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航母“擦亮眼睛”!美海军砸钱升级E-2D,剑指前沿战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1:00 2

摘要:BAE系统公司拿到合同后,要干的活还挺具体。得设计、开发,还得制造“敌我识别系统”的测试设备,另外专用维修工具也得弄,连完整的后勤文档都得编出来。

2025年9月18日,美国国防部出了个官宣消息,纽约格林劳恩的BAE系统公司拿了份6240万美元的合同。

这份合同不是搞别的,就是专门给美国海军的E-2D“先进鹰眼”机队做测试系统,还得提供后续支持服务。

说实话,单看金额和项目,就能感觉到美军这次是真想给这预警机“提提性能”,毕竟现在前沿战区的作战需求摆在那。

BAE系统公司拿到合同后,要干的活还挺具体。得设计、开发,还得制造“敌我识别系统”的测试设备,另外专用维修工具也得弄,连完整的后勤文档都得编出来。

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这些环节都得覆盖到,后续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也跑不了。

美军这么要求,说白了就是想让E-2D在未来高强度作战里能靠谱点,别掉链子。

这次合同的结构还挺特别,不是单一的定价模式。固定价格部分专门管硬件制造,成本加固定费用的部分则用来支持迭代设计和测试。

老实讲,这种模式挺聪明的,既控制了硬件的成本,不至于超支太多,又能在测试时根据结果调整技术要求,不会因为一开始定死了就没法改。

本来想觉得E-2D作为美军的旗舰预警机,性能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之前美国国防部监察长办公室审查过,这机子的电子系统还有互操作性和集成方面的缺陷。

这次BAE要做的五套测试设备,就是要模拟实战环境,帮测试中队验证新配置,顺便把这些老毛病解决掉。

而且有了专用测试设备和维修方案,海军的维护单位不管是在战术级还是基地级,都能快点查出问题、修好机子,舰队的战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聊完合同里的细节,就得说说这E-2D“先进鹰眼”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它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造的,算是美国海军舰载空中预警和战场管理的“王牌平台”。

每艘尼米兹级、福特级航母基本都会配4到5架,地位可见一斑。它身上装的AN/APY-9雷达和AN/APX-122A敌我识别询问机,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AN/APY-9雷达能探测到550公里外的目标,还能同时追踪2000个空中目标;AN/APX-122A则能在复杂空域里分清友军和未知目标。

2020年美军航母在波斯湾的时候,E-2D就靠这些设备,提前预警了伊朗的无人机集群突袭,给舰队拦截争取了12分钟的反应时间。

很显然,这机子不只是个“空中眼睛”,更是航母打击群的“大脑”,防空反导、远程监视、指挥控制都得靠它。

美军花这么多钱升级E-2D,可不是单纯为了修修机器。看现在的情况,他们在印太地区部署了不少航母打击群,面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压力越来越大。

E-2D的敌我识别能力强化了,在南海这些空域里,就能减少误判的风险,舰队的生存能力也能提上来。

搞不清的人可能觉得这只是单一装备的升级,其实背后是冲着印太的高强度作战需求来的。

更关键的是,这次升级还跟美军的“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体系有关。

BAE这次用的数字波束成形技术,能让E-2D和F/A-18E/F战斗机、MQ-4C无人机,甚至陆军的“爱国者”防空系统互通数据。

之前模拟测试的时候,升级后的E-2D把目标识别数据同步给陆军防空单元,直接缩短了25%的火力打击链路时间。

如此看来,这升级不只是E-2D自己变强,还在帮JADC2体系落地,美军这是想把各个作战平台串起来,形成更大的合力。

这次合同也让BAE系统公司的地位更稳了。本来它就是美军敌我识别技术的核心供应商,这次之后,在美军航空传感器架构升级里,它的作用只会更重要。

而且它的技术还被纳入了美军《2024-2028航空传感器发展规划》,以后说不定还会用在F-35C舰载机、E-3预警机这些装备上。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有人觉得这次升级只是美军的常规操作,没必要太在意。但实际上,E-2D作为航母打击群的核心,它的性能提升会直接影响美军在前沿战区的军事存在。

等到2026年升级后的机型规模化部署,说不定会让印太地区的军事对峙更紧张,周边国家也可能会加快反预警技术的研发,区域军事平衡怕是要被打破。

毫无疑问,美军这次6240万美元升级E-2D,本质上是想通过强化敌我识别能力,解决机子的老问题,同时适配印太的作战需求,还为JADC2体系铺路。

这不是简单的装备优化,而是美军整体海上作战体系的升级。以后这事儿的发展,还有它对全球舰载预警机发展方向的影响,确实值得持续关注。

来源:琴溪之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