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6日,2025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线下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上,《2025上海咖啡消费趋势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静安区每平方公里分布有57家咖啡店,密度远超纽约曼哈顿(42家)和东京涩谷(48家)。其中,仅南京西路上平均每30米就有一家咖啡店,已成为
文 | Pauline
“因为咖啡,所以上海”,上海人有多爱喝咖啡?
4月16日,2025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线下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上,《2025上海咖啡消费趋势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静安区每平方公里分布有57家咖啡店,密度远超纽约曼哈顿(42家)和东京涩谷(48家)。其中,仅南京西路上平均每30米就有一家咖啡店,已成为上海咖啡密度最高的街道。
当晨曦漫过黄浦江,上海的9500多家咖啡馆便蒸腾起第一缕醇香。
曾经,从意式现磨、土耳其咖啡到日式手冲,全球咖啡文化版图在上海实现交融。如今,咖啡不仅是当代年轻人的“续命神器”,近几年各种“猎奇咖啡”更是成为他们的社交货币。
尤其在过去两三年里,中国咖啡市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味觉革命":山西老陈醋美式、东北酸菜冷萃、四川花椒拿铁、潮汕沙茶酱dirty......这些突破传统认知的咖啡新品,正在重新定义"一杯好咖啡"的标准。
本草特调咖啡
当百年药香邂逅咖啡醇香,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2025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上,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沪上四大国药老字号”之一的雷允上与亚洲TOP50咖啡品牌GABEE.联合研发的三款特调本草咖啡,以“药食同源”为理念,让年轻人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生动魅力。
"甘草粉红"以甘草和蒲公英茶的温和作为柔和回甘的基底,清爽的冷萃呈现樱桃清香,苹果及花椒的香气作为贯穿的主干,这是一款适合迎接夏天来临的本草咖啡特调。
“奶香茯苓”入口便可感知芋头牛奶的香气,而你想象不到的是这香气是茯苓和牛奶的“邂逅”,黄芪的浓郁香气则一直留存至尾韵,这是一款中西结合的特调。
个人觉得,"当归爱尔兰"的口感体验更加别致。“经典的爱尔兰咖啡,在埃塞水洗的加持下清香怡人,山药的加入体现酸味口感,香蕉处理法的咖啡和本草当归口味重叠,又不失本味。”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咖啡粉们走进中医药文化,雷允上也特别在展位上设置了“本草原味体验区”,大家也可品尝到咖啡里所用原料的原汁原味。
山西老陈醋美式
在本届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上,笔者还注意到了一款咖啡节的老朋友——山西老陈醋美式。它是由来自山西临汾的芦昱霖创造的一款跨界饮品,将山西老陈醋与美式咖啡融合,加入气泡,呈现出酸甜交织、层次丰富的口感。
芦昱霖在上海深耕咖啡教育与产品研发多年,2020 年,他以粮食酿造发酵的老陈醋为基底,经低温蒸馏、冷萃并调和蜂蜜等,制成酸甜平衡的“醋基底”,搭配中深烘焙的精品咖啡豆萃取的浓缩咖啡,二者在气泡水的作用下形成立体香氛,入口时气泡破裂的微刺感让味觉层次更鲜明。
2021 年,山西老陈醋美式亮相上海陆家嘴金融咖啡节,引发排队热潮,并成为现象级饮品。2023 年,芦昱霖创立 “Cùkafei醋咖啡” 品牌,升级配方并推出系列产品。
今年也是这款咖啡特调首创的五周年。
从各种调味料到泡饭
如果你也是特别喜欢尝试新奇口味的咖啡爱好者,那么你一定听说过或尝过石藤咖啡的咖啡。
作为店里的招牌,酱油饴拿铁是用店内自制的“酱油糖浆”打底,再将用酒桶发酵的豆子萃取的Espresso倒入鲜奶中。品尝时,建议可以用吸管插入杯底,大力搅拌,将底部的酱油糖浆与咖啡充分混合。第一口便能直击味蕾——酱油的鲜咸把咖啡和牛奶的香甜烘托得更加鲜甜,类似太妃糖一般的口感。
店家说:“我们从酱油饴(yi)拿铁开始,打破着咖啡的‘规矩’;现在,邀请大家一起来打破世界关于颜色的‘规矩’。”
事实上,这款产品直接带着石藤咖啡“火”了起来。之后咖啡师团队愈发大胆创新,从酱油到咖喱,再到烧酒和辣椒,几乎把调味料和咖啡都结合了一遍。比如,咖喱拿铁、红胡椒金姜拿铁、酒鬼美式……都是网友推荐菜单里的前几名。
而两年前,一款名为“咖啡泡饭”的产品更是冲上热搜。网友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新奇,有人直言“是不是哗众取宠”。
这款咖啡附有一张“咖啡泡饭说明书”的小卡片:“冷的咖啡泡饭要先尝上面的奶泡,扁桃仁奶打的,再用吸管搅拌一下,因为底下有玄米,跟拌饭海苔混合在一起喝下去,就是泡饭的味道。”“热的咖啡泡饭就等它凉一凉,直接端起锅慢慢喝。”
各种“昆虫”咖啡
各位咖啡爱好者,你喝过蚂蚱咖啡吗?嗯,就是你想的那个蚂蚱……还有竹虫。
近日,云南普洱一家咖啡店就推出了这种以蚂蚱、竹虫等“黑暗料理”制作的咖啡,引发网友强烈的好奇心。
据报道,这家咖啡店位于云南普洱市。店方在网上发布的新品介绍中,有蚂蚱拿铁、竹虫美式、老土蜂拿铁等。工作人员在杯子里放进多只虫子,并注入咖啡饮料。
该咖啡店负责人表示,他们店开了两年多,一直做本地特色,“这些虫子是我们当地人常见的下酒菜,在菜市场就能买到,我自己平时也会吃它们”。该负责人还友情提醒,对高蛋白过敏的人群不能喝这种添加了虫子的咖啡,否则可能出现身体不适。
无独有偶的是,不久前,杭州西湖边的一家咖啡店推出的“蛇咖”产品,同样引发网络热议。
据媒体报道,该蛇咖产品为咖啡店的蛇年特调饮品,名叫“白素贞”和“竹叶青”,前者是装在竹筒里的气泡美式,后者则是绵密偏甜的奶咖,两款咖啡上都有一条用签子串起来的白花蛇干。由于白花蛇干和真蛇形状十分相似,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有没有喝过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笔者估计是不敢尝试的。
“猎奇咖啡”进化时间表
数据显示,近年咖啡新品数量大幅增长,其中"猎奇口味"占比达到38%。这场由品牌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狂欢,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产品创新范畴,演变为一场关于饮食文化、消费心理和市场规律的全民讨论。
回顾过去可以发现这样几个时间点——
2019年,中国咖啡市场迎来一个关键转折点:新式茶饮品牌开始大举进军咖啡领域。这一时期,"咖啡奶茶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风味上,水果(荔枝、蜜桃)、花香(桂花、玫瑰)、茶味(乌龙、大红袍)等茶饮常见元素大量进入咖啡;在形态上,奶盖、奶油顶、珍珠等奶茶标配成为咖啡的常见搭配。
2023年开始的浪潮彻底打破了饮食的常规分类。酱油、醋、辣椒油、腐乳......这些传统上属于厨房调味品的东西,开始堂而皇之地进入咖啡师的配方表。比如,2023年,某咖啡连锁品牌推出的酱香茅台风味拿铁爆火,仅1天订单量就高达542万杯。
臭豆腐拿铁
这一时期,许多颇具地域特色的“调味咖啡”涌现,如东北“酸菜冷萃”(冷萃咖啡+酸菜汁+烤馒头片装饰)、广东“陈皮手冲”(单品咖啡+新会陈皮)、川渝“花椒拿铁”(拿铁咖啡+现磨花椒粉)、上海“腐乳dirty”(dirty咖啡+腐乳酱挂壁)……
2025年,"猎奇咖啡"的背后,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产品创新范畴,成为中国消费文化的一个独特注脚。
难怪据《环球时报》援引西班牙《国家报》去年7月25日的报道称,近30年来,咖啡在中国,已经从博人眼球的新奇品变成了成千上万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咖啡的普及离不开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推动,很大程度上,咖啡文化日益可触也得益于咖啡馆在中国全面开花。该报道指出,“中国不算是纯正意式浓缩爱好者的天堂,但肯定是新奇风味猎奇者的宝地”。
来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