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没有可能,我们脚下的地球其实是一块巨大的平地。在这个模型里,北极位于世界的中心,所有大陆都围绕着它展开。而在已知世界的边缘,是一堵高达百米的冰墙,任何胆敢靠近的人都会被武装警卫无情的驱逐。在我们的头顶是一个巨大的穹顶,日月星辰不过是穹顶上的点点灯光,这听起来
有没有可能,我们脚下的地球其实是一块巨大的平地。在这个模型里,北极位于世界的中心,所有大陆都围绕着它展开。而在已知世界的边缘,是一堵高达百米的冰墙,任何胆敢靠近的人都会被武装警卫无情的驱逐。在我们的头顶是一个巨大的穹顶,日月星辰不过是穹顶上的点点灯光,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但如今全世界有数百万人对此深信不疑。可笑的是,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仅用一个地上的洞就证明了地球是圆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群人是认真的吗?这一切都始于一个叫塞缪尔罗伯瑟姆的英国人。在19世纪30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塞缪尔对此并不感冒,他固执的认为地球就是平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实验。他来到剑桥郡,一条长达10公里的笔直运河名叫老贝德福德河。他认为如果地球是球体,那么在这10公里的河面上必然能观测到明显的曲率。于是他跳进河里,用望远镜观察,一艘小船逐渐远去,船上插着一根离水面一米高的旗帜。
塞缪尔声称,即使在10公里外,他依然能清晰的看到那面旗帜。但按照球体模型计算,此时的船只应该早已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超过3米。他为此兴奋不已,并以视差为笔名,出版了地球不是球体一书。直到多年后,另一位勘测员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才通过更严谨的实验,修正了塞缪尔因大气折射而产生的误差,再次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按理说故事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个古老的理论却死灰复燃。社交媒体的兴起,让评论在各种网络平台上传播的如病毒一般。地平论者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在一部纪录片中,一群地平论者复刻了一个经典实验。他们准备了两块木板,板上在同一高度打了孔,相隔数公里放置。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从一端的灯源发出的光,应该能笔直的穿过去。应该能笔直的穿过两个孔,被另一端的摄像机拍到。他们满怀信心地打开了手电筒,结果你猜怎么着?摄像机屏幕上一片漆黑,原因无他,正是因为地球的曲率挡住了光线。
他们还用上了激光陀螺仪,结果仪器精准的测出了地球每小时15度的自转。但他们拒绝接受这个结果,反而认为是仪器出了问题。他们费尽心机,却反复证明自己是错的。可悲的是,他们忽略了那些更简单更古老的证据。
其实早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人就已经知道了地球是圆的。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通过观察星空,推断出大地必然是球形。而真正测算出地球周长的是一位名叫埃拉托斯特尼的学者。他听说在埃及的塞伊城,夏至正午的阳光能垂直照入一口深井,井壁毫无影子。
于是在第二年夏至的同一天,他在北方的亚历山大城立起一根柱子,发现柱子投下了一道清晰的影子。这说明太阳并非在所有地方都是直射。通过测量,影子的角度约为7.2度以及两座城市间大约800公里的距离。埃拉托斯特尼用简单的三角函数,就算出了地球的周长,他得出的数值约为4万公里,与我们今天用精密仪器测量的结果,误差不到2%。他所用的工具不过是一根棍子。
除了这个绝妙的实验,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证据。月食时,地球投在月亮上的影子总是圆弧形,远方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我们看到的其他所有行星也都是球体。
说到底的评论或许并不完全是一个科学问题,它背后反映的更多的是一部分人对权威教育体系,乃至整个科学界的深刻不信任。科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排除个人偏见,通过观察和实验去探寻真相。但当科学变得越来越复杂,普通人或许真的会感到无所适从。也许下一次,当你遇到一位地评论者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
来源:科学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