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镇改市”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系列报道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6:08 1

摘要:城市的伟大来源于其再生的力量。如同生命个体,城市的发展也需不断经历更新、改造、进化的过程。置身当下,着眼未来。在城市更新主旋律下,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幸福感,成了市民和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

龙港新闻客户端资料:温度新闻 温度新闻记者:缪小霞 龙港融媒记者:王炫编辑: 叶琼华

2025-09-19 20:593412阅读

改革纵深行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城市的伟大来源于其再生的力量。如同生命个体,城市的发展也需不断经历更新、改造、进化的过程。置身当下,着眼未来。在城市更新主旋律下,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幸福感,成了市民和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龙港,这座青年理想之城,从“镇改市”,用六年时间来解答这个幸福密码,以民生“软实力”铸城市“硬内核”,塑造了一座年轻城市的幸福模样,不断擦亮民生底色。

用心用情用力谋实事办实事,让一项项民生福祉可见可感可触。六年来,龙港市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改革,坚持城乡融合,推进城市协调发展,提速打造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的“改革名城·瓯越明珠”,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区域联动 融合发展 高品质建设赋能“强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立足于新时代发展风口,龙港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一体推动“老城复兴、新城崛起、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焕发新魅力。

龙港市新城月湖翠湖生态廊道。 池长峰 摄

你看,一条条道路或拓宽或新建,一个个社区改头换面又精雕细琢,衣食住行,内通外联,人居环境颜值更高;你瞧,城市书房里灯火通明、书香浓郁,体育馆里汗水挥洒写满青春激情,集办公、商业、金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楼大厦,记录年轻白领圈的拼搏氛围……街头巷尾一个个场景,为活力城市注入内在动能,市民生活气质更佳;你会发现,全域精美,全城提质,共同富裕,是城市幸福指数最硬码的注脚。

龙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传星介绍,未来,龙港将以“五个一体化”引领推进“强城行动”,完善“市社一体、多规合一”的“1+1+N”城乡规划体系,坚持“一张规划管到底”,完善全周期规划管控机制,以世纪大道发展轴、滨海都市风情带串联老城、新城,以“大芦浦”“大舥艚”等六大组团发展为重点,优化构建“一轴一带双城多组团”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建设拥江面海、一体发展的现代化品质之城。

城市发展不能孤军奋战,而是需要携手并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体系、提升发展能级,并且,还要与周边城市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在产业集群共建、惠民实事共办、区域发展共谋等发展新模式中实现双向奔赴。这是龙港从“新城”向“强城”迈进的新蓝图。站在“新五年”新起点,龙港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浙南区域一体化、鳌江流域龙平苍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强化与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合作,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产要素跨域合理配置,打造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重要节点城市。

用心用情 共建共享 硬核服务让幸福可感

一座幸福的城市,首先要有温度,要以人为本,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民生“小事”。撤镇设市六年来,龙港以不足48万常住人口实现了一项项核心指标跃升。在这里,发展成果与市民共建共享,惠民服务也在城市生活各个领域可感可及。

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精准服务,才能体现城市的温度与幸福度。

龙港草坪音乐节火爆,现场人山人海。

有温度,体现在硬核的公共服务上。龙港坚持“投资于人”、服务于民,高质量办好三级民生实事,全面攻坚公共服务补短提质三年行动“收官战”,率先走出全域均衡、民生优享的共富新路径。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以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为龙头发挥医共体作用,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全面提质教共体、医共体、养共体等公共服务共同体;引入华师大、温州名校、浙工贸等优质资源,一体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扩容提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促增收,稳就业,暖人心,显温度。在龙港市民生重点任务中,回迁安置工作被画上了重点。最近,5个在建安置房工程项目中有4个已顺利竣工,共建成安置房1264套。下半年,900户拆迁群众将完成回迁安置,实现“安居梦”。“近年来,龙港市构建起多跨协同、资源整合的共富型就业帮扶体系。”龙港市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刘教晒说,这个共富型大社保体系覆盖基本保障、安居暖巢、学子成长、就业启航等九大领域,为重点群体就业筑牢保障网。此外,联动浙工贸实施“技能强城”行动,创新建立“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增技就业”的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00人。整合技能夜校、零工市场和“共富工坊”等就业服务平台,全域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以文润城 以体赋能 精神生活魅力值拉满

今年夏天,一场浙BA温州预选赛,让龙港青年活力出圈。这支年轻的球队,团结自信,敢打敢拼,折射着龙港的城市魅力。以文润城,以体赋能,让理想地的青年们精神生活丰盈而富足。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局长王益号告诉记者,这几年,龙港注重资源整合、空间统筹,联动推进“文化空间合伙人”、“文艺赋美合伙人”、全域“阅共体”改革,提速建设“四馆一院”“龙港文艺之家”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巩固提升“城市书房”“文化驿站”,高标打造4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龙港九龙河社区。 李玉成 摄

近年来,体育赛事成了传播城市文化的有效媒介。龙港巧抓流量,突出赛事强城,为幸福加码,将投用市体育中心,提速青龙湖体育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桥下空间等建设更多嵌入式体育设施,高水平办好瓯越足球冠军联赛(龙港赛区)。

文明,让幸福加速!城市品质提升,也激发了城市的“文明细胞”。龙港将深化“迎园博、讲文明、强品质”行动,攻坚“十大乱点整治、十大亮点提升”,推进“浙江有礼·德兴龙港”文明实践,提升1510文明实践圈,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文化与文明相伴相生,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愈加有力,市民素养和城市内涵在具象化的向善向美中,不断擦亮幸福底色。

城市更宜居,人民更幸福。

幸福新样本》》》

安家龙港,此心归处是吾乡

龙港市民 仲卫明

最近的日子总是从深夜开始。宝宝的哭声成了我们家最熟悉的闹钟,我和妻子轮流起身照顾。虽然睡眠零零碎碎,但看着怀里这个小生命一天天长大,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甜蜜。

站在新家的客厅里,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色,我常常会想起三年前的我们。那时妻子奔着龙港“镇改市”的发展机遇来到这里工作,我辞去无锡医院的工作随她而来。如今,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不仅给了我们事业发展的舞台,还赐予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

刚来龙港市人民医院工作时,老同事常说以前看病都要往温州跑。现在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投用了,和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让龙港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种变化让我这个外地医生都感到自豪。

作为新龙港人,我也在努力融入这座城市。我主动申请参加了社区的老年健康管理项目,不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老人们用带着方言的普通话和我聊天,说说身体,也说说龙港这些年的变迁。有位老伯告诉我,他年轻时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如今却成了配套齐全的新城。说这些话时,他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去年我们在龙港新城安了家。看中的不仅是合理的房价,更是周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条条新修的道路让出行变得便捷,从家到医院只要十几分钟。每次开车经过新城大道,看着两旁的绿化,我都会想起老伯的话,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成长。

下班后,推着婴儿车带妻儿去月湖公园的音乐喷泉边散步成了新习惯。晚风轻柔,看着孩子在草地上咿呀学语,妻子在一旁温柔相伴,这种平淡的幸福感让我倍感温暖。这里成了我们一家创造美好回忆的地方。

有时候深夜喂奶,我会抱着孩子站在窗前,看着龙港的夜景。从家里能望见在建的新医疗项目,我知道这座城市还在变得更好。很庆幸能成为龙港发展进程中的一分子,在这里实现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梦想。

龙港给了我们新龙港人最珍贵的礼物:归属感。它不声不响,却渗透在每一天的日子里——是在医院工作时,亲眼见证医疗资源越来越好的那份安心;是黄昏后一家人散步,吹着晚风、看着孩子嬉笑的平淡温馨;更是走进社区,街坊邻居笑着打招呼,那种被接纳、被认可的温暖。

虽然照顾孩子的忙碌还在继续,但每当黎明来临,看着阳光洒在龙港的城市天际线上,我就知道,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故事咖啡,与龙港共成长

龙港故事咖啡主理人 陈橙

“在这里/你见我/或是我见你/都是别来无恙”——这段写在每家故事咖啡墙上的话,承载着我对人与人之间相遇与别离的理解。无论熟悉或陌生,人生充满不确定性,但每一次重逢,都值得一句“别来无恙”。

故事咖啡的第一家店开在2008年的温州欧洲城。那是个喝咖啡刚刚兴起的年代,整个温州市区只有四五家咖啡馆。凭着对咖啡的喜爱和年轻的冲动,我投资近百万元开出了近300平方米的咖啡馆。现在回想都为自己的大胆后怕,但幸运的是,这家店不仅活了下来,还天天客满,成为温州早期最火爆的咖啡馆之一。

正是这份幸运,让我后来回到家乡龙港,在做房产的同时,又一次顶住压力,在财富广场还是一片废墟、龙港的咖啡馆还以餐食为主的时代,执意开出了龙港第一家纯咖啡馆。当时没人看好,都说在龙港不卖炒螺蛳和水煮鱼的店活不下去。但我内心始终相信龙港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相信龙港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没有太多分析研判,更多是一种笃定和倔强——我们龙港,不能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咖啡馆。

事实证明我做对了。在之后的十几年里,故事咖啡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记忆。我常听到顾客讲述他们在这里的故事:相亲、聚会、独自看书、伤心喝酒、分手和好……故事咖啡真的装载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

2019年龙港撤镇设市,那天每个龙港人都欢欣鼓舞。我和朋友们在故事咖啡举办民谣之夜,燃起篝火,唱着许巍的《故事》,庆祝这座城市的新生。那时故事咖啡已经开到了第四家店,坐落在龙港设市后建成的湿地公园里。环境清幽,成为新一代年轻人打卡、聚会、休闲的新去处。

如今的龙港日新月异,故事咖啡也随着城市一起成长。现在的我们不再单纯卖咖啡,还提供茶食、西餐简餐,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再也没有人说“没有炒螺蛳开什么咖啡馆”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懂得品味咖啡的顾客。

如今我依然守着故事咖啡,也守着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每当我坐在咖啡馆里,看着窗外这座变得越来越好的城市,看着新一代的龙港人在这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我就感到无比欣慰。

天地辽阔,万物渺小,但我依然热爱龙港这座城市的绝大部分:这里的阳光暴雨、这里的人文风情,以及每一个走进故事咖啡的你们。故事咖啡将继续在这里,见证更多人的别来无恙,也见证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陈圆圆 整理

来源:龙港房产朝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