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分8篮板!”西乙季前赛末战的数据刚出炉,球迷群就炸了。有人翻出余嘉豪在亚洲杯场均7.2分4.7篮板的数据直摇头——这孩子到欧洲才4场季前赛,场均12.5分7.7篮板的数据,直接把亚洲杯的表现衬成了”开胃菜”。可要我说,这数字背后藏着更狠的真相:郭士强在C
场均12+7,较亚洲杯多5分3板,西乙联赛较郭士强更擅用余嘉豪?
“16分8篮板!”西乙季前赛末战的数据刚出炉,球迷群就炸了。有人翻出余嘉豪在亚洲杯场均7.2分4.7篮板的数据直摇头——这孩子到欧洲才4场季前赛,场均12.5分7.7篮板的数据,直接把亚洲杯的表现衬成了”开胃菜”。可要我说,这数字背后藏着更狠的真相:郭士强在CBA用余嘉豪是”当桩使”,欧洲教练却把他当”快刀用”。
先别急着说数据漂亮。余嘉豪在亚洲杯那6场球,数据看着还行,场均13.7分钟拿7.2分4.7篮板,可你细瞅场上镜头:他站在三秒区举着胳膊要球,对手后卫一个加速就过了,他扑防出去,内线又漏个干净。球迷骂他”软”,不是没道理——CBA那套站桩打法,到国际赛场根本吃不开。可到了西乙呢?Grupo Alega Cantabria教练敢让他首发,不是冲着他2米21的个子,是看中他能跟着球队跑快攻的本事。对,你没听错,这个被说”站桩型”的大个子,在欧洲联赛居然成了”快球手”。
西乙季前赛头一场,余嘉豪7分8篮板,数据普通;第二场17分11篮板,直接两双;第三场10分4篮板,稳定输出;末战16分8篮板,罚球9中9,硬气得很。四场球打下来,场均12.5分7.7篮板的数据,比他在亚洲杯多出5.3分3篮板。这差距不是数字游戏,是打法革命——欧洲教练让他跟着球队跑反击,下快攻,连挡拆后顺下都跑得利索,不像在CBA,非得落阵地战,把他摁在篮下当肉盾。
有人要问:西乙和西甲差距大不大?余嘉豪直播时说过:“西甲中下游球队跟西乙前几名差不多。”这话听着狂,细想有理。西乙的比赛节奏比CBA快一截,可余嘉豪的身高和投篮手感在欧洲反而成了优势。他跑起来不笨,篮下终结稳,罚球又准,这样的内线哪个教练不爱?更妙的是,他打快球时,缺点反而被藏住了——阵地战慢的毛病,在欧洲快打旋风里根本不显。
说到这,得提提CBA的变天。下赛季要是真改每节10分钟,像徐昕这样在广东坐冷板凳的年轻内线,是不是该动动心思?余嘉豪的欧洲路子,说不定能给国内球员指条新路——别老盯着NBA,欧洲联赛的节奏和体系,更接地气。杨瀚森是冲NBA的先锋,余嘉豪倒像开欧洲市场的探路人。要是他能在西乙站稳,下赛季回西甲毕尔巴鄂打轮换,那中国内线球员的欧洲版图,可就真画开了。
可别高兴太早。西乙季前赛的表现,到了常规赛能不能延续?欧洲教练的用人哲学,会不会比郭士强更”会”用他?这些问题,得等赛季开打才知道。但有一点明确:余嘉豪在欧洲的每一步,都在给中国篮球攒经验——不是所有内线都得学姚明,找对适合自己的路子,比硬扛更聪明。
现在球迷盯着他的场均数据,可我更在意他跑快攻时的那股子劲头——不是被推着跑,是主动冲。这种转变,比数据更值钱。毕竟,数据会说话,可态度会走路。余嘉豪的欧洲之旅,才刚开了个头,但走得稳当,比什么都强。
来源:血手探险者J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