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多年前,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国的英雄赞歌。”日前,市实验中学树人堂报告厅内,市政协委员崔韶光以“信仰的力量——我讲太行抗战”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堂浸润心灵的“开学第一课”。
弘扬抗战精神 淬炼时代新人
——市政协开展“思政教育第一课 抗战故事进校园”活动
80多年前,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国的英雄赞歌。”日前,市实验中学树人堂报告厅内,市政协委员崔韶光以“信仰的力量——我讲太行抗战”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堂浸润心灵的“开学第一课”。
为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讲好抗战故事,市政协、市教育局走进市实验中学、太行中学、市职业高中、市实验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第一课 抗战故事进校园”活动,将历史追寻、精神体悟与使命传承融入思政课堂,为青少年播撒爱国主义种子。
作为市政协委员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此次活动与“书香政协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安全知识进校园”一脉相承,既延续了市政协服务青少年成长的初心,更以红色故事为载体,让伟大抗战精神直抵人心。每场活动现场,还同步举行捐书赠书仪式,市政协编撰的《在太行山上 抗战故事》被送到学生手中,书页间的文字与课堂上的讲述相互呼应,让红色记忆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
展开剩余63%“在长乐之战中,46岁的刘伯承师长搂着24岁的叶成焕团长在长乐滩潸然泪下,刘师长流着眼泪说,成焕没倒在雪山,没牺牲在草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可是今天他却要长眠在太行……”台上,崔韶光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台下数百名学生屏息凝神,有的悄悄攥紧拳头,有的眼角泛起泪光。
这位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第一代讲解员、首席讲解,同时也是20多所高校的特聘教授,已在全国各地开展专题报告1600余场,被誉为太行红色“信使”。
一幅幅凝结抗战记忆的珍贵图片,一个个抗战老兵珍藏心底的“独家记忆”,一张张历史画面的细致呈现……崔韶光从“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四个维度,讲述左权等革命先烈鲜为人知的故事,再现八路军与太行儿女共御外侮的壮烈历史。讲到深情处,她数度含泪哽咽,现场师生无不动容,掌声经久不息。针对小学生特点,她还在市实验学校以《致敬——抗战英雄》为题调整讲述方式,让红色故事更易被孩子理解。
活动最后,崔韶光深情寄语学生:“愿你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以奋斗点亮青春,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同学们目光炯炯,用热烈的掌声传递着“不负嘱托、勇担使命”的坚定决心。
“走八路军曾走过的路,感受他们曾吹过的风,仿佛与那段峥嵘岁月重逢,与英雄们紧紧相拥。”市实验中学学生刘庚杰难掩激动。
“先辈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才赢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努力学习、增强本领,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太行中学学生李梓涵深有感触地说。
“太行精神是烽火岁月中淬炼出的宝贵财富。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讲述这段历史,更要引导同学们将伟大抗战精神、太行精神转化为勤奋学习、锤炼品格的实际行动。”市实验中学教师徐晶宇说。
“伟大抗战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镌刻在历史长河中、融入民族血脉里的精神财富。”市政协教科委主任秦卫表示,“把抗战故事搬进‘开学第一课’,就是希望用身边历史教育身边人,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韧劲。今后,市政协将持续丰富履职方式,引导广大政协委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太行故事、讲好抗战故事,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