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面、搓条、上面、拉面、分面……近日,记者走进古浪天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在挂面车间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忙碌地生产着红秃头挂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工挂面的生产制作。
【“舌尖上的匠心”企业负责人畅谈发展新程栏目】
一阵阵麦香扑鼻,一排排挂面入眼,微风吹过,沁人心扉……
和面、搓条、上面、拉面、分面……近日,记者走进古浪天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在挂面车间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忙碌地生产着红秃头挂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工挂面的生产制作。
古浪天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手工挂面,采用古浪民间传统手工工艺,使用本地优质的红秃头小麦面粉精制而成,经过和面、醒发、搓条、绕条、开条、上架等18道工序制作而成,口味纯正、筋道滑爽、面香浓郁、营养丰富。生产的手工挂面细如发丝、清如白玉、制作精细、工序复杂,堪称洁、白、净、干、细五绝,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益于独特的原材料,造就了古浪手工挂面的独特劲道。作为原料的红秃头小麦是古浪县特有的品种,因小麦没有麦芒而得名,其特色是生长在砂石地,完全靠雨水浇灌,不施任何农药和化肥,广种薄收。这种原始的种植方式也保证了“红秃头”小麦的优质品级,面粉筋度、蛋白质含量都极高,富有浓厚的麦香,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面细如丝、耐煮不糊、筋道爽滑。”这是红秃头挂面的特色。在晾晒车间,洁白、呈半透明的成品状挂面晾晒在木棍上,细如银丝的挂面,瀑布般地在两米多高的面架上随风飘动,轻轻触摸,面条上有不同于机器加工的细微毛刺,稍用力扯一下弹性十足。
从投料到成品,经过传统工艺和现代技艺,环环相扣,精心制作,通过配水和面、醒面、压面、盘面、拉伸等十八道工序,在制面师傅们的手中,不再是单纯的挂面,成为了一种美食艺术。
“古浪特产红秃头挂面,采用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监测手段相结合,通过十八道工艺精制而成,口味醇正,劲道爽滑,麦香浓郁,深受消费者青睐。”古浪天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叶详说。
现在,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年产量稳定在500吨以上。在做好挂面的同时,公司还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利用电商平台、直播等新媒体销售渠道,拓市场、创品牌,积极参加各种招商会、展销会,让古浪手工挂面走出古浪县,卖向全国。同时,他们还按照客户的喜好需求,设计不同的包装和规格,销往县城及新疆、天津等地,古浪手工挂面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目前,该公司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5个,带动了更多返乡人员灵活就业,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路上越走越宽的同时,也为非遗匠心的传承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摄影许吉年)
新武威记者 陈志鑫 王翠
来源:小美美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