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笔下来,挪威手里的K9总数直接冲到52套,而且合同里说了,2027年前得把这些炮全交完,还得配上升级的通信设备,跟挪威自己的作战系统接上,连培训、维护这些后勤活儿也包了。
2025年9月18日,韩华航空航天公司跟挪威国防物资局签了份新合同,要给挪威再送24门K9“维达尔”自行榴弹炮。
这一笔下来,挪威手里的K9总数直接冲到52套,而且合同里说了,2027年前得把这些炮全交完,还得配上升级的通信设备,跟挪威自己的作战系统接上,连培训、维护这些后勤活儿也包了。
说实话,挪威不是第一次买K9了,能一而再再而三下单,肯定是这炮用着合心意,不然也不会砸钱追加。
最早在2017年12月,挪威就跟韩华定了24门K9,还顺带买了6辆K10弹药补给车。
到2020年,这些装备全按时交了货,挪威还专门在比耶尔维克建了个培训中心,就是为了让士兵能尽快摸熟这新家伙。
到2021年1月1日,首支K9作战连队在塞特莫恩正式服役,同年晚些时候又把这炮部署到了塞特莫恩和雷纳两个地方,等于把北部的防御点先撑了起来。
本来想挪威可能先用完这批炮再说,没成想2022年11月又动了心思,直接行使优先权,再加4门K9和8辆K10。
算到2025年初,挪威陆军手里已经有28门K9和14辆K10了。而且早在2025年4月,挪威政府就放话,要花大概5.34亿美元再买24门K9,这次签约算是把这事彻底定下来。
这批新炮也不是随便放的,后续会编入芬马克旅新组建的炮兵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就是为了强化挪威北部对着俄罗斯的防御。
毕竟北极那地方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手里的家伙硬了,心里才踏实。挪威这几年在防务上的投入也不少,陆军装备采购占了不小份额,K9能连续三次被选中,显然是在预算里占了“优先级”。
光说挪威买得多还不够,得聊聊为啥它非得认准K9。其实挪威之前在火炮现代化上栽过两次跟头,这教训估计让他们记了好多年。
2005年的时候,挪威想跟荷兰换18辆PzH-2000,结果两边需求对不上,成本也谈不拢,最后只能黄了。
到2013年,又跟瑞典合伙搞“弓箭手”系统的采购项目,没成想这系统性能不达标,还存在安全隐患,成本更是超了不少,项目也只能终止。
吃了两次亏,挪威2016年测试新火炮的时候,肯定把“靠谱”放第一位了。当时韩华、瑞士RUAG、德国克劳斯-玛菲·威格曼、法国Nexter四家都拿出了自己的产品,在挪威东部军区的靶场里比了一场。
重点就是测在深雪环境下的表现,毕竟挪威北部冬天全是雪,炮要是在雪地里趴窝,那可就麻烦了。
最后K9赢了,不是没道理的,它在深雪里不光能正常用,射击还稳定,故障率也低。
更有意思的是,挪威还把这次测试的数据分享给了芬兰和爱沙尼亚,后来这两个国家也买了K9。老实讲,这也能看出K9的实力,不然光靠挪威自己说好用,也带不动邻居下单。
而且之前俄乌战场上,美制M109、德制PzH-2000故障率都不低,反观K9出口到土耳其后,在叙利亚战场的故障率就低很多,这对比下来,挪威选K9也更有底气了。
K9“维达尔”是专门给挪威定制的版本,核心装备是155毫米L52口径的炮。
搭配挪威Nammo公司的155毫米IMHE-ER弹药,射程能超过40公里,测试的时候甚至冲到过54公里,这射程在北极那种开阔地方,能打挺远的。
而且它射速也不含糊,15秒内能打3发,要是持续射击,一分钟能打8发,打完之后30到60秒内就能转移阵地,这很关键,毕竟现在反炮兵火力厉害,打完就跑能减少被盯上的风险。
机动能力上,K9也适配北极的地形。它装了10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高能跑67公里每小时,还带了液气悬挂系统,不管是雪地还是高低不平的地方,都能稳住。
这炮全重约48吨,长12米、宽3.4米、高3.5米,需要5个人操作,防护性能比美制M109还强点,在战场上能多扛点风险。
配套的K10补给车也很实用,跟K9用的是同一个底盘,能装104发弹药,而且在装甲保护下,一分钟能给两门K9补12发弹药。
就算是能见度低或者天气恶劣,也能正常补弹,这对北极那种经常刮大风、下大雪的地方来说,太重要了,总不能因为天气差,炮就没弹药可用吧。
为了让K9能长期用下去,挪威还跟芬兰搞了后勤合作。2023年12月,两国签了协议,K9的备件不用经过韩国批准,直接就能互相调,这样后勤周期短了不少。
现在两国还共建了3个区域备件仓库,都设在北极沿线的关键节点,不管哪方需要备件,都能快些拿到。
挪威还打算跟芬兰Millog公司一起搞后勤,共用作战系统,这样两边的K9就能更好地配合,互操作性也更强。
来源:琴溪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