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之间存在通用的警报语言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08:00 1

摘要:麦克拉克伦和她的同事布拉尼·伊吉奇四处奔走,向多种鸟类播放了黄翅澳蜜鸟的告警声。她说:“每一只听见警报的鸟都会做出反应,包括笑翠鸟、渡鸦和钟鹊这类‘底层’捕食者。它们会扫视天空,或者直接飞走。”

▌珍妮弗·阿克曼 著 曾晨 译

麦克拉克伦和她的同事布拉尼·伊吉奇四处奔走,向多种鸟类播放了黄翅澳蜜鸟的告警声。她说:“每一只听见警报的鸟都会做出反应,包括笑翠鸟、渡鸦和钟鹊这类‘底层’捕食者。它们会扫视天空,或者直接飞走。”

因此,捕食者和猎物们都得到了黄翅澳蜜鸟传来的警告:“猛禽来了,快跑!”然而,其他物种也能从它的鸣叫中获得这些信息的具体细节吗?在某些情况下,是的。罗布·马格拉思和他的同事发现,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华丽细尾鹩莺和白眉丝刺莺能够理解彼此的告警声,并掌握其中包含的所有细微含义。黑背钟鹊长期在地面活动,却也能读懂黑额矿吸蜜鸟在多种警报中传达的不同信息。对于黑背钟鹊来说,生活在树上的黑额矿吸蜜鸟拥有更好的视野,它们的警告不无道理。

看来,鸟类是动物界的窃听大师,不断利用其他种类发出的警报来规避风险。

事实上,其他动物也是如此。一项研究表明,超过70种脊椎动物会利用其他动物发出的警报:鸟类听鸟类,哺乳动物听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听鸟类,鸟类听哺乳动物。在北美,花栗鼠和红松鼠都能听懂鸟类的空中警报。反过来,山雀们也能理解红松鼠在警戒时发出的“吱吱”声,并迅速躲避。有3种蜥蜴能理解鸟类的告警声。非洲西部的黄盔噪犀鸟可以区分戴安娜长尾猴发出的猛雕和猎豹警报。

这是否意味着动物之间存在着通用的警报语言呢?如果不是,那一个物种是如何理解另一个物种的呢?

马格拉思说:“长期以来的观点认为,动物的警报在声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种类间的理解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换句话说,只要是听起来可怕、尖锐、刺耳、响亮的声音,鸟类生来就能理解。灰短嘴澳鸦可以听懂卡罗苇鹪鹩的围攻警报;这两种鸟的分布区相差半个地球,但它们在鸣叫上的声学结构是相似的。沼泽带鹀和歌带鹀的哀鸣十分接近,因而能够彼此理解;但它们对白喉带鹀的声音就没有反应。有假设认为:猛禽所施加的选择可能导致了空中警报的趋同进化——尖锐而微弱的鸣叫令猛禽难以察觉和定位。此外,围攻警报可能也是如此,它们向低频率、宽频带且不断重复的方向进化,以指代地面上或停栖的捕食者。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理解也就不难解释了。

但是,罗布·马格拉思认为这不是唯一的解释。他说,不同物种发出的告警声差别很大。黄翅澳蜜鸟和华丽细尾鹩莺的躲避警报在频率、持续时间和组成结构上都有差异,但后者还是会对前者的叫声做出反应。“从前,我们以为鸟类的告警声就像人类的尖叫,其嘈杂的构成与强烈的感情有关,可以吸引他人的注意,但不能表达具体的信息。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普遍认定鸟类的告警声是易于识别的,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具有相似的特点。然而,根据目前的发现来看,鸟类的躲避警报和围攻警报都具有高度多样性,并不一定能被其他物种轻而易举地读懂。”

这些问题促使马格拉思产生了新的想法:鸟类的认知或许在躲避天敌的过程中发生了进化;当一个新的捕食者出现时,它们必须向其他物种学习惧怕它和攻击它的方法,并尝试着理解不同物种的告警声。就告警声而言,他说,“就像是学习另一种语言。” (7)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