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动不动就迷路走失,急得全家人四处奔走寻找;甚至突然情绪失控、骂人打人…… 这就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也是千千万万照护家庭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
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动不动就迷路走失,急得全家人四处奔走寻找;甚至突然情绪失控、骂人打人…… 这就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也是千千万万照护家庭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
年轻的“老年痴呆”患者
近日,40岁的郑先生(化名)因长期“头晕、失眠”来到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他试过不少药、跑过多家医院,却一直没彻底好转。
而这次的检查结果让他愣住了:头颅磁共振显示——海马体已出现1级萎缩。医生解释,海马体是大脑掌管短期记忆的“核心硬盘”,它的萎缩意味着记忆功能将持续下降,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重要标志。
才40岁,怎么就跟“老年痴呆”扯上关系?
柯博熙医生介绍,该病病因复杂,通常认为与遗传、年龄、不良生活方式、失眠、基础疾病、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它们可能引起脑神经元损伤,进而导致海马体及大脑皮层萎缩。
“虽说阿尔茨海默病仍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为‘老年病’。”柯博熙提醒,目前国内最年轻的患者仅19岁。任何年龄阶段,都该保持警惕。
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干预
遗憾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目前无法治愈,但有多种手段能有效延缓脑神经损伤和认知衰退。“早期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是干预的黄金窗口。”柯博熙强调。
在轻度认知障碍时期干预,延缓痴呆发生的效果远优于确诊后。治疗也不仅限于药物,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认知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行为干预等都至关重要。
《柳叶刀》曾发文指出:控制好14项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低教育水平、“三高”、缺乏运动、听力视力下降、吸烟饮酒、社交孤立、抑郁等),可预防或延迟45%的痴呆发生。
浙江老年报据台州交通广播
编辑 赵培希
责编 戴虹红
2025年度报刊征订全年进行中
收获美好生活
来源:健康之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