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35单机价上涨,波兰压缩装备采购预算,边境防空现缺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4:04 3

摘要:波兰空军近期面临显著困扰,其2020年以46亿美元采购的32架F-35A战机,原计划2026年3月至6月接收首批4架,用于替换服役超30年、无法适配北约标准的米格-29与苏-22战机。

波兰空军近期面临显著困扰,其2020年以46亿美元采购的32架F-35A战机,原计划2026年3月至6月接收首批4架,用于替换服役超30年、无法适配北约标准的米格-29与苏-22战机。

但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24年4月反馈,首批交付时间将延至2026年11月至12月。

这半年的延宕,让波兰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接壤的边境防空出现潜在缺口,尤其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其空中防御压力明显上升。

波兰的焦虑并非个例,F-35项目的核心矛盾早已在美国本土显现。

美国政府问责局(GAO)202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计划交付的F-35战机,平均交付周期延宕238天。

为推动交付,国防部过去3年向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支付数亿美元激励奖金,本来以为成本控制能通过激励机制改善,但实际效果却未达预期,延宕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更关键的Block4现代化升级项目,困境更为突出,该项目涉及雷达性能增强、电子战系统升级等13项核心功能,截至2024年5月,预算超支达60亿美元,进度较原计划滞后至少5年。

无奈之下,国防部只能缩减功能范围,暂搁置“新型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等4项高阶功能,优先推出满足基本作战需求的简化版升级包,完整版能力提升则推迟至2031年。

这种功能缩减看似是无奈的折中,实则暴露了项目前期规划的疏漏,对技术复杂度的预估不足,导致后期不得不被动调整。

2023年1月,F-35A演示队在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开展飞行表演练习,此类训练是维持飞行员认证与空军招募标准的关键。

但受交付延宕影响,部分空军基地的F-35训练机组缺编率已达15%,常规训练开展受限。

同年10月,第60战斗机中队的F-35A在密西西比州谢尔比营完成实弹空投训练,测试了GBU-12、GBU-31v1等弹药,而Block4升级本应赋予这些弹药“多目标同时打击能力”,如今这一能力的落地要等到2031年,等于战机现有性能未能充分释放。

波兰的困境还不止于首批交付延宕,其原本计划2028年前追加采购32架F-35,组建两个完整战机联队,现因当前延宕影响,后续采购谈判已推迟至2030年后。

同时,F-35A单机价格较2020年上涨,2024年单价达8200万美元,波兰2024年国防预算中,F-35相关采购与维护费用占比18%,价格上涨迫使该国压缩陆军装甲车、海军护卫舰等其他装备的采购预算,国防资源分配陷入被动。

北约其他采购国的困扰也逐步显现。

葡萄牙2022年计划采购12架F-35A,原定于2027年交付,2024年5月有媒体报道,葡萄牙议会正审议是否取消部分订单,转而升级现有“台风”战机,核心顾虑便是F-35的交付不确定性与成本压力。

挪威、荷兰等早期采购国虽已接收部分战机,但Block4升级延宕导致其现有战机无法适配北约最新“联合空中作战数据链”,多国协同作战能力受到制约。

2025年4月,F-35A演示队飞行员梅兰妮・克鲁斯纳少校在佛罗里达州航展展示战机机动性能,那些被盟友期待的核心战力,却因交付与升级问题难以按时落地,F-35项目的困境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

从供应链来看,该项目依赖全球1700余家供应商,分布于30余个国家,这种全球化布局虽降低初始研发成本,却也增加了供应链脆弱性。

例如F135发动机的单晶涡轮叶片,依赖美国两家本土工厂生产,2023至2024年,这两家工厂因劳动力短缺与设备老化,产能下降30%,直接影响发动机交付。

航电系统所需的FPGA芯片依赖中国台湾地区与韩国代工厂,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能波动,导致芯片交付周期从8周延长至16周,整个生产链随之受阻,管理层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2024年4月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国防部对F-35项目监管存在漏洞,对洛克希德・马丁的成本控制考核标准宽松,导致承包商缺乏成本优化动力。

此外,Block4升级项目在2018至2022年间新增7项未纳入初始规划的功能,进一步拉长研发周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3月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提及加速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战机研发,暗示F-35可能在10至15年后逐步被替代,这一表态让盟友对F-35的“长期可用性”产生疑虑,加剧了项目的不确定性,当前项目方已开始尝试破局。

洛克希德・马丁2024年2月宣布,将在德国慕尼黑设立欧洲区域供应链中心,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整合欧洲本土供应商以减少对美国本土供应链的依赖,预计可将欧洲盟友的交付延宕时长缩短40%。

同时,国防部与厂商达成协议,对Block4升级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将“雷达性能提升”“新型空空导弹兼容”等与当前作战需求直接相关的功能列为第一优先级,确保2028年前完成,平衡进度与实际需求。

2024年3月,第115战斗机联队的F-35在威斯康星州上空与KC-135加油机完成空中加油训练,展示远程作战能力,但该能力依赖的燃油系统维护零件,在2024年第一季度因供应链问题出现短缺,12%的F-35无法开展远程训练,这也说明供应链优化仍需时间落地。

从项目发展来看,未来五年将是F-35计划的关键转折期。

若区域供应链建设与Block4优先级升级能按计划推进,该项目仍有望成为北约未来10至20年空中作战的核心。

但如果延宕、超支等问题持续,不仅美国空中力量更新会滞后,北约集体防御能力也将受影响,甚至可能推动各国探索多元化战机平台,重塑全球先进战机市场格局。

说实话,F-35的困境本质是“技术野心”与“执行能力”、“全球化布局”与“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失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在需求规划、成本控制与国际协作上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

来源:史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