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最佳!我校志愿服务工作荣获佳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4:00 1

摘要:近日,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等26家单位联合开展了2024年度首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经宣传动员、择优推荐、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环节,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总队获评“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实现我校该项荣誉“零”的突破,标志

近日,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等26家单位联合开展了2024年度首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经宣传动员、择优推荐、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环节,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总队获评“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实现我校该项荣誉“零”的突破,标志着我校志愿服务工作在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总队(以下简称“总队”)成立于2005年,是在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的学校主要校级志愿服务组织,全面负责统筹管理全校约2万余名青年学生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工作,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聚集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助老扶幼、科普教育等重点领域。曾荣获“首都高校奥运工作先进学生团体”“共青团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年度首都大学生暑期实践优秀团队”“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优秀组织”“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先进组织”“北京马拉松优秀志愿团体”“中国科技馆优秀志愿团体”等二十余项集体荣誉

01

以行践诺,服务无界

服务京华大地,担当首都使命

志愿服务总队始终将志愿服务工作置于国家战略与首都发展的宏大格局中,以青春之力践行使命担当、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从护航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国际级盛事,到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等重大活动,总队始终以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在国家重大活动舞台上展现北化人的责任与担当,构筑起青年志愿服务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实践典范。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2024年间,志愿服务总队持续深入契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治理现代化需求,全年共统筹1000余名志愿者参与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半程马拉松、中国科技馆科普日、长城工程科技会议、昌平苹果半程马拉松、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等多次首都重大活动志愿服务保障工作,服务覆盖人数超4.2万人次,全面覆盖体育赛事、科技科普、文化展演、国际会议、全民健身等多个领域。相关实践成效获“北京青年报”“志愿北京”等主流平台聚焦报道,充分展现了北化青年在服务首都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中国网球公开赛

北京半程马拉松

中国科技馆科普日

长城工程科技会议

昌平苹果半程马拉松

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

护航校园活动,筑牢常态服务

在服务重大活动的同时,总队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2024年累计保障新年音乐会、毕业晚会、首都高校马拉松、校园公益音乐会等活重点活动15场次,服务覆盖1.5万余名师生,使志愿精神成为镌刻于校园时光中的青春坐标与文明图鉴。

依托完善的项目体系和岗位设计,总队现长期稳定开展30余个涵盖校园环保、社区科普等领域的常态化志愿项目,累计创设超1000个岗位,形成“横向覆盖广、纵向扎根深”的项目布局,为学生参与多元化、常态化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02

以爱铸魂,品牌生辉

深耕核心领域,打造特色品牌

总队始终将具有时代精神、彰显青年担当的品牌项目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持续深耕品牌项目,开展助老扶幼、科普宣讲、无偿献血等特色活动:全年助老活动50余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乡村儿童书信陪伴项目通信件数超800封,关爱特殊儿童累计服务时长超400小时,用点滴行动传递社会温暖;全年成功举办3次无偿献血活动,动员师生600余人,献血总量达93000cc……这些项目不仅切实助力了民生改善,更在校园内外厚植志愿文化沃土,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

强化活动引领,完善激励机制

总队围绕学雷锋宣传月、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打造品牌活动矩阵,创新采用 “主题活动 + 融合传播” 模式,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主题征文、文创征集、主题团日等系列活动,并同步拓展线上线下传播渠道,着力提升活动影响力与师生参与度。

同时不断完善褒奖激励机制,构建以精神激励为核心的多元化表彰体系,2024年度遴选100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并通过学校各大公众号专题报道6次,进一步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志愿氛围。 这种以品牌活动为载体的培育激励路径成效显著:2024年志愿服务参与人数同比增长13%,奉献理念深度融入校园风尚,充分彰显出志愿文化在培育担当时代重任新人中的关键引领作用。

03

以智赋能,行稳致远

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及支持下,总队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联合学校信息中心搭建并启用“志愿服务管理系统”,通过整合活动申报、审批、项目管理、时长记录、申诉处理等核心环节,构建起全流程一站式数字化管理体系。这一系统的落地,直击传统志愿服务管理中流程繁琐、效率偏低的痛点,审批周期从原本的7日缩减至1日,日均审批量超20项,峰值达63项,且项目的全程信息在系统中均有详实记录,实现了项目的可追溯与有效监管,极大地提升了志愿时长管理效率。

这种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其赋能成效在2024年度志愿服务数据中清晰显现:全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57次、参与人次达61273次、总服务时长突破41.7万小时。这些数据不仅是我校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的直接体现,更深度印证了 “以智赋能” 管理模式在打通服务壁垒、激活参与热情、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行稳致远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04

以媒传声,聚心聚力

总队以“北京化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为宣传核心阵地,建立“部门审核—负责人审核—指导老师审核”的三级内容生产机制,直接推动公众号运营成效显著:全年发布涵盖志愿者招募、风采展示、活动纪实等多元内容的高质量推文126篇,总阅读量突破21.5万次,其中单篇最高达4349次,公众号粉丝增26849人,成为学校志愿服务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力抓手。

在重点项目宣传上,进一步升级传播策略,针对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品牌项目构建“全媒体宣传”模式。以西部计划为例,依托北化就业信息网、“青春北化”等平台矩阵,精准发布13篇宣传推送,涵盖政策解读、亲历感悟等多元内容,总曝光量达1.2万人次,实现宣传动员从“信息传递”到“行动转化”的跨越。

05

以合聚力,携手共进

创新构建“1+50+N”志愿服务协同体系,对内依托志愿服务总队枢纽功能,完成与50个二级志愿服务团队的标准化对接:通过建立团队信息动态管理台账、志愿服务团队工作对接群保障信息传达与需求响应,集中统筹志愿资源、优化沟通效率,同时配套开展一系列骨干赋能培训,有力推动我校志愿服务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进程;对外则以枢纽为链接原点,主动联动各方资源、匹配服务需求:利用校园地缘优势,以签订协议、结对接力等方式拓展志愿服务基地,与中国科技馆、居庸关长城等场所及周边社区深度共建,2024年我校依托40多个志愿服务基地,既为志愿者提供多元实践平台,也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真正以“1”为中心串联起校内团队与校外场景,成为推动全校志愿服务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

荣誉昭新,志愿续航

荣誉凝结奋斗足迹,更昭示新的起航。下一步,我校将继续深入实施“志愿服务铸魂工程”,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优化“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拓展志愿服务资源,深挖志愿服务中的思政育人元素,以制度化建设保障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以项目化创新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性水平,以品牌化培育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辐射。通过构建“校院联动、师生协同”的工作格局,引导包括志愿服务总队在内的全校各级志愿组织与广大北化青年志愿者,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洪流,在志愿服务中认识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既以实际行动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以实践成果彰显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