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零售项目的现场,键盘敲击声与流程播报声交织成紧张的旋律。长春科技学院英语专业的陈俪夫低着头,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动作娴熟而精准。那一刻,她像一位指挥家,掌控着整个服务流程的节奏——而这一切,本不在她的“专业剧本”里。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零售项目的现场,键盘敲击声与流程播报声交织成紧张的旋律。长春科技学院英语专业的陈俪夫低着头,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动作娴熟而精准。那一刻,她像一位指挥家,掌控着整个服务流程的节奏——而这一切,本不在她的“专业剧本”里。
当24级新生还在适应大学节奏时,陈俪夫已经站在了全国赛场,用实力打破了“专业边界”。这份底气,不是偶然,而是千余小时的孤独打磨,更是团队一次次深夜并肩的温暖托举。
曾获“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季军的她,初入零售项目便面临“技能+语言”的双重挑战。既要吃透产品介绍、客户沟通、售后服务全流程,又要用英语精准传递每一个细节。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她把训练拆成数十个场景:白天在模拟卖场打磨接待细节,从微笑弧度到手势角度反复校准;夜晚留在训练室逐帧回看视频,对着玻璃倒影纠正语气停顿,让每一句英文都自然流畅,每一个动作都专业到位。
最难的,是售后服务模块的技术条款英文解读。两名教练主动留下来,陪她逐字逐句核对术语,从逻辑到表达反复推敲。凌晨两点的训练室,白板被密密麻麻的标注填满,困到睁不开眼,就轮流趴在桌上小憩,醒来第一句话永远是:“再顺一遍流程。”
还有那个被团队称作“精神坐标”的夜晚——一次模拟考核后,她发现英语表达仍有卡顿,便抱着资料走到走廊,对着玻璃倒影反复练习话术与手势,直到凌晨三点。灯光拉长了她的身影,也映亮了她眼中的坚定。
陈俪夫的成长,像一场破茧的过程:个人的专注与韧劲是根基,团队的支撑与协作是加速的翅膀。这份成绩,属于她,也属于每一个深夜里陪伴、指导、支持的团队成员。
长春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洋说,学院始终把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核心方向,不仅搭建了模拟卖场、专业训练室等高标准平台,还组建跨学科教练团队,提供从技能到语言、从理论到实战的全链条指导。在省级层面,吉林省持续加大投入,为青年搭建从校园到赛场、从学习到就业的广阔舞台。
陈俪夫的故事,给了青年技能人才一份珍贵的“破茧指南”——以奋斗为笔,以协作为墨,在一次次打磨中积蓄力量,在一次次并肩中坚定方向。只要心怀热爱、携手同行,每一个平凡的训练日常,都能成为铸就“技能锋芒”的不凡起点。
来源:佩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