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亮技中原,豫见东华。9月21日,郑州,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进入第二日,一场属于东华技能人的“奥林匹克”正激昂上演。不同赛位,技术与灵感持续碰撞,理念与实操深度交融,犹如一部激昂奋进的“多元交响”,持续在国家级的聚光灯下奏响强音——这不仅是对东华教育集团教学实
亮技中原,豫见东华。9月21日,郑州,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进入第二日,一场属于东华技能人的“奥林匹克”正激昂上演。不同赛位,技术与灵感持续碰撞,理念与实操深度交融,犹如一部激昂奋进的“多元交响”,持续在国家级的聚光灯下奏响强音——这不仅是对东华教育集团教学实力的生动印证,更是对其聚焦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之路的扎实诠释。
“气压正常,机械臂轨迹校准完成。”工业4.0赛项现场,长春科技学院选手施陆宇和吉林职业技师学院选手梁锋干正在调试智能化生产线。
这个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竞赛项目,要求选手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系统搭建、工业组网、软件开发等多项任务,是对选手智能制造全链条能力的综合考验,共分为5个核心模块。
“我们一个偏软件,一个偏硬件,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梁锋干说。为了这次比赛,他们刻苦训练,经历了上百次失败。“我们展现的就是卓越的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能力。”
网络系统管理赛区静寂无声,选手们正与看不见的"敌人"较量。网络攻击、系统漏洞、数据恢复……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参赛选手陈福康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他正在进行网络拓扑规划和设计。备赛期间,陈福康展现出超常毅力,他每天坚守训练室 12 小时以上,反复打磨操作细节。
“该项目覆盖Linux和Windows双环境,同时涉及思科和华为的设备配置,全面检验选手的综合能力。” 该项目裁判员、来自长春科技学院的佟忠玲老师仔细观察着每位选手的操作。
制造团队挑战赛现场,长春科技学院选手许华勇、肖国浩和吉林职业技师学院赵春洋三名选手正在协作完成一个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的精密部件。从三维设计到数控编程,从加工制造到质量检测,每个环节都要求极高的精度和团队默契。
“我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机械加工,有人专攻电路设计,最后还要共同完成装配调试。”许华勇说道。这个项目要求团队在有限时间内制造出符合技术规范的机电产品,同时还要控制成本,考验的是全方位的制造能力。
机械设计不是冷冰冰的画图,它是在约束中寻找优雅解的过程,体现人机交互的温度。吉林职业技术学院赵昌龙的赛项看似安静,却同样充满张力。他的战场是一块屏幕、一支数位笔。在“CAD机械设计”赛项中,他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款便携式医疗设备的建模与结构设计。每一个倒角、每一条曲线、每一处结构排布,都需兼顾精度与美感。
从工业4.0的智能协同,到网络系统管理的精密运维;从制造团队挑战赛的跨界协作,到CAD机械设计的创新突破——四个赛项,不同技术维度,共同体现出东华教育集团的育人理念:以精度培育工匠精神,以速度响应时代变化,以融合度推动产业升级。
作为我国技能人才评价与选拔的关键平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东华教育集团积极投身此类赛事,充分彰显其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与担当。集团以技术技能融通培养为核心,将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深度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持续拓宽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
以技能之光,照未来之路;以工匠之心,铸时代之魂。28名选手热血角逐,25名裁判专业执裁,4个赛项故事深情呈现——这一切,汇聚成东华教育集团深化应用型办学、坚定推进人才战略的生动实践。
在这场技术与技能的盛宴中,让全体东华人以青春之力,响应时代召唤,为中国制造2025注入蓬勃不断的崭新力量!
来源:灏元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