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回而上,惊艳丹寨!西樵山香云纱亮相国家级非遗保护年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0:43 1

摘要:这是一次香云纱的溯回之旅。香云纱的问世,与发源于云贵高原的珠江水系息息相关,与贵州苗侗服饰一样,采用植物染的技术。香云纱在丹寨的展示,既是岭南文化向全国输出的体现,也展现了西樵山香云纱的品牌力量。预计在今年的国庆假期期间,南海区将进行香云纱的相关品牌发布会,加

9 月 20 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 “风起岭南・云纱入时” 非遗时尚之夜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启。西樵 “万象有衣” 品牌亮相。

这是一次香云纱的溯回之旅。香云纱的问世,与发源于云贵高原的珠江水系息息相关,与贵州苗侗服饰一样,采用植物染的技术。香云纱在丹寨的展示,既是岭南文化向全国输出的体现,也展现了西樵山香云纱的品牌力量。预计在今年的国庆假期期间,南海区将进行香云纱的相关品牌发布会,加强对香云纱文化的挖掘和IP打造。

“万象有衣”亮相!用香云纱讲透非遗活化密码

悠扬音乐中,追光灯聚焦舞台。模特身着华服登场,及地长裙以香云纱为底,领口朱红大漆纹样随步摇曳。香云纱的古朴光泽与大漆华彩相映,如流动水墨,瞬间攫住全场目光。这些服饰由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知名服装设计师杨宝志,与香云纱传承人李佰春联袂打造,除了大漆的华贵,更融入非遗蓝染的沉静质感,与香云纱共同勾勒出东方美学的独特肌理。

从 9 月 17 日至 21 日,贵州非遗美学 T 台秀在丹寨万达小镇持续上演,来自贵州 “村 T” 的原生创作团队、大湾区的时尚设计力量及本地非遗文创工坊组成的超强阵容,将苗绣、广绣与香云纱层层叠加,每一件服饰都堪称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杰作。

“万象有衣” 是源自香云纱发祥地西樵镇的特色服饰品牌,以国家级非遗香云纱为核心载体,深度诠释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的融合之道。品牌依托西樵桑基鱼塘孕育的优质原料与百年织造底蕴,将薯莨染色、河泥固色等繁复古法工艺融入服饰创作,让香云纱特有的古朴光泽与细腻肌理成为服饰的天然底色。

在设计上,“万象有衣” 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研究院及专业设计力量,创新实现多非遗技艺的跨界融合 —— 将千年大漆的瑰丽色泽、非遗蓝染的沉静质感与香云纱肌理相呼应,勾勒东方美学意蕴;更突破性引入当代艺术元素与潮趣宠物元素,通过几何金属贴片、萌趣等细节,为传统面料注入青春活力。

作为粤黔文化协作的重要参与者,“万象有衣” 服饰既承载着西樵山香云纱的非遗基因,又通过多元设计语言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地域与国际的沟通桥梁,成为展现香云纱活化成果的代表性品牌。

不只是面料!西樵山香云纱的 “破圈” 之路

西樵镇素有 “广纱甲天下、丝绸誉神州” 的盛誉,自 1915 年程家四兄弟首创扭眼通花白坯纱,香云纱便在西江与北江交汇处书写传奇。这种被誉为 “软黄金” 的面料,依托桑基鱼塘的优质蚕丝,经薯莨染色、河泥固色等十几道工序,在每年 4 至 11 月的特定气候下反复染晒数月而成。清末至抗战前,西樵曾拥有 1.5 万台丝织机,占全省四分之三,产品远销东南亚,后因化工面料兴起陷入沉寂。

随着时代发展,西樵重视非遗文化保护,为香云纱注入重生动力。2008 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2015 年西樵坯纱织造技艺列入佛山非遗。传承人张绍景等复原木织机关键部件,坚守 “提花绞综” 技艺;“非遗 + 教育 + 实践” 模式与 “智能 + 文创” 设计,更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

现代创新则推动其走向广阔舞台:2023 年中法时尚设计创新中心落户西樵,2024 年香云纱时尚产业联盟揭牌并发布团体标准,产品从旗袍拓展至眼罩、香囊等日常用品。中法非遗时尚周上,9 大品牌借直播与走秀拓宽销路;巴黎可持续时尚展上,香云纱压轴登场惊艳国际。

此前樵山听云与 Ithemba Design Ethik 在巴黎举办的 “Nüa・云上之语” 时装秀,更以香云纱为媒,融合女书文化与法式时尚,通过策展、走秀等多元形式搭建文化桥梁,20 国模特演绎让非遗瑰宝大放异彩。

此外,《西樵镇纺织行业 “八新工程” 实施方案》明确 2027 年总产值达 200 亿元目标,“纺织 + 文旅”“纺织 + 艺术” 模式让香云纱融入生活,推动香云纱从单纯的面料生产向品牌运营转型升级。

如今,丹寨舞台上的品牌露出,正是香云纱活化共生的生动注脚。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此共赏非遗盛宴,以文化热爱汇聚成同心圆。这场粤黔协作之约,以时尚对话传统与现代,既见证西樵山香云纱产业的蓬勃生机,更推动本地非遗与全国非遗、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深度结合,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写下文化传承创新的新篇章。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浩斌 通讯员陈绮燕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