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览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承办,苏州市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协会、苏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现代苏州杂志社协办。
秋光潋滟,塔影涵虚。今天下午,“如梅有约”——周思梅、杨玉如书画作品展在苏州虎丘塔影园民俗文化展厅隆重开幕。
展览现场
展览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承办,苏州市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协会、苏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现代苏州杂志社协办。
展览现场
现场高朋满座,各界嘉宾齐聚千年名胜之地,共赴一场融汇两岸墨韵、贯通书画双绝的文化雅集。
展览现场
开幕式在苏州评弹艺术家陈碧虹老师一首《如梅有约》的婉转唱词中启幕,萦绕的江南韵味未绝,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俞飞教授便以一曲空灵深邃的《梅花三弄》箫独奏呼应前曲意境,以丝竹之雅乐,绘梅花之清魂,完成了从“邀约”到“共赏”的绝美演绎。
苏州评弹艺术家陈碧虹老师评弹演奏
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俞飞教授箫独奏
本次展览的承办单位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孙剑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会长、知名文化学者沈慧瑛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中国漫画大师张乐平之子、张乐平纪念馆荣誉馆长张慰军也作了精彩致辞,他笔下“三毛”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孩子。艺术门类虽各有不同,但对真善美的追求始终相通。国际珠宝有限公司创始人、台湾创意珠宝设计师协会创会理事长王月要女士也致辞并送上祝福。她多次将周画与杨书两位老师的作品,与服装和珠宝进行跨界融合,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珠宝艺术,堪称珠宝界的“如梅有约”。王月要表示,她将持续以两位老师的创作为灵感,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之中,不断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享受美。
艺术家周思梅女士深情致辞。她回顾了自己从上海豫园起步,历经北京故宫、荣宝斋,最终回到家乡苏州的艺术旅程;特别感谢了恩师戴敦邦先生的教诲与挚友杨玉如老师的携手同行。周思梅表示,她将继续秉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的信念,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也期待未来能与更多人相约在艺术的世界里,共品梅韵,共传馨香。
苏州山水画家周思梅
活动现场,苏州湾博物馆馆长汝悦来赋诗一首以贺,杨玉如老师以诗为题创作了一幅作品,并现场展示给大家,赢得阵阵掌声。
苏州湾博物馆馆长汝悦来赋诗一首以贺,杨玉如老师以诗为题创作了一幅作品
杨玉如老师一上台,就用苏州话告诉大家“我是苏州的女儿”。她自幼修习书法,师从薛平南等台湾书法名家,习得一手好字。2015年的一场海峡两岸写经展上,她意外结识了苏州书画家周思梅。都钟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人一见如故。至今,她和周思梅已联袂推出三场“如梅有约”展览。其中她特别谈到:定居苏州四载以来,深深浸润于吴地人文底蕴,在此寻得了精神原乡与文化根脉。
两位老师捐赠各自书画作品
虎丘山风景名胜管理处为两位艺术家颁发捐赠证书
两位艺术家将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捐赠予虎丘山凤景名胜区管理处,并将以展览作品为灵感制作的台历,赠予社区代表,寄托深情厚谊,引来满堂喝彩。随后,嘉宾们共同执起金剪,为展览启幕。厅内厅外掌声雷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剪彩
展览以“一书一画”为脉络,周思梅的绘画与杨玉如的书法相映成趣。观众不仅能赏读周思梅笔下灵秀生动的山水意境,体味吴门正脉的典雅风致,也能感受杨玉如五体兼善、碑帖交融的书法气韵。二人作品呼应唱和,尽显“诗书画一体”的传统美学境界。
展厅中,一幅幅作品让人目不暇接。周思梅创作的《剑池水碧映天色》《一树梅花半轮月》《一生写梅又写竹》等作品引人无限遐思; 杨玉如书写的《送范仲淹送虎丘长老诗》《清陈恭尹虎丘题壁诗》《节录宋范仲淹苏州十咏其四》等作品让人赞不绝口。观众缓步品览,沉浸于水墨氤氲的世界,不时驻足交流,感受艺术背后的生命律动与情感共鸣。
杨玉如老师讲解陪同看展
此次展出的近90件作品,是两位艺术家用心用情创作的成果,既是对自己阶段性的总结,更是向家乡、师友及所有关心支持她们的人所作的一次诚挚汇报。作品虽未必尽善尽美,却承载着她们对传统的敬畏、对当代的思考,以及对艺术最本真的热爱。
展览现场
“如梅有约”不仅是一场书画联展,更是一段跨越海峡的文化对话,一场融汇个人修行与家国情怀的艺术实践。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9日。 “如梅有约”诚邀各位前来观赏,共同聆听笔墨间的清音对话,感受中华文化深厚的脉动与回响。
展览现场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盛小云,首都画院副院长陆天宁,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会长、二级调研员沈慧瑛及理事们,苏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苏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吕瑾,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级调研员严新东,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郭月红,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原副局长邵雷,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合作交流处处长朱海俊,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园林管理处处长李海克,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孙剑锋,苏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市委统战部知工处处长葛南楠,苏州市委台办综合研究处处长刘涛,苏州市姑苏区统战部副部长、姑苏区台办主任黄河,东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陆衡,苏州湾博物馆馆长汝悦来,镇江市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审计处处长刘立稳,镇江市海事局法规处处长曹华清,苏州市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协会会长朱文辉,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严少楼,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朱华清,相城区书协主席王少辉,张乐平纪念馆荣誉馆长张慰军,上海豫园管理处原主任臧岭夫妇,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锋的嫡孙郑源夫妇,中国人物画大师戴敦邦之子戴红倩,杰出作家周瘦鹃之女周全,上海电视台知名导演孙孟晋,海派作家何菲,著名作家、学者施蛰存嫡孙施守诖夫妇,上海市世博会展览公司副总经理骆也舟等四十多位海上名家之后的上海亲友团,德国国立特罗辛根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同济大学教授兼德国音乐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解路军,国际珠宝有限公司创始人、台湾创意珠宝设计师协会创会理事长王月要,广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仲夫妇,苏州交响乐团中提琴声部首席来自台湾的艺术家王意栓,周思梅恩师朱耕原,著名学者作家祝兆平、著名书法家潘振元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名家。
来源:苏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