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建德市三都镇圣江村的西红花种植基地里,紫色花茎迎着晨光舒展,种植户方建宏蹲在大棚内,查看花丝生长情况,身旁的智能温控屏上,18℃的恒温数值稳定跳动。“多亏电力保障做在前头,现在恒温、灌溉、烘干全靠电,花丝又嫩又匀,商超抢着预定!”方建宏举着刚采摘的西红花
近日,建德市三都镇圣江村的西红花种植基地里,紫色花茎迎着晨光舒展,种植户方建宏蹲在大棚内,查看花丝生长情况,身旁的智能温控屏上,18℃的恒温数值稳定跳动。“多亏电力保障做在前头,现在恒温、灌溉、烘干全靠电,花丝又嫩又匀,商超抢着预定!”方建宏举着刚采摘的西红花,语气里满是欢喜。
三都镇坐拥新安江畔的温润气候与疏松土壤,是西红花生长的理想之地。早在多年前,当地就开始规模化种植西红花,精细化的生长管理成了必需品——球茎培育需15-20℃恒温环境,开花期温度波动不能超2℃,灌溉要精准匹配土壤湿度,烘干环节更是差1℃就会影响花丝品相。随着当地西红花种植规模扩大、智能化设备普及,对稳定可靠用电有了更高要求。
国网建德市供电在走访中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主动组建电力服务专班,提前介入、靠前服务。该公司了解种植户的设备功率、用电时段,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升级改造村内 10 千伏线路、新增4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还专门为种植基地架设1条专用供电线路,确保后续新增的恒温设备、电动滴灌系统能稳定运行。同时,专业人员每月上门检查线路、调试设备,根据西红花生长周期定制峰谷电使用建议,帮种植户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建德市供电纪委立足监督职责,协同推进“纪检+服务”监督检查,联合开展客户回访,监督服务内容和服务成效,高效响应客户用电诉求,助力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在稳定电力的支撑下,三都镇西红花产业迎来了品质跃升期。圣江村率先为大棚装上电加热恒温系统,智能温控器实时监测并调节温度,球茎存活率从70%提升至95%,花丝饱满度显著提高;配套的电动滴灌设备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补水,每亩节水30%;村里新建的电气化烘干设备精准控制温度与湿度,花丝烘干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8小时,品相达标率跃升至90%,每公斤售价提高2000-3000元。
如今的三都镇,200多亩西红花大棚连成一片,温室里的温控屏闪烁着实时数据,烘干中心的电烤箱飘出阵阵花香,村口的加工车间内,村民们正忙着将花丝分拣、包装。“以前种西红花靠经验,现在靠电力和科技!我家5亩大棚,去年收入15万,比三年前多了近5万!” 方建宏格外踏实。依托可靠电力和现代化科技加持,当地还延伸出西红花研学、采摘体验等新业态,九月开花季,游客沿着电气化灌溉的步道走进大棚,亲手采摘花丝、体验烘干过程,农旅融合让西红花产业的价值链条越拉越长。
从提前优化电力保障,到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再到推动三产融合,国网建德市供电做精做细供电服务,与三都镇西红花产业同频共振。如今,三都西红花已成为建德特色农业的亮眼名片,在稳定电力的护航下,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正沿着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的道路,让“花中黄金”绽放出新光彩。
通讯员:叶江媛
本文来自【浙江广电出版】,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