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口腔 科普先行”2025年度主题直播活动举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4:58 1

摘要: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当日15:00—16:30,由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中国家庭报社共同主办,科赴中国、赫力昂(中国)公益支持的“健康口腔 科普先行”2025年度主题直播活动举行。

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当日15:00—16:30,由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中国家庭报社共同主办,科赴中国、赫力昂(中国)公益支持的“健康口腔 科普先行”2025年度主题直播活动举行。

口腔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从“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到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口腔健康促进工作,不懈推动群众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提升。活动中,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与基层健康中心副主任刘健、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李铁军发表致辞,从宏观角度阐释“健康口腔 科普先行”的重要意义。

图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与基层健康中心副主任刘健

刘健在致辞中指出,基层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现有超过5亿人口居住在乡村,2.64亿人口处于60岁及以上年龄段,这些群体恰恰是口腔疾病的高发人群。值得警醒的是,当前基层口腔健康服务还存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足、认知误区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等现实挑战。对此,需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新格局。

他倡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口腔医疗服务机构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科普,提高公众对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推广实施有效防治措施,提高口腔疾病就诊率、治疗及时性和治疗效果。有关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要当好‘健康翻译官’,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群众语言,尝试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载体传递科学理念;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生们要发挥‘青春传播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健康指南;每位观众朋友都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每天两次刷牙做起,从定期口腔检查做起,让口腔健康成就幸福微笑。”

图为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李铁军

李铁军表示,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聚焦“一老一小”,以“山中雏菊 筑梦同行”关爱儿童口腔健康公益项目、“千家万户 银龄健齿”行动、“健康口腔万里行”等实践活动,以科普绘本、宣教课件、直播栏目等科普成果推动全民口腔健康,并在实践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健康科普是连接政策与民心的桥梁”。

对本次活动,李铁军寄予厚望:“希望通过直播进一步提高口腔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实现与‘健康口腔万里行-大使在您身边’关爱口腔健康公益行动有效联动,推进‘三减三健’健康口腔行动深入千家万户,共建全民口腔健康新生态。呼吁社会各界以本次直播为契机,继续关注口腔健康,期待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媒体,共同构建‘防—治—管’一体化网络,让口腔健康全民共享。”

让科普佳作成为健康口腔的强大助力

活动还发布了“健康口腔 科普先行”2025年度公益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以下简称“征集活动”)的成果。

征集活动从今年5月开始面向全社会进行,截至7月31日,累计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的公益科普作品392部,其中个人报送作品144部、单位报送作品248部,最终评选出个人类典型案例作品40部、单位类典型案例作品80部,这些作品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兼具科学性、创新性和传播性,充分体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参与健康科普的热情与智慧,代表了当前口腔健康科普的高水准,将成为未来开展科普传播的宝贵资源。

现场展播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团体作品代表、佛山市口腔医院报送的微电影《勇敢面对,一起把幸福找回来》,巧妙地将口腔健康知识融入家人“早看牙”的劝诫,让科普在情感共鸣中悄然完成。主创代表、佛山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罗媲表示,创作初衷是想改变“牙痛不是病,老人掉牙是正常的”观念。“我认为,科普的核心是人。真正打动人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故事中蕴含的爱和关怀。未来的健康科普必将更加多元化、人性化,能融入更多样的文艺形式,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图为微电影《勇敢面对,一起把幸福找回来》截图

图为佛山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罗媲

个人作品代表、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健康处科员江一巍报送的动画视频《再见吧细菌怪!》把口腔描述成童话般的“牙齿小镇”,细菌是拿刀子搞破坏的怪物,就连甜饮料都成了“果汁恶魔”,把补牙比作修房子,把治疗过程比作打怪兽通关。江一巍表示,创作初衷是在门诊里看过很多小朋友因为蛀牙哭鼻子,生活中又不明白刷牙的重要性。“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没有把口腔健康的事情讲明白,所以我们想做一个孩子能够‘get’的科普。作品完成后最开心的是看到了小患者的变化——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刷牙的主动性提高了,越来越多小朋友来看牙医时不害怕了。”

图为动画视频《再见吧细菌怪!》截图

图为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健康处科员江一巍

图为节目现场。左起: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宿馨桓,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医疗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王祖华,北京大学医院口腔中心副主任医师尹静波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医疗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王祖华,北京大学医院口腔中心副主任医师尹静波做客现场,结合街采视频分析了当前大众中常见的口腔护理观念,对错误的进行及时科普和辟谣。

“救救孩子!电动牙刷真的比手动刷得干净吗?” “职场人灵魂发问:咖啡+烟牙还有救吗?”“孩子乳牙蛀了有必要根管治疗吗?”“怀孕真的会掉牙吗?闺蜜说她孕期掉了两颗!”……广大网友热情留言,两位专家现场答疑解惑。

两位专家特别强调,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和间隙刷是清洁口腔的重要三部曲,刷牙是日常清洁牙齿、维护口腔健康的最重要手段。在频率上,建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午饭后增加一次;在工具上,建议使用软毛牙刷,牙刷头大小适中,便于转动,以便灵活清洁口腔各个角落;在方法上,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和竖转动法。巴氏刷牙法是将刷头放牙颈部,毛束与牙面呈45度,毛端向着根尖方向,牙刷水平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移动牙刷时应适当重叠并保证刷到每个牙面;竖转动法是将刷毛与牙长轴平行,使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转动牙刷柄,使牙刷毛从龈缘刷向牙合面(咬合方向)。两位专家还现场演示了科学的刷牙方法。

“健康口腔 科普先行”2025年度主题直播活动,是主办单位在把握新时代健康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健康口腔行动提质升级的尝试。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