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核电站,究竟还能“漏”多久?月城核电站再次曝出放射性重水泄漏,这已是其一系列触目惊心事故的最新章,从“手滑”排核废液到老旧机组频繁泄漏,韩国的核安全管理已沦为国际笑柄。
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韩国核电站,究竟还能“漏”多久?月城核电站再次曝出放射性重水泄漏,这已是其一系列触目惊心事故的最新章,从“手滑”排核废液到老旧机组频繁泄漏,韩国的核安全管理已沦为国际笑柄。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座核电站距离中国山东仅900公里,其每一次失控都可能将放射性毒物送入黄海,威胁亿万中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和海洋生态,这不再是玩笑,而是刻不容缓的安全危机!
位于韩国庆尚北道的月城核电站,它又双叒叕漏了!这次是从2号机组漏出了265公斤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重水。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概念,但如果我告诉你,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惹祸,你可能就会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了。
就在去年6月,同一家核电站的4号机组,足足2.3吨的乏燃料贮存池水泄漏,直到工作人员发现水位明显下降才被察觉。
而到了今年1月,这次的主角2号机组更是“大手笔”,因为一个阀门操作的低级失误,竟然将29吨未经检测的核废液直接排进了大海,里面的放射性氚含量超标整整9倍。
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巧合,三次四次接连不断,这就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了,而这个距离我们山东半岛只有900公里的“定时炸弹”,持续的泄漏正在公然挑衅着邻国的安全底线。
月城核电站的风险可以说是刻在基因里的,它采用的是加拿大设计的CANDU重水堆技术,这种技术有个很诱人的优点,就是可以直接使用天然铀作为燃料,成本相对较低。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它也带来一个致命的缺点: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量的放射性物质——氚,其产量远超我们更熟悉的轻水堆。
氚是氢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长达12年多,它能轻易地融入水中,形成氚水,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随着水分循环到全身,滞留数周甚至数月,悄无声息地损伤细胞DNA,长期下来可能诱发癌症或遗传性疾病。
这意味着CANDU重水堆从设计之初,就对密封和处理技术有着近乎变态的严苛要求,然而月城2号机组从1997年建成投产至今,已经是个“年近三十”的老家伙了。
设备老化管线疲劳本就在所难免,更要命的是它还不是个“健康人”,早在2013年韩国核电行业就爆出过惊天丑闻,包括月城核电站在内的多个机组,被发现使用了大量偷工减料、检测报告伪造的劣质零件。
当时水力原子能公司甚至被曝出与检测机构长期勾结,系统性地造假,这起事件直接导致月城核电站停机检修了整整两年。
可以说这台机组从“出生”就带着先天不足,在“成长”过程中又严重营养不良,如今步入“中老年”,身体不出问题才怪。
今年1月那次29吨核废液直排入海的事故,原因简直荒唐到让人难以置信——仅仅是因为工作人员“误开了阀门”。
一个能决定29吨高放射性废水命运的阀门,竟然可以被轻易地“误操作”,这背后暴露出的,是监督机制的完全虚设和操作流程的系统性崩坏,这根本不是某个员工的个人失误,而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溃败。
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应急和监测能力,去年6月那次2.3吨乏燃料池冷却水泄漏,不是被实时监测系统发现的,而是“直到水位异常下降后才被察觉”。
这就好比你家的煤气漏了,不是报警器响了,而是等你闻到满屋子煤气味快要窒息了才后知后觉,这样的应急响应机制,在真正的重大事故面前根本就是个摆设。
事故发生后官方的“话术”更是耐人寻味,他们总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安抚公众,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厂区外未检测到异常”,“辐射剂量极低,远低于公众年剂量限值”。
这套说辞看似科学,实则是在偷换概念,他们用厂区外的暂时安全,掩盖了厂区内一线工人们正面临着含有氚的水汽和高强度辐射的直接威胁。
他们用当下的“低剂量”,回避了氚长达12年的半衰期和在环境与人体中不断累积的长期风险。
低剂量不等于零风险,频繁的泄漏累积起来的效应谁来负责?这种“失误-掩饰-再失误”的恶性循环,正在彻底摧毁公众对操作规程和监管体系的最后一点信任。
翻开历史,这样的管理混乱和监管“放水”由来已久,2001年古里核电站就曾因冷却剂泄漏引发过5级严重事故,到了2022年釜山一家机械公司又被曝出伪造核级零件的检测报告。
桩桩件件都证明这种混乱绝非个案,而是根植于体系的顽疾,所谓的安全管理早已千疮百孔。
一个连现有25台核电机组都管得一地鸡毛的国家,却正在雄心勃勃地推进一项激进的核电扩张计划。
根据韩国的蓝图,到2036年全国的核电机组要增加到44台,核电发电占比要提升到34.6%,这种近乎疯狂的冒进,与它那孱弱不堪的安全管理能力形成了巨大且危险的反差。
这已经不仅仅是韩国的内政了,这是在将国内的风险赤裸裸地外部化,把周边国家一起拖下水,月城核电站距离我们的山东半岛直线距离只有区区900公里。
这个距离在地缘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发生类似福岛级别的大型事故,放射性污染物借助复杂的日本海洋流和冬季强劲的西北季风,可以迅速抵达中国沿海。
我们的黄海和渤海是半封闭海域,水体交换能力很弱,一旦被污染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对整个海洋生态、渔业资源和水产养殖业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打击,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冷酷现实。
福岛核事故的教训殷鉴不远,当年东京电力公司同样是设备老化、应急准备不足、管理层麻痹大意,最终酿成世纪悲剧,让整个太平洋为之买单,如今的韩国在某种程度上正惊人地重蹈覆辙。
别指望事后的国际追责能有多大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为跨国污染索赔提供了法理依据,但福岛的案例已经告诉我们这个过程极其漫长,举证困难效率低下,等到漫长的官司打完,海洋早已被毁,损失也无法挽回。
所以当一个国家把自己的核安全搞得像个笑话时,它就已经自动成为了一个不可预测的区域安全风险源。
韩国激进的核战略,正在迫使邻国不得不提前准备应急预案,而这个预案里绝不会包含替别人“擦屁股”的选项。
空洞的安全口号已经毫无意义,现在韩国最需要做的,不是继续画着核电扩张的大饼,而是必须立刻踩下刹车暂停其冒进的计划。
他们需要进行一场彻底透明的,最好有国际社会共同监督的内部安全大整顿,重新评估每一台老旧机组的风险,彻底改革那如同虚设的管理流程。
大家对这次的事故有什么想法呢?
来源:月亮湾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