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以“理念与实践并行发展同质量共生”为主题的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由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Wind ESG、天眼查、商道融绿、华夏ESG观察
(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中国区负责人罗楠)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玉金 北京报道
9月19日,以“理念与实践并行发展同质量共生”为主题的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由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Wind ESG、天眼查、商道融绿、华夏ESG观察联盟等提供支持。会上,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中国区负责人罗楠以“全球新形势下可持续投资的挑战与应对”为主题展开演讲。
她指出,日益加剧的气候物理风险、气候融资和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人工智能与颠覆性技术等多重因素为可持续投资带来了新的复杂性和影响,投资者在实践层面也面临着缺乏激励、资本市场不完善、缺乏透明度和可信度等问题。PRI针对投资者、企业或发行人和服务提供商三大资本市场主要参与方识别出十大可持续投资的金融工具,帮助投资者将资金配置到可持续性投资的项目上,为投资者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也帮助金融监管机构全方位将可持续性议题纳入到金融监管中。
作为投资价值链顶端的角色,如养老金、保险机构等资产所有者对资产管理机构乃至整个市场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力。罗楠指出,资产所有者投资期限较长,更关注长期目标与可持续性;而投资管理人通常面临短期业绩压力,容易忽视长期价值。因此,她强调双方应加强沟通、目标协同,以缓解期限错配带来的矛盾。PRI也始终高度重视资产所有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可持续投资的多重挑战
近年来,在国际环境波谲云诡变化中,可持续投资面临着不确定性加剧的重重挑战。
对于可持续投资面临的挑战,罗楠认为,诸多因素给可持续投资带来了新的复杂性和影响。例如欧盟对可持续投资的监管节奏有所放缓,美国出现的“反ESG”趋势等。另一方面,投资者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气候物理风险。一些国家出现了野火、高温、洪水等极端天气情况。这些情况势必会冲击保险市场、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性,给投资者带来挑战。
与此同时,气候融资缺口和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也是不小的挑战。她指出,估计生物多样性每年面临的资金缺口高达7000亿美元,而目前的实际投入仅有350亿美元,可见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此外,全球不平等问题逐渐加剧,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投资风险和价值创造。并且在这些问题之上,还叠加了人工智能与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影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正在重塑各行各业,投资者应当如何应对这些新变化,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实践层面,投资者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缺乏激励、资本市场不完善、政策不一致和不确定、透明度与可信度不足、委托—代理困境,以及在对可持续问题的意识、能力和专业水平方面的欠缺。
“当前,投资者缺乏将长期和可持续性相关风险纳入投资决策的激励机制。”罗楠重点提出,许多可持续投资前期需要较大投入,而开展ESG投资的效益未必能在短期内显现。政策的不一致和不确定性,也使投资者在评估与整合转型相关风险和机遇时变得更加困难。另一项挑战在于,目前市场上仍缺乏高质量、标准化、可比的数据,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并将其纳入投资决策中。
“十大金融工具”践行可持续投资
面对诸多挑战,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罗楠分享了所在机构PRI在应对挑战方面提出的建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PRI面向投资者、企业或发行人及服务提供商等资本市场中的三大主要参与方,筛选出十大可持续投资的金融政策工具,
其中,专门针对投资者的工具包括投资者的可持续性责任、投资者的可持续性披露和尽责管理;专门针对企业或发行人的工具包括企业的可持续性责任、企业的可持续性披露与会计准则;专门针对服务提供商的工具则是服务提供商的可持续性责任。此外,转型计划、尽职调查和可持续金融工具这三项工具同时面向投资者与企业或发行人。可持续性标准与分类工具则适用于所有三大参与方。
具体来看,转型计划要求企业和投资者阐述并制定自身的转型路径;尽职调查要求投资者和企业针对环境和社会相关议题开展尽职调查,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用于投资分析;可持续金融工具指的是比如通过混合融资动员公共和私人资本,从而支持可持续投资所需的资金。
然而,仅靠金融政策并不足以完全应对前述挑战。罗楠表示,近年来PRI逐渐强调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并建议将监管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结合。纵观全球各类可持续相关政策,其着眼点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导和要求企业管理其可持续性相关风险敞口;第二个层面着眼于解决风险背后的驱动因素,即系统性风险,如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第三个层面则是通过经济政策支持整体经济转型。“PRI认为,这几个层面应相互补充、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转型。”她明确表示。
除了政策应对,罗楠认为投资者自身的行动也至关重要,投资者可在九个领域开展相应工作。她特别强调,投资者应将可持续性议题融入投资政策与公司治理之中,并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流程,尤其是处在投资价值链顶端、能够显著影响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所有者。
“如果是资产所有者,可以积极与其管理人沟通,将可持续性要求和期望纳入管理人的遴选、任命和监督过程中。”罗楠进一步强调,投资者也应积极与政策制定者互动,反映自身诉求,参与相关政策制定,例如积极回应政策出台前的意见征询等。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