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雅韵:桃源仙境”展开幕 波罗的海畔奏响中西和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0:41 1

摘要:9月19日,在中国驻拉脱维亚使馆和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天津博物馆携手拉脱维亚里加新艺术中心博物馆推出的“东方雅韵:桃源仙境”展正式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拉脱维亚大使唐松根应邀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新艺术中心博物馆馆长艾格丽塔及来自拉

9月19日,在中国驻拉脱维亚使馆和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天津博物馆携手拉脱维亚里加新艺术中心博物馆推出的“东方雅韵:桃源仙境”展正式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拉脱维亚大使唐松根应邀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新艺术中心博物馆馆长艾格丽塔及来自拉文化艺术、教育、媒体和驻拉外交使团等各界友好人士参加。

开幕式现场

唐松根大使在致辞中表示,里加是欧洲新艺术建筑风格之城,新艺术中心博物馆享誉世界,此次天津博物馆携馆藏中国传统书画、瓷器在此合作办展,两国展品错落交织,开启了中拉艺术跨越时空的交流对话。拉脱维亚谚语“艺术是心灵的语言”恰是展览最佳注脚——它让东西方文明直接对话,必将深化两国人民相知相亲,助力中拉、中欧文明互鉴。

唐松根大使致辞

姚旸馆长在致辞时表示,很荣幸与新艺术中心博物馆开启友好合作,此展意在呈现中国历代艺术家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感悟,这与新艺术运动对自然和美的追求一致,希望此展能够让更多拉民众感受中国传统艺术魅力。他指出,“桃源仙境”展甄选中国历代山水、花鸟与瓷艺珍品,呈现中国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浪漫想象,这与欧洲新艺术运动“回归自然、崇尚美”的理念同频共振;期待拉脱维亚观众在画卷与瓷釉间触摸东方哲思,感受“天人合一”的中国情怀。

艾格丽塔馆长回顾,早在新艺术运动萌发之初,中国艺术便为欧洲提供灵感;该馆谋划在里加呈现中国艺术逾十载,今日终得天津博物馆助力成真。她相信,观众将在展柜里找到两种文化在线条、色彩与意境上的隐秘呼应,从而读懂“美无国界”的共通语言。

开幕式现场,旅拉华裔少女着一袭汉服,古筝演绎《渔舟唱晚》;曾旅居中国的拉脱维亚女钢琴家即兴弹唱原创中文歌曲,中西乐声交织,赢得满堂喝彩。

随后,两国策展人讲解中国绘画、瓷器等展品及其意境和蕴藏的哲学思想,来宾纷纷赞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国艺术创作的高超技艺。天博策展人赵晓月围绕《桃源仙境图》《春归倦读图》和瓷器,细述中国绘画“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与瓷器“器以载道”的匠心追求,嘉宾频频驻足,感叹中华艺术“方寸之间自有宇宙”。

两馆策展人为当地观众讲解中

当晚,配合展览,在展厅举办中国非遗美食品鉴会,让来宾在味觉中延续东方之旅。拉脱维亚观众着新艺术时期礼帽与长裙,与中式展品相映成趣,成为另一道移动风景。

“东方雅韵:桃源仙境”展将持续至10月26日。以展览为契机,天博与拉脱维亚博物馆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让“中国风”常吹波罗的海,让文明互鉴之树枝繁叶茂。今年五月,展览在道加瓦皮尔斯停驻,泥人张彩塑把天津的笑脸展现给拉脱维亚;九月,它转入里加新艺术中心博物馆,让更多民众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流连忘返。

拉脱维亚及周边国家的民众在参观展览

从白俄罗斯到西班牙,再到津门故里,从道加瓦皮尔斯到里加,作为天博重要外展品牌,“东方雅韵”像一条被海风吹起的长绢,在世界飘扬,又悄悄折回海河之滨

2024年6月,它的第一缕风从白俄罗斯莫吉廖夫拂起。马斯列尼科夫艺术博物馆里,书画的飞白、瓷器的青晕、杨柳青年画的浓烈、泥人张彩塑的灵动、风筝魏的轻盈、剪纸的红艳,共同拼成三个温柔而响亮的中国词汇:“中国符号”“翰墨风雅”“卫城古韵”。当地观众在展柜前放慢脚步,第一次发现天津离斯拉夫平原并不遥远,美的语法原来可以如此相通。

风未停,9月它转抵马德里,“天涯共此时”的全球聚光灯下,天津把文物、多媒体、现场体验组合成一把钥匙,打开伊比利亚半岛的好奇心。观众在触摸屏上“翻阅”《桃源仙境图》,在年画的木版上嗅到水墨与梨木混合的香味,在桂发祥麻花的酥脆声里听见海河的浪花。

2025年5月与9月,这股风两次掠过拉脱维亚。每一次靠岸,天津都与对方交换礼物——我们留下文物与技艺,带走友谊与灵感;他们赠予掌声与创意,也带走一份“原来世界可以如此辽阔”的感叹。

从白俄罗斯到西班牙,再到拉脱维亚,这条看不见的风的轨迹,把天津的名字写进欧洲的四季,也展现给全世界。它让我们确信:文化不是标本,而是会呼吸的旅程;文明没有边界,只有尚未相遇的知音。只要风继续吹,故事就仍在路上——而下一次扬帆,已悄然启程。“东方雅韵”将去往更广阔的世界文博舞台,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日历翻到最后,我们看到的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长风仍在继续,只要文明愿意对话,世界就永远是彼此的故乡

*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