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长春航展上,出现了一个看似“不务正业”的项目——中航环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名为“南天门计划”的架空科幻IP。它最初只是中航工业旗下文化团队打造的一套世界观设定,包含小说、漫画等内容,意在吸引年轻人关注航空文化。
2019年长春航展上,出现了一个看似“不务正业”的项目——中航环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名为“南天门计划”的架空科幻IP。它最初只是中航工业旗下文化团队打造的一套世界观设定,包含小说、漫画等内容,意在吸引年轻人关注航空文化。
但谁都没料到,这个起初看似“纯虚构”的项目,之后的路越走越令人琢磨不透。
“白帝”、“玄女”走进航展:模型越来越真,讨论越来越热
在之后的珠海航展和2025年长春航展上,“南天门计划”中的诸多装备不再只存在于海报或视频里,而是以高精度模型的形式实体亮相。
比如“白帝”空天战机,被描述为具备空天一体、双模式推进的先进飞行器;“玄女”则是高超音速无人战机,强调集群协同作战。
它们不仅外观极具科技感和真实感,还有详细的技术参数和任务设定,几乎模糊了科幻与原型的界限。
再加上机甲风格的“承影”战术机器人,这些原本属于虚构故事的装备,开始被很多人认真看待,甚至被部分军事爱好者纳入对中国第六代战机、空天作战等现实议题的推测中。
从一开始的文化传播,到如今走进国家级航展,“南天门计划”似乎完成了一次从“虚构”到“半真实”的身份跳跃。
为什么大家开始“当真”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年来中国军工的发展,让很多人愿意相信——“以前不敢想的,现在说不定就能成。”
回想二十多年前,我们还在焦虑如何用歼-8对抗F-22,而如今歼-20已经服役,福建舰航母下水,高超音速导弹走在前列……这种技术跨越,极大提振了公众的信心。
于是当“南天门计划”中出现空天母舰、空天战机、AI无人机群等设定时,越来越多人不再一笑置之,而是开始思考:这会不会是中国下一代装备的“预告片”?是不是在释放某种信号?
尤其在当前大国竞争、太空成为新高地的背景下,这种看似超前、实则贴近现有技术方向的设定——比如高超音速、无人机集群、空天飞行器等——确实容易引发联想。
是一种“战略忽悠”吗?有点像,但没那么简单
有人把“南天门计划”比作中国版的“星球大战计划”,认为它是通过夸大技术设想来干扰对手判断、牵引其投入无效竞争。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可能过度放大了其战略意图。
事实上,“南天门”中的部分元素,如空天飞行器、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机集群等,确实与中国目前的科研方向吻合。比如“神龙”空天飞行器试验、JF-22风洞支撑的高超音速研究、多次亮相的无人机协同演示……都说明这些并非完全空想。
但另一方面,“鸾鸟”号空天母舰、力场防护这类装置,仍属于科幻范畴,短期内难以实现。
正是这种“半真半假”的混合,让南天门计划成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叙事实验”——既保留幻想色彩,又锚定现实科技,逐渐在公众甚至国际观察者心中塑造出一种“中国正在布局下一代战略优势”的印象。
鸾鸟
保持清醒:它仍是IP,而非正式装备计划
尽管“南天门计划”的展出形式越来越正式、模型越做越逼真,但我们仍需理性看待——它本质上仍是一个文化项目、一种传播实验,而非官方公开的战略规划。
换句话说,“南天门”更像是一场面向国内外的心理建设和形象传播。
它用人们愿意相信的故事,传递出一种可能性,而非承诺。
“南天门计划”之所以值得讨论,并不是因为它爆料了多少真装备。
而是从“白帝”到“玄女”,真真假假之间,它们已经在很多人心里“起飞”了。
来源:时光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