业外收入。二是公司出售CCER产生收益0.50亿元。2024年,公司出售104.3万吨CCER,参考《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将出售CCER收益0.50亿元,计入“营业外收入”。谢谢。
Q3:公司在年报中提及正在加速推进数智转型,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相关工作的推动情况和成效。
A3: 立足海油发展多元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遵循“集成、统一、共享”的指导原则,公司统筹推进“4类场景、9大应用、10大产品、3类服务、1湖数据、1套边缘”数智技术架构,发挥智能管理、智能服务、智能装备、智能工厂四类场景的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支撑三大产业板块,数据集成共享和应用互联互通,初步形成海油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公司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持续迭代优化智能工厂产品模块,形成10大数字化产品,实现场景建设复用60余项次,积极探索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35个应用场景建设,3类127项算法模型实现落地应用。
当然,数智转型也切实为公司带来了效率的提升,智能注采车间产能从300套/年最大提高到2000套/年,产品一次性合格率超99%;管线预制工厂建立高精度实景数据,产能提升至1000寸径/天;防腐涂料工厂一键排程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谢谢。
Q4:公司2024年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21.9亿、筹资性现金净支出同比增加7.6亿。请介绍一下公司现金流变化原因?
A4: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强现金流管理,2024年末可动用资金约129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总体处于现金充裕状态,可以有效支撑公司未来的资本性开支、稳定可持续的分红支出和生产经营需要。2024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同比变化情况简要说明如下。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55亿元,同比下降28.28%,主要原因系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支付现金同比增加22.86亿元。经营活动收到现金同比增加0.95亿元,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2.62亿元,经营业务回款处于正常水平。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3.3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主要是银行理财净支出26.00亿元,投资项目建设支出22.05亿元,股权投资支出13.59亿元。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87亿元,同比增加流出7.64亿元,主要原因是本年偿还贷款现金流出同比增加5.42亿元,派发股利增加现金流出2.32亿元。谢谢。
Q5:在美国关税政策和“欧佩克+”增产计划的双重打压下,近期国际油价已跌至四年来最低,这对公司本年的经营有什么影响?
A5:油价波动对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与原油价格关联的化工品销售业务,油价波动直接影响该项业务收入。对此,公司强化市场分析与决策支撑,建立以基本面分析为主、价格预测模型为辅的研判模式。预测国内外LPG、凝析油及稳定轻烃市场趋势,把握出货节奏及销售策略。构建产品价格预测体系,形成原油、凝析油、LPG及稳定轻烃4个价格预测模型,有效防范存货亏损风险。
其次,公司业务侧重于油田生产阶段,对油价波动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在油价长期处于低位时,市场需求存在潜在萎缩。针对此方面,公司坚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聚焦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发挥公司全产业链比较优势,通过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开展降本增效,深耕精益管理,深入推进系统性、结构性降本,全面提高经营质效。同时,健全拓市增收的政策措施,加强品牌建设,开拓业务网络,抓好中海油系统外及海外市场的拓市攻坚。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在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公司能力建设成效将持续释放,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谢谢。
Q6:对于2025年,公司有怎样的预期和目标?以及在“十五五”期间,公司有没有明确的经营规划目标?
A6:2025年,是公司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企改革进入深化提升期。公司将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行业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加快培育战新产业,切实抓好产业结构焕新升级。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塑强数智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以产品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成本领先型的穿透式成本管理体系,实施全面提质降本增效。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关于“十五五”规划,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启动,规划仍在编制过程中,具体的指标尚需确认完善。可以确定的是,在“十五五”期间,除聚焦核心主业,全力保障油气增储上产、践行能源技术服务公司使命担当以外,公司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速培育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将公司发展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谢谢。
Q7:根据公司已经披露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司每股现金分红金额保持增长,现金分红比例同比略有提高,请问公司在分红政策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A7: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一直努力保持稳定和可持续的现金分红政策。公司在制定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综合考虑财务状况、投资计划等因素,在自由现金流稳定和充裕的情况下,适度提高每股现金分红金额,拟定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5元(含税),派发现金股利约13.72亿元人民币,现金分红比率37.53%,保持每股现金股利、现金分红比率稳定增长趋势,积极回馈股东,与股东共享公司发展成果。公司将持续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和经营质量,为股东争取更大、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回报。谢谢。
Q8:最近几年,公司多次提及“强内拓外”,拓展海外业务,请介绍一下公司2024年海外市场的情况?以及未来进一步的计划?
A8:2024年,公司紧跟国家发展导向,勇担能源报国使命,深入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在强化保障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深度融入全球能源产业链,在中东、非洲、亚太等“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持续实现突破。围绕成熟区域、新兴区域、成熟产业、新兴产业四个方面,持续优化海外战略布局,在国际油气技术服务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形成一定竞争优势。化学药剂业务量增长超一倍、电潜泵产品首次实现境外商业投用、油套管及树脂类产品首次走出国门、管道涂敷产品入网多家高端客户并实现突破。
公司始终认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发展是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走出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公司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专业化创新型能源技术服务企业的必由之路。未来,公司将重点围绕战略选区,进一步深化布局,加大对市场端投入力度。通过加强开发、优化模式、渠道建设、技术前移等,提升海外市场开发能力和及时响应效率。根据海外业务发展需要,加强海外资源精准投放力度,加大现场作业装备和作业配套设施的投入,助力核心主业进入,着力提升专业化技术服务能力和产品制造能力。谢谢。
Q9: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明确支持“深海科技安全健康发展”。请问公司在深海科技方面目前有哪些成果,未来计划又有哪些布局?
A9:近年来,公司大力攻关水下“卡脖子”技术,持续加强深海技术储备,完成国内领先的水下采油树系统相关核心产品研发、测试、服务、保障等综合产业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装备服务能力。
公司目前深水技术装备服务能力主要有四个方向,一是深水油气田开发技术服务,包括钻完井与水下生产系统一体化工程方案设计、8类高端专项设计、技术咨询等;二是深水专有特色工具服务,包括水下控制系统、完修井控制系统、坐落管柱系统等水下特殊装备工具服务等;三是深水人员服务,包括各类深水工程师(含研发)及顾问(专业涵盖地质、钻井、测井、测试、完井、水下等)、项目一体化管理人员服务等;四是水下产品类,包括水下采油树、水下井口等产品,公司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浅水水下采油树和深水水下井口,系统构建起贯穿设计、制造、质控以及总装集成的一体化生产能力。谢谢。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