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对高句丽和高丽进行了细致的比对,结论非常明确。二者从起源、地理、民族、历史、政治、习俗、及历史继承等各方面都不相关。古人在文字上是很严格的,“句丽”与“高丽”根本就毫无关系,不过是有的中原文人以其发音相似,又都在东北,便主观地认为二者相同而已。汇总《后汉
很多人对高句丽和高丽进行了细致的比对,结论非常明确。二者从起源、地理、民族、历史、政治、习俗、及历史继承等各方面都不相关。古人在文字上是很严格的,“句丽”与“高丽”根本就毫无关系,不过是有的中原文人以其发音相似,又都在东北,便主观地认为二者相同而已。汇总《后汉书》、《三国志》、《北史》、《高丽史》以及相关的史料,可以得出下结果:
句丽国的准确称呼,应该是“高氏句丽”。也有称其为沟娄、帻沟娄、貊、大水貊等。大约公元前130年左右(西汉),由夫余国一个叫高朱蒙的善射人,以高为氏,在东北纥升骨城建国。其国在松花江北流段及以南的地方,他们自称是太阳的儿子,河伯的外孙(摘自《后汉书》、《三国志》及《北史》)。夫余国出自古索离国,源自古息慎,是炎帝后裔。所以,句丽国也必定是炎帝后代,信仰太阳和火,崇尚红色。句丽的国度起源于东北大平原的北部,是在东北中部从北向南发展的。经过几度兴衰,顽强地在东北奋斗。最强盛时,几乎占据了整个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历时八百年左右。
《后汉书》载:句丽“相传以为夫余别种”,还说:“句丽一名貊,有别种依小水为居,因名小水貊” 。所以,句丽人是貊人,与东北南部的朝鲜人不同。
《三国志》载:“沟娄者,句丽名城也”,“句丽作国,依大水而居,……句丽别种依小水作国”。其中:
“句”字,《康熙字典》有解为:“音沟,俗作勾,曲也”。字典中解:“沟”字为:“水声”,也有小的河流意思。显然,不管是句,还是沟,在此处都是淙淙作响的、弯曲的水流意思,是表明句丽人居住地的特点。
“娄”字,也是中国古代东北人常见的名称用字。《康熙字典》中:娄——系马牛曰娄马牛,意为多数;也是东北地名,江名,姓,星宿名等;另外,“离娄”是明目者,也有小、微等意思。
“丽”字原意应为“离”字,是我国古代东北民族话语尾音中常发出的声音“离”,所以东北人建国时常用的此字,如:索离、铁离、句离、高离等。在中国先天八卦中,东方为“离”,包含的内容是:火、日、丽、艳丽、武士、红色、为
……。而东北这个的地方在古地图中属于东方,不是东北。这里的人多数信奉太阳和火,所以“离”字是东北人很愿意应用的文字。
到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句丽被唐所灭。并前后三次迁句丽青壮年近百万人于中原地区,成为现代中华族人的先祖之一。至今在汉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别是“高”姓人,都是被唐朝迁移到中原的句丽人后裔。
句丽国王“高”姓,建国前后,直到句丽灭国,从来都是以鸭绿江北的地区为主。只在兴盛以后,占领了鸭绿江南到大同江一带的大片土地。但这片土地,自古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在隋唐时期,句丽因受打击,国都开始迁到现朝鲜平壤附近。但他们与当时半岛南部的新罗和百济不同,他们一直是华夏民族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先人之一族。
鸭绿江南很大一片土地,从古至清朝都是中国当然的国土部分,箕子古高丽曾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句丽灭亡后,渤海国、辽国等都曾占有并管理这个地方,后来的金、元等朝代也统管这个地方,直到明、清都由中央政权统管半岛这个地区。后高丽刚成立时,曾想占有大同江以北地区,但辽朝一直没有给他们。金元两朝动乱,这块土地仍然属于华夏(后高丽和后朝鲜都属中国中央政权)。
句丽王朝虽然在北魏后期的灵太后时,曾被北魏册封为“高丽王”。句丽灭亡后,最后一位国王高藏及后代也曾在一段时间内被唐朝册封为“朝鲜王”。但他们的主要管辖区域都不在朝鲜半岛上,而是东北南部辽东地区。特别是高藏以后,所辖地区只是唐朝辖区内的属地,都在辽东地区,并未过鸭绿江南。高藏当了辽东都督、朝鲜王,从唐朝回到辽东新城(现辽宁省抚顺南部)开始谋反。还没等他发作,就被唐朝重新招回国内,安置在邛州(现四川省南部),直到死去。唐朝把高藏安葬在颉利墓的东侧。颉利是突厥的可汗,因侵犯唐边境,被唐军俘虏,死在中原。唐朝把两人葬在一起,显示两人的共同命运和共同结果。
高氏句丽从夫余分离出来建国时,就与东北南方的古朝鲜人同时并存于东北地区。他们是明明确确的两个民族。在古高丽灭亡后,句丽没有灭亡,并继续发展了七百多年。到唐朝灭掉句丽二百五十年后,才又在半岛出现了后高丽。后高丽是古代朝鲜人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变革,经过了韩(三韩)、新罗等国家形式的继承和过渡,才再次以“高丽”的名称问鼎于世。古高丽和后高丽都与高氏句丽没有任何瓜葛,更没有任何延续和继承的关系!
高丽国的历史资料则详细些,是在公元918年(后梁末帝贞明四年),由新罗人王建在鸭绿江以南的半岛北部地区建立。这个地区,曾是纯粹的古高丽(古朝鲜)、三韩、新罗国等传统地区。后高丽人是纯粹传统的古高丽(古朝鲜)后裔。句丽灭亡前,古高丽人曾经历了三韩、新罗的过渡阶段。句丽存在时的后期,对应的是新罗国,但新罗被句丽挤压得只占半岛东南一部分地区。在高丽人的任何历史阶段中,都没有“高”姓的最高统治者。从古高丽(古朝鲜)开始,他们的最高统治者分别姓王、子、卫、韩、金、王、李等,唯独没有“高”姓。
从高氏句丽灭亡,到王氏高丽成立的250年时间中,半岛东南部主要是新罗的地界。虽然高句丽后期,特别是灭亡前,有部分高句丽人可能逃跑到朝鲜人这里。但因句丽与新罗属于世仇,且当时新罗和唐朝联盟共同打击高句丽和百济。而位于半岛西南部的百济在句丽灭亡前三年,就已经被唐军灭亡且由唐军占领。所以高句丽人逃向半岛南方的可能极小,逃到新罗的人应该更是极少。即便有部分句丽人逃到新罗和唐军占领区,也决不会成为这里人的主流。在这里生活的人,必定还是原土著古高丽人(古朝鲜人)、三韩人及新罗人为主。所以,一部分新罗人建立的王氏高丽国,存有原句丽人的成分可能性是极小的。也就是说,在高丽人的族群中,不可能存在原句丽的族群。更主要的是,唐灭句丽后,先后多次迁句丽近百万青壮人到现中原一带生活。可以说,现东北地区的原句丽人除老弱病残不能迁移的之外基本已经没有了,且留下的零星族人也逐渐被周围部族同化。当时在现东北地区,剩下的都是靺鞨、女真、濊貊、室韦人、契丹遗人、古高丽遗人、朝族人等。
半岛西南方的百济故地,虽然百济与句丽同根同源,但当时被唐朝军队完全控制。唐军是为打击句丽,才占领这个地方的,不可能允许灭亡的句丽人向这个方向集聚。所以,句丽人灭亡时,往半岛西南逃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既,这个方向,也不可能出现句丽人。
朝鲜半岛南方,在百济和句丽灭亡后,被新罗人填补空间,最后直到鸭绿江南岸都成为新罗的土地。但在唐军撤出后,百济很快又复活,所以半岛西南部,仍然被百济控制。半岛北部则很快被渤海国占领,新罗又退到半岛南部地区。到公元918年,高丽国在新罗北部成立。并于公元935年,高丽国彻底灭掉新罗国,第二年又灭掉百济国,统一了朝鲜半岛。
高丽国人,主要来自新罗。新罗来自辰韩和弁韩,其祖源是古辰国。古辰国是古高丽(古箕子朝鲜)的分支,古朝鲜是周武王册封箕子为高丽侯的地方。箕子朝鲜也叫古高丽,国民主要是王俭古朝鲜人。箕子朝鲜后来被燕人卫满夺取,成为卫满朝鲜。卫满等汉人,也逐渐被同化成为了古朝鲜人。箕子的后人则以韩姓藏于民间,并建韩国于海岛上。待卫满朝鲜被汉武帝灭亡后,岛国的韩人移至朝鲜半岛,成为后来的韩国,既三韩(马韩、辰韩、弁韩)人。三韩人被曹魏灭亡八年后,从辰韩的地方中产生出新罗,公元918年,又从新罗产生出后高丽,到明朝初,高丽大将李成桂篡王氏高丽建朝鲜国。这整个历史过程,及传承的继承关系一直都在古朝鲜民族中实现历史的变革,直到现在的朝鲜和韩国。
《后汉书》、《三国志》、《北史》等书都是说:在卫满朝鲜时期,句丽国在古朝鲜(古高丽)北部成立。所以说,古高丽(古朝鲜)和句丽国,曾同时共同存在于现在的东北地区,充分说明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从前面所说的内容,古朝鲜出于王俭,王俭是黄帝嫡二子昌意后人。所以古朝鲜(古高丽)也是黄帝后裔。到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朝鲜。并分朝鲜为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时,句丽国并没有被消灭。而是被汉武帝设为句丽县,归玄菟郡管理,仍然由原高氏家族集团继续领导和管理他们自己的地区。
公元918年建立的高丽,先后于935年(后唐末帝清泰二年)灭新罗,在公元936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灭百济,使半岛三合为一。从此,在高丽国内又增加了夫余人的后裔——百济人,再加上先后投向朝鲜地区的汉人、靺鞨人、濊貊人、及契丹人等,高丽民族成为一个以朝鲜人为主的大杂合民族。
直到公元1392年(明太祖洪武25年),李成桂篡王氏高丽国,自立为王,改名为朝鲜。公元1393年(明太祖洪武26年),明朝封李成桂为朝鲜王,使篡权的李氏朝鲜合法化。
高丽之名并非新罗人王建建国时的独创,而是利用了古代箕子的封号,利用了王氏是古朝鲜人先祖的有利条件,在古高丽灭亡一千多年后建立的新国度。
高丽国与以东北地区中部为主的句丽不同,一直未过鸭绿江北。是土生土长的朝鲜半岛风俗和国度,但其文化则是百分之百的华夏民族遗传。
古高丽(古朝鲜)国,特别在箕子古高丽(古朝鲜)时期,曾包括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甚至达到医巫闾山南部地区。
句丽国强盛时,除东北中东部地区外,也占据了包括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原古朝鲜的大部分地区。因传统原因,有些中原人,甚至东北地区的人,都习惯地以地名称呼句丽占有者们,“句丽”为“高丽”。
但是,在东北地区内:
句丽是濊和貊人后裔,起源于东北中北部,从东北北部向南发展。
高丽是古朝鲜人后裔,起源于朝鲜半岛北部,一直在半岛内发展。
二者活动地区虽然有重复的地方,特别是后期的句丽王曾经被北魏皇朝册封为“高丽王”称号,但二者不同之处是决定性的!他们之间更没有任何互相之间的继承和延续关系,不能混为一谈!
附:句丽与高丽比较表
句丽与高丽(朝鲜)几个历史时间点情况的比较
夏商时期索离(出于息慎)松花江东流段以北貊人王俭朝鲜王俭城辽东、朝鲜半岛朝鲜人公元前1046年 西周夫余(出于索离)现吉林长春市东南东北中部貊人箕子朝鲜王俭城辽西到朝鲜半岛朝鲜人周武王封箕子为高丽侯,立国朝鲜。高丽国从此始公元前206年 汉夫余夫余城东北中部貊人卫满朝鲜王俭城辽东、朝鲜半岛朝鲜人燕人卫满篡夺高丽(朝鲜),箕子后人以韩姓存世公元前130年 汉句丽建国纥升骨城现辽宁省桓仁县(句丽出于夫余)貊人卫满朝鲜王俭城辽东、朝鲜半岛朝鲜人句丽与古高丽(古朝鲜)并存于东北公元前107年左右 汉句丽丸都城辽东(公元3年迁都丸都城)貊人韩(三韩)朝鲜半岛立国朝鲜人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满朝鲜东汉末期句丽丸都城现吉林省集安市貊人百济居拔城半岛西侧貊人国人多为马韩人,公元238年三国曹魏明帝句丽国内城辽东貊人三韩灭国朝鲜半岛朝鲜人曹魏灭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公元246年 三国句丽国内城辽东、朝鲜半岛部分地区濊貊人新罗金城朝鲜半岛东北部朝鲜人于辰韩地方建国南北朝时期句丽三平壤大半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濊貊人新罗、百济金城、固麻城朝鲜半岛南部朝鲜、貊公元668年 唐高宗句丽灭亡平壤大半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濊貊人新罗、百济金城、固麻城朝鲜半岛南部朝鲜、貊句丽灭亡后,半岛北部的土地归属唐朝和新罗公元918年 后梁—高丽现开城朝鲜半岛朝鲜人朝鲜半岛北部建国“—”表示无此国公元935年 后唐—新罗灭国金城朝鲜半岛朝鲜人高丽灭新罗公元936年 后晋—百济灭国固麻城朝鲜半岛貊人高丽灭百济公元1393年 明初—李氏朝鲜汉城朝鲜半岛朝鲜人李氏篡朝鲜,后于二战时灭亡来源:唐唐小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