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吐槽青年不懂历史?微信群争论爆内情,短视频成“启蒙”工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2:31 2

摘要: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王教授在微博发文指出:“许多青年虽然爱党爱国,但对1949年之后的历史非常隔膜。”这一观点迅速引发讨论。当前历史知识传播的方式什么?微信群爆发的争论又是什么?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王教授在微博发文指出:“许多青年虽然爱党爱国,但对1949年之后的历史非常隔膜。”这一观点迅速引发讨论。当前历史知识传播的方式什么?微信群爆发的争论又是什么?

在一个外企圈子的微信群中,参与者多为60后,学历背景良好,社会地位也不低。争论是从“抗战中是谁贡献更大”开始的。有群友提出:“如果国民党在二战中没啥功劳,怎么可能战后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听上去有理,但很快被反驳称“法国1940年就投降了,战后不也拿到了常任理事国席位?国党再无能,毕竟没有投降,对二战的贡献怎么着也比法国大吧。

这句话说明国际政治的安排未必等同于军事贡献的直接反映。

这位群友没有直接反驳观点,而是直接回复了一句:“你真应该好好去学历史。”紧接着,甩来一个不足两分钟的短视频作为“教学材料”。

随后,群里话题转到淞沪会战。这位群友继续发言称:“淞沪抗战都是东北军的责任,杭州湾北岸几乎没抵抗,拖累了中央军。”这番话引起了更大的争议。参与战斗的东北军49军和67军,虽是增援部队,但完成了设定防守任务,67军军长还在战斗中阵亡。此外,杭州湾防线主要由湘军28军负责,兵力不足、防线过长,才导致战线崩溃。战术决策上的疏忽,与东北军是否英勇作战无直接关系。

另一个群友,也动辄让人好好学习历史。但他发言中同样有各种的事实性错误。讲到1897年曹州教案与德国占领胶州湾的历史时,一位群友将其误称为“登州教案”,被纠正后直接破防,再次转发短视频为证,让人好好学历史。

这种做法说明短视频正逐渐取代文字与书本,成为部分中老年人获取历史信息的主要方式。中老年人观点已固化,连完整读一本书的耐心都没有,若不主动阅读写作,便容易依赖段子与短视频获取信息。但这类短视频多以吸流量为目的,缺乏史实背景,假多真少,非常容易误导观众。王教授口中青年“对历史生疏”,或许指的是青年对这些营销号短视频里的虚假历史段子不熟悉吗?

随着短视频、段子、剪辑内容的流行,历史知识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年轻一代习惯于多平台查询、交叉验证,而一些年长者则更依赖于一次性接受内容,还因“迷之自信”,觉得与自己观点不一的人都是无知,总想居高临下地“启蒙”他人。但历史是一门需要尊重、求证、不断更新认知的学问。而不是单纯的依赖一方的信息来反驳是别人的不正确。

来源:男科医生磊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