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距离苹果秋季发布会还有近一个月,但关于iPhone 17的讨论已提前引爆全网。当天,“最贵iPhone诞生”一词突袭微博热搜榜首,随后,“#iPhone 17或售价过万#”“#iPhone 17丑出新高度#”“#苹果这是要割韭菜#”等十余
2025年9月10日,距离苹果秋季发布会还有近一个月,但关于iPhone 17的讨论已提前引爆全网。当天,“最贵iPhone诞生”一词突袭微博热搜榜首,随后,“#iPhone 17或售价过万#”“#iPhone 17丑出新高度#”“#苹果这是要割韭菜#”等十余个相关话题接连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从微博、抖音到小红书,从科技博主到普通网友,一场关于“贵”与“丑”的全民吐槽大会正式开启。一部尚未发布的手机,竟提前掀起如此巨大的舆论风暴,这在苹果历史上极为罕见,足见其话题引爆力之强。
“贵”,是此次讨论的核心关键词。据多家科技媒体爆料,iPhone 17 Pro Max起售价或将突破10000元人民币,顶配版(2TB存储)甚至可能逼近15000元。这一价格较iPhone 16系列再次大幅上涨,引发消费者强烈反弹。
成本解释:苹果或因采用更昂贵的钛金属中框升级版、自研5G基带芯片、潜望式长焦镜头升级及AI功能深度集成而提价;市场反应:大量网友表示“买不起”“安卓真香”“再贵就彻底转安卓了”;消费心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万元手机被质疑“脱离大众消费能力”,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品”。一位网友调侃:“以前是‘肾不够用’,现在是‘全家存款不够用’。”
如果说“贵”是价格争议,那么“丑”则是对苹果设计美学的直接挑战。根据曝光的渲染图与供应链消息,iPhone 17系列或将迎来重大设计调整:
无孔全面屏:取消Face ID刘海,采用屏下Face ID,实现真正全面屏;方形摄像头模组:后置三摄改为方形排列,被网友戏称“药丸变方盒”;更厚中框:为容纳更大电池与散热系统,边框明显增厚;新配色“水泥灰”:主打色系偏向冷峻工业风,缺乏视觉吸引力。许多果粉直言:“没了刘海反而不习惯”“方形摄像头像监控头”“这设计毫无美感”。甚至有设计师评论:“苹果正在失去‘少即是多’的灵魂。”
社交平台上,对iPhone 17的吐槽已成“现象级”狂欢:
“贵”梗刷屏:“建议出金镶钻版,直接卖5万。”“苹果: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你该买。”“丑”图恶搞:网友P图将iPhone 17变成“水泥块”“路由器”“老年机”,调侃其外观;“创新乏力”批评:“除了涨价和改设计,苹果还会什么?”“AI功能全靠软件,硬件挤牙膏。”更有资深果粉坦言:“我已经连续用了五代iPhone,但这次,我可能要离开了。”
iPhone 17的“未发先骂”,折射出苹果当前面临的深层困境:
创新瓶颈:在硬件趋同的智能手机时代,苹果难以推出颠覆性技术,AI、卫星通信等功能被指“华而不实”;价格策略失衡:持续涨价却未带来等比体验提升,导致性价比下降,用户流失风险加剧;品牌信任下滑:从“电池门”到“降速门”,再到如今的“高价丑设计”,用户对苹果的“完美”滤镜正在破碎;安卓追赶:华为、小米、OPPO等国产厂商在影像、快充、折叠屏等领域快速突破,分流高端用户。若iPhone 17最终以“贵+丑”的形象面世,或将加速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滑。
我们曾为它彻夜排队,
为它典当“器官”,
为它一句“one more thing”心跳加速。
可如今,
当它越来越贵,
越来越像“奢侈品”,
越来越失去设计的灵魂,
我们开始问:
这还是我们爱的苹果吗?
真正的伟大,
不是把价格标得有多高,
而是让技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是把手机做得有多“酷”,
而是让每一次点亮,
都让人会心一笑。
愿苹果,
别在金钱与傲慢中,
弄丢了,
那个,
改变世界的少年。
来源:王者精英漫画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