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A股,正在上演一场“结构牛”盛宴上周,某人工智能ETF单日暴涨8.2%,年内涨幅已突破60%;与此同时,不少底部行业ETF却在悄悄吸金,单周资金流入超50亿元……
牛市掘金!涨势最猛+底部潜力ETF全名单(行业篇),看懂少走三年弯路
牛市来了,你的ETF还在“躺平”?
2025年的A股,正在上演一场“结构牛”盛宴上周,某人工智能ETF单日暴涨8.2%,年内涨幅已突破60%;与此同时,不少底部行业ETF却在悄悄吸金,单周资金流入超50亿元……
牛市里,选对ETF,是“资产翻倍”还是“坐过山车”的分水岭。你真的甘心看着别人的ETF“一飞冲天”,自己的却在“原地踏步”吗?
今天,作为深耕财经市场十年的博主,我把压箱底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你——当前涨势最好的ETF和底部最具潜力的ETF全名单(行业篇),从驱动逻辑到风险提示,从数据支撑到操作策略,一次讲透。看完这篇,你也能在牛市里精准“押注”,多赚几个“涨停板”的收益!
1. 人工智能ETF:算力革命的“印钞机”
驱动逻辑:
技术突破:2025年全球AI大模型进入“多模态+自主学习”新阶段,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5%,AI芯片、算法模型商业化落地速度超预期。
政策红利:“数字中国2025规划”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核心支柱产业”,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千亿级AI产业基金,对相关企业税收减免达15%。
资金狂潮:近一个月,人工智能ETF资金净流入超200亿元,机构持仓比例从35%升至52%,龙虎榜频现“百亿级”买单。
中证人工智能ETF: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重仓科大讯飞、中科曙光等龙头,近3个月涨幅58.3%,换手率维持在30%以上,交投活跃。
创新AIETF:聚焦AI细分赛道“算力+应用”,前十大成分股包含景嘉微(GPU)、万兴科技(AI应用),近1个月涨幅32.1%,弹性十足。
风险提示: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90%分位,短期或有回调压力,建议分批止盈,保留底仓博弈长期趋势。
驱动逻辑:
全球减排提速: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5%,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38%,国内“双碳”目标考核力度加码,新能源企业享受电价补贴、研发补贴双重利好。
技术降本增效:锂电池固态化技术取得突破,成本较传统锂电池下降20%;光伏HJT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6%,度电成本降至0.15元以下,竞争力碾压火电。
出口爆发: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62%、45%,欧洲、东南亚成为核心增量市场,头部企业海外营收占比超40%。
新能源车ETF: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产业链龙头,近3个月涨幅41.2%,成交量连续20个交易日破百亿。
光伏ETF:重仓通威股份、阳光电源,受益于“分布式光伏+储能”爆发,近1个月涨幅28.7%,机构调研频次环比增长120%。
风险提示:上游锂矿、硅料价格若出现反弹,或压缩中游企业利润,需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
驱动逻辑:
经济复苏:2025年上半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长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2%,消费信心指数回升至110以上,高端消费、体验式消费需求旺盛。
场景修复:旅游、餐饮、影视等线下消费场景全面复苏,国庆假期国内旅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120%,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大关,创历史同期新高。
品牌溢价:国货品牌崛起,李宁、珀莱雅等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认同感”爆棚,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5%。
消费ETF:跟踪中证主要消费指数,重仓贵州茅台、伊利股份,近3个月涨幅32.5%,股息率稳定在2.8%,适合长期配置。
新消费ETF:聚焦“Z世代消费”,持仓包含泡泡玛特、美团-W,近1个月涨幅25.3%,波动率较传统消费ETF高15%,弹性更强。
风险提示: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可选消费(如奢侈品、娱乐)或率先承压,建议搭配必需消费标的分散风险。
驱动逻辑:
政策发力:2025年专项债发行规模超4万亿元,其中70%投向基建领域,新开工“城市更新”“水利工程”“特高压”项目超2000个,订单量同比增长55%。
估值底部:基建ETF跟踪的中证基建指数市盈率仅8.2倍,处于历史5%分位以下,市净率0.9倍,已跌破净资产,安全边际极高。
资金埋伏:近两个月,北向资金悄然加仓基建龙头股超100亿元,社保基金持仓比例从12%升至18%,“聪明资金”布局迹象明显。
基建ETF:覆盖中国建筑、海螺水泥等传统基建龙头,近3个月跌幅收窄至5%,成交量环比放大3倍,有资金“吸筹”迹象。
新基建ETF:聚焦“数字基建+能源基建”,持仓包含中国交建(智慧交通)、国电南瑞(特高压),近1个月微涨3.2%,技术面形成“双底结构”。
爆发催化剂: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潮”或“基建REITs扩容”,一旦落地,板块或迎来20%以上涨幅。
驱动逻辑:
业绩改善:2025年上半年银行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6.8%,息差收窄压力缓解(从1.7%回升至1.85%),零售贷款占比提升至55%,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不良率降至1.1%以下。
分红吸引力:银行板块股息率普遍在5%以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息率超6%,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对险资、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吸引力十足。
估值修复空间:银行ETF跟踪的中证银行指数市净率仅0.5倍,处于历史10%分位,若修复至0.8倍(历史中枢),股价存在60%上涨空间。
银行ETF:重仓招商银行、宁波银行,近3个月跌幅1.2%,换手率维持在5%左右,筹码结构稳定。
城商行ETF:聚焦区域银行,受益于“地方经济复苏”,前十大成分股包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近1个月微涨2.1%,弹性优于国有大行。
风险提示:房地产风险敞口较高的银行或仍受拖累,建议优先选择“零售型+区域龙头”银行标的。
驱动逻辑:
内容出海爆发:国产剧《繁花似锦》在Netflix全球热播,播放量突破10亿次;国产游戏《原神》《崩坏:星穹铁道》海外营收占比超60%,成为文化输出“新名片”。
AI降本提效:AI生成剧本、AI换脸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广泛应用,单部剧集制作成本下降30%,产能提升50%,传媒企业毛利率从25%升至35%。
政策支持:“文化强国”战略下,传媒行业享受税收优惠、版权保护强化等利好,头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至100%。
传媒ETF:重仓芒果超媒、分众传媒,近3个月跌幅收窄至8%,技术面出现“MACD金叉”,反弹信号明确。
游戏ETF:聚焦游戏赛道,持仓包含腾讯控股、网易-S,近1个月微涨5.3%,受益于“暑期游戏新品上线潮”,机构持仓比例环比增长15%。
风险提示:内容监管政策若趋严(如游戏版号发放放缓),或压制板块表现,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
在这场牛市里,“涨势最好的ETF”让你拥抱趋势,吃到“主升浪”的肉;“底部潜力的ETF”让你布局洼地,赚“预期差”的钱。但记住,没有永远上涨的板块,也没有永远低估的行业,投资ETF需把握“三大原则”:
1. 分散不分散? 建议配置3-5只不同行业ETF,既避免“押错赛道”的风险,又能捕捉多板块机会;2. 止损不止损? 给每只ETF设置15%-20%的止损线,一旦跌破,果断止盈止损,保住牛市利润;3. 长期还是短期? 涨势ETF适合“趋势跟踪”,赚了就跑;潜力ETF适合“价值投资”,逢低布局,耐心持有。最后,来个互动:你最看好文中哪个行业的ETF?或者你手里的ETF现在表现如何?
来源:星愈情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