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餐总是出问题的地方,一点不文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9:57 1

摘要:2025年9月 上海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反映,学校午餐提供的“虾仁炒蛋”中的虾仁存在异味(发臭),部分学生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根据中国青年报,上海市教委等官方通报消息显示:

2025年9月 上海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反映,学校午餐提供的“虾仁炒蛋”中的虾仁存在异味(发臭),部分学生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涉事餐食由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捷公司”)供应。该公司是上海知名的学生餐配送企业,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逾500所学校,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

……刷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特别是看到很多上海IP网友的留言,吐槽,我表示很震惊。上海那么一个经济发达,全国最文明、精细化高效运转的大都市,学生餐竟如此不尽如人意。

真是要笑掉大牙了。

都2025年了,,深圳学校都在自建食堂了……

但凡真的是个爱孩子的社会,但凡对孩子用餐认真一点,方方面面都用点心当回事,这样难吃的午饭就不该摆在孩子面前好几年。

此刻作为深圳学生家长,我还是感觉有点欣慰的。深圳教委对学生餐饮问题很重视,学生家长,市长热线12345等社会各个方面都把这件事认真看待。

真的认真了,态度到位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上海呀,长点心吧。看看深圳看看哈尔滨。

深圳模式的核心是 “技术赋能” 和 “透明化” ,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信任和监管难题。

“互联网+明厨亮灶”:深圳很多学校的食堂和后厨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家长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看到后厨的卫生状况、食材处理、烹饪全过程。这种“阳光直播”彻底打破了黑箱,让任何卫生死角都无处遁形。如果上海也能全面推行,那么“臭虾仁”这种问题在进入炒锅之前就可能被眼尖的家长发现并举报。

深圳建立了集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家长意见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食材来源可追溯、厨师操作可监控、学生营养可分析、家长反馈可直达。这相当于给学校午餐装上了“智慧大脑”。

上海作为中国顶尖的科技都市,完全有能力和资源复制甚至升级这套模式。 “以透明换信任,以科技强监管” 的理念,把家长从被动的抱怨者变成主动的监督者。

经济落后不怕,人情关系复杂不怕,只要是真疼孩子也总有最优解决方案。

这一点,上海不如向大东北,哈尔滨。

哈尔滨模式的核心是 “责任到人” 和 “新鲜现做” ,用制度和管理来保障质量。

哈尔滨很早就强硬规定,校长必须和学生吃同样的饭,并在同一个食堂用餐。

这就形成了最直接的责任捆绑——“饭要是难吃或者不安全,校长第一个跑不了”。这种制度极大地倒逼学校管理层重视午餐质量。

哈尔滨大力发展自建食堂,而非外包配餐。哈尔滨的学校,自建食堂的比例相对较高。饭菜现做现吃,最大程度避免了“盒饭”经过长时间运输和保温后带来的口感劣化问题。

新鲜出锅的饭菜,无论如何都比保温箱里闷了几个小时的盒饭要好吃。

上海可以学习哈尔滨 “将责任压紧压实” 的决心。减少对中央厨房配送模式的依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改建或新建食堂,哪怕规模小一点,但保证“一校一厨,现炒现吃”。对于暂时无法自建食堂的,必须严格执行并强化“校长陪餐制”,让它不是流于形式。

除了深圳和哈尔滨,还可以去了解借鉴日本学校的“给食”制度,是世界典范。

其核心是 “教育的一部分”和 “全员参与” 让午餐不仅是吃饭,更是食育课程,学生轮流参与分餐和服务。

营养师精心配餐,菜单公开透明,且几乎全部由学校食堂现场制作。

再看成都、杭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引入了 “家长膳食委员会” ,让家长直接参与菜单制定、价格谈判和食品安全监督,拥有了实实在在的“投票权”和“否决权”。

所以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吃好,关键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

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化管理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完全有能力实施更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层面,全面推行“智慧食堂”和“明厨亮灶”,打造透明化的监管体系。

模式层面,大力推动从“集体配餐”向“校内现做”转型,从根本上解决口感问题还能提供就业岗位。

制度层面,强化“校长负责制”,建立有效的“家长参与和监督机制”,形成共治格局。

所以,都到了2025年了上海学生还吃不到合格的餐饭,问题的根源或许不在于技术和资金,而在于 管理的决心、改革的魄力和将孩子“舌尖上的幸福”真正置于优先级的政治意愿。

一个文明的城市,理应让它的孩子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开心不是吗?

不爱孩子的城市一点不文明●︿●

来源:飞快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