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丨我果断拉黑了这4类物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7-30 10:25 1

摘要:突然明白,极简不是“扔东西”,是学会对“让生活变重的东西”说不。

最近整理衣柜时,翻出三年前买的毛绒熊。

它被塞在角落,毛都打了结,我却完全想不起当初为什么要买。

突然明白,极简不是“扔东西”,是学会对“让生活变重的东西”说不。

第一类,是“价格和实用价值对不上号”的“面子货”。

以前总觉得背个大牌包,就能显得有品味。

后来发现,通勤挤地铁怕刮蹭,下雨怕淋水,反而成了累赘。

现在才懂,真正的体面是能力和底气,不是一个logo能撑起来的。

第二类,是“用一次就丢”的一次性用品。

旅行装的洗漱包、酒店带回来的拖鞋、便利店买的湿巾……

看着方便,实则是“花钱买垃圾”。

去年算过账,光湿巾一年就花了三百多,最后全进了垃圾桶。

现在换成可水洗的布巾,擦桌子、擦手都能用,环保又省钱。

第三类,是“冲动消费”的快消品。

直播间的“限时折扣”、商场的“满减活动”,总让人忍不住下单。

我买过三件同款不同色的T恤,结果只穿了最爱的那件;

囤过五盒网红零食,最后全过期扔进了垃圾桶。

后来学聪明了——先把购物车放三天,三天后还想买,再下单。

第四类,是“功能重复”的小玩意。

护肤品堆成山,精华、面霜、面膜各买一堆,最后只用那几样;

厨房小家电更夸张,煮蛋器、三明治机、酸奶机,用两次就闲置。

现在我坚持“一物一件”,护肤品用完再买,小家电只留最常用的。

有人觉得极简是“苦行僧”,其实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我试过这三个方法,半年省了两万块。

第一个,是“消费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三个月内会用吗?”“和家里现有的有重复吗?”“超出预算了吗?”

上次逛超市,看到新出的香薰蜡烛,包装特别美。

但想到家里还有半瓶没拆的,又算了算价格够买两本书,转身就走了。

第二个,是“延迟满足”当奖励。

把想买的东西列个清单,完成一个目标就划掉一个。

比如这个月存够五千块,就奖励自己一套心仪的餐具;

看完十本书,就买双舒服的运动鞋。

钱没乱花,还多了努力的动力。

第三个,是“定期清理”断执念。

每个月抽半天整理房间,把用不上的东西挂二手平台,或者送给需要的朋友。

去年整理出二十件闲置衣服,卖了八百多块;

五盒没拆的面膜送了同事,对方开心,我也松快。

现在我的家,衣柜只有当季的十件衣服,厨房只留三个常用锅,客厅连多余的摆件都没有。

但日子反而更舒服了——

早上不用花半小时挑衣服,打开衣柜都是喜欢的款式;

下班回家不用收拾一堆杂物,沙发上就能瘫着看剧;

月底查银行卡,存款数字慢慢往上涨,心里特别踏实。

以前总觉得“东西多才有安全感”,现在才懂,真正的安全感是“不被物品绑架”的自由。

那些被我拉黑的物品,不是“没用”,是“没那么重要”。

你最近一次因为“不买”而感到轻松的事是什么?

是忍住没买的那条裙子,还是没拆的快递?

不妨在评论区聊聊,我们一起把生活过成“精简版”的小确幸。

来源:雪梨衣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