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次盛会,距今已经35年了!你还记得吗?(有奖互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3:40 3

摘要:1990年8月7日,15岁的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持火把在太阳能取火器上,采集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神圣之火。

1990年9月22日,北京亚运会开幕

这是亚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

也是在这届亚运会上

中国奠定了亚洲体育霸主的地位

35年后,回望北京亚运会——

“亚洲雄风”的旋律、吉祥物“盼盼”……

成为一代人永久的青春记忆

让我们一起来看,25个令人难忘的瞬间——

01

火炬点燃

1990年8月7日,15岁的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持火把在太阳能取火器上,采集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神圣之火。

02

圣火传递

达娃央宗将火炬交给“体操王子”李宁,8月22日,火种在天安门广场上点燃亚运火炬后,分送到东北、西北、中南和西南后跑遍30个省区市再回到北京,在亚运会开幕式上点燃亚运圣火。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03

许海峰点燃圣火

在开幕式上,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和排球运动员张蓉芳、跳水运动员高敏一起身着印有吉祥物熊猫“盼盼”的服装跑入会场,他们点燃亚运会圣火的那一刻至今令人难忘。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04

吉祥物“盼盼”

还记得曾经家喻户晓的“盼盼”吗?手持金牌、做奔跑状的吉祥物熊猫“盼盼”的可爱形象深入人心,在当时几乎每天都出现在电视机荧屏之上。

“盼盼”的造型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新华社发 北京日报图库 宋维刚 摄

05

《亚洲雄风》的旋律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亚洲雄风》动人的旋律依然是人们记忆中最深刻的烙印,歌曲为韦唯、刘欢演唱。

06

“天女散花”

在开幕式上,40名跳伞健儿娴熟地操纵着伞绳,在天空中自在地回旋、下落,身后划出一道道烟雾化成的彩虹。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11名从天而降的“天女”,“仙衣”飘逸、长发飞舞,撒下吉祥如意的花瓣,似“嫦娥”奔向人间……

北京日报图库 北京日报图库

07

大型团体操

开幕式上,69分钟的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以壮观的场面,绚丽的色彩,惊雷般的声势,诗画一样的抒情,令人怦然心动,历目难忘。

北京日报图库 王振民 摄 北京日报图库 胡敦志 摄 北京日报图库 胡敦志 摄 北京日报图库 王振民 摄

08

共襄盛举

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6578名运动员参赛,中国派出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比赛。

北京日报图库

09

收视奇迹

开幕式收视率高达83%,18个国家和地区的24家电视机构转播,亚洲地区观众约达20亿人。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10

北京日报受追捧

1990年9月23日上午,用新闻照片报道开幕式的《北京日报亚运专刊》(彩色版)成为“亚运城”里中外人士议论的话题,大家对在十多个小时之内完成采访、摄影、编辑、印刷,出版如此精美的彩色报纸倍加赞扬。一位采访亚运会的外国记者说:“没想到中国人的工作效率和印刷水平会这样高。”

北京日报版面截图

11

李小双的崛起

17岁的李小双在男子体操赛场上首次参加国际比赛,便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声名鹊起。

12

邓亚萍初露锋芒

同样17岁的邓亚萍在乒乓球赛场上咄咄逼人,独得2分,帮助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以3比2险胜韩国队夺冠。这场中韩女子团体鏖战,成为国人对邓亚萍最深刻的记忆。从此,开启了她横扫国际比赛的大门。

13

周玲美打破世界纪录

自行车运动员周玲美以1分13秒899的成绩打破女子1公里计时赛世界纪录,成为创造自行车比赛世界纪录的第一个亚洲人。

14

沈坚强的辉煌

1990年北京亚运会也成为许多运动员展现自己的大舞台。游泳运动员沈坚强一人夺得5面金牌,并打破1项亚洲纪录、3项亚运会纪录,成为北京亚运会的最佳运动员。

15

女排的坚守

中国女排在五连冠后,汉城奥运会错失金牌,北京亚运会上女排姑娘们顶住压力,最终3比1战胜韩国队夺冠,承载了国人的期许。

北京日报版面截图

16

亚运村的自助餐厅

亚运村餐厅可供2500人同时就餐,用餐采用自助式,每天24小时供餐。

17

萨马兰奇的赞誉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视察亚运村后表示,这里的设施和条件超过了一流水平。

18

沙特阿拉伯代表团的感谢

闭幕式上,沙特阿拉伯代表团打出“谢谢你中国”的横幅。北京亚运会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向世界人民宣布中国人有能力举办世界性的盛会。

北京日报图库 胡敦志 摄

19

金牌破百

在北京亚运会中,中国队只用了6天的时间,就实现了金牌数破百的突破。中国队最终获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奖牌总数位列奖牌榜第一。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20

圣火熄灭

1990年10月7日,亚运圣火熄灭,这场亚洲体育史上规模空前的盛会圆满落幕,16天盛会载入史册。

北京日报图库 程玉杨摄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21

20万人义务服务亚运

北京亚运会还没有志愿者一说,都叫“义务服务人员”。那是志愿服务在中国的首次“练兵”。当时,首都20万青少年参加亚运会义务服务总队。

亚运会礼仪小姐 叶用才 摄 亚运会礼仪小姐 王振民 摄

22

捐款热潮

1987年,12岁的颜海霞捐出1块6毛压岁钱助力亚运会,成为“亚运会捐款第一人”。为亚运捐款很快成为一个热潮,截止到1990年,北京亚组委集资部收到全国捐款共计2.7亿元。

1990年9月9日,颜海霞(右)与其他火炬手合影 新华社发

23

城市焕新

4万建设大军日夜奋战3年多!北京新建成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代表的一大批运动场馆、亚运村及大量交通、绿色工程,使北京的市容焕然一新。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24

亚运会与奥运会的传承

从1990年亚运会到2008年奥运会,再到2022年冬奥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续写体育传奇。

北京日报图库 叶用才 摄

25

《我的九月》

电影《我的九月》拍摄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以“准纪实”的手法讲述了宽街小学三位参加开幕式武术团体操小学生被“刷下来”后的故事。当时《亚洲雄风》回荡街巷,“盼盼”随处可见,大家争相购买亚运会奖券……几位小演员都是从参加北京亚运会大型团体操表演的小学生中选出的。

说出你的亚运会记忆

截止到9月23日10时

将获得

北京日报客户端

“革故鼎新”笔记本一个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