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起,凉意渐浓,村口的板凳上、街头的小卖部里,人们茶余饭后常提到一句话:“最近感冒的人又多了。”可这回的“感冒”,并不单纯。甲流,又一次悄悄卷土重来。
秋风起,凉意渐浓,村口的板凳上、街头的小卖部里,人们茶余饭后常提到一句话:“最近感冒的人又多了。”可这回的“感冒”,并不单纯。甲流,又一次悄悄卷土重来。
与以往人们印象中高烧燎原的模样不同,这一轮,它有时并不伴随明显发热,反而用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往往让人误以为只是一场普通小感冒。
现代医学早已指出,甲型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传染性强、传播快,常在季节交替之时大面积流行。但今年临床上观察到的一个变化是:部分患者体温并没有明显升高,即“不发烧”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也就让识别和防控变得更有挑战。
很多人误以为“不烧就没事”,却忽视了身体发出的别的信号。医生们在诊室一再强调,如果出现以下5个症状,而身边正值甲流高发期,就要提高警惕。
第一,咽干咽痛。甲流往往以呼吸道黏膜为主要入侵部位。咽部干、痒、刺痛明显,甚至说话多了就加重。这种感觉常比普通感冒的轻微不适更持久、更强烈。尤其是没有明显发热,却伴随喉咙肿痛的人群,更要注意。
第二,全身乏力。不少患者在没烧的情况下,照样觉得“浑身发虚”,哪怕躺了一整天也恢复不快。有的老人描述说“走两步腿就像灌了铅”。这种全身性的疲乏,并不能靠休息完全缓解,往往是病毒影响能量代谢的结果。
第三,头痛明显。头痛是甲流较典型的表现之一,常在额部、眼眶周围更突出。不同于气温变化或睡眠不足导致的轻微头胀,甲流带来的头痛往往比较剧烈,而且常伴有眼睛酸胀或畏光。这种头痛若伴随乏力和咽痛,就要特别小心。
第四,肌肉酸痛。甲流患者经常会感觉背部、四肢酸痛,好像“干了一天农活”。临床统计显示,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后身体产生炎症反应,引起肌肉纤维间的化学物质积聚,从而造成酸胀与疼痛感。年轻人尤其明显,而老年人常混淆为颈椎、腰椎老毛病复发。
第五,持续咳嗽。甲流造成气道高度敏感,即便不烧,也可能出现频繁咳嗽。干咳为主,有的人会先出现喉咙发痒,随后咳嗽不断,夜间尤甚。如果伴随痰液颜色加深或喘息声,提示气道炎症加重,应当引起警觉。
不发烧的甲流患者并不少见。一方面,部分老年人自身免疫反应减弱,即使感染也未必出现高热;另一方面,一些青年患者早期服用解热药掩盖了真实体温,使疾病表现“低调”。医生们在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若单以“发烧”作为判断依据,就可能延误识别。
临床中有过一个典型例子:某位60多岁的男性农民,秋收后身体特别疲惫,本以为是过度劳累,后来逐渐出现喉咙疼、咳嗽、浑身酸痛,却一直没有发烧。他拖了一个多星期,才到县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甲流。好在发现后及时处理,避免了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这类经历提示人们——发烧只是甲流的一种表现,不是唯一“门槛”。
从病理学角度看,甲流病毒不仅伤害呼吸道,还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炎症因子释放时,会干扰大脑中调节体温的中枢,但这种干扰并不固定,有些人反而呈现“体温平稳”,因此症状更隐晦。
为何今年会出现更多“不发烧”的甲流患者?部分学界观点认为,病毒在不断变化,毒株的多样性让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加之人群免疫背景不同,每个人的反应差异也被放大。对一些免疫力偏低人群来说,身体面对病毒的“火力不够”,就难以用高热的形式表现,但并不代表病毒感染程度就轻。
在农村地区,很多老人把咽痛、咳嗽、乏力当成“秋燥”或者“风寒”,没有警惕传染性。这种观念容易增加传播风险。甲流传播途径广泛,可以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如果没有及时识别,家庭内多人同时被感染并不少见。尤其是老人照看孙辈时,更容易形成家庭聚集病例。
预防的关键在于提高敏感度。出现咽痛、乏力等症状,应适当减少与他人密切接触。保持良好通风,勤洗手,避免共用毛巾、茶杯,这些简单习惯,就是抵御病毒最朴素却有效的武器。
饮食上,补水尤为重要。甲流患者即便不烧,往往也存在体液丢失。多饮温开水,不仅能缓解咽部不适,还能帮助体内代谢产物排出。保证日常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与新鲜蔬果,有助于免疫力维持。一些人喜欢熬夜刷手机,这会直接消耗身体抵抗力,也增加感染的几率。
心理因素同样不可忽视。焦虑和过度担忧不仅不能防病,反而可能打乱免疫系统的平衡。在农村,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氛围浓厚,适当交流、分担压力,可以帮助减少精神负担。医生常提醒,心态平和,抵抗力才更强。
总结来说,甲流并不必然伴随高热,出现咽痛、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这5个表现,就可能已经“中招”。即便病程轻,也不能掉以轻心。及早识别、科学防护、合理生活,才是应对反复来袭流感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王凤彩,刘振华,等.甲型流感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2):71-74.
[2]赵丽娟,陈晓明.流感病毒感染临床诊疗新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4,39(09):12-15.
健康声明:以上症状均为甲型流感可能出现的早期表现,但也可能由其他多种疾病引起,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检测与评估,切勿自行判断和恐慌。
来源:刘医师talk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