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集说到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接到蒋介石严厉的手令后,欲召集三个兵团的司令来总部开军事会议。并简单介绍了第16兵团司令孙元良和第13兵团司令李弥反对当初放弃徐州的计划以及孙李两个兵团在三天撤退途中的大致情况。
上集说到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接到蒋介石严厉的手令后,欲召集三个兵团的司令来总部开军事会议。并简单介绍了第16兵团司令孙元良和第13兵团司令李弥反对当初放弃徐州的计划以及孙李两个兵团在三天撤退途中的大致情况。
那么,作为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对放弃徐州西撤是什么态度呢?在三天撤退中第2兵团发生了什么情况呢?12月3日在孟集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掌握三个兵团的集团司令杜聿明最后的决定又是什么呢?
这个计划,杜聿明没有在南京的作战会议上公开讲。他对顾祝同私下讲完后,请顾祝同帮忙,给他创造个单独和蒋介石见面的机会。会议中蒋介石和杜聿明离开会议室,两人在另一个屋子里密谈。密谈的全部内容谁都不知道,不知爱写日记的蒋介石有无记录。但在杜聿明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找到他这个计划的大致内容。杜聿明认为:“从徐州撤出来问题不大。可是要放弃徐州,就不能恋战;要恋战就不能放弃徐州。要放弃徐州,出来再打,就等于把徐州三个兵团马上送掉。只有让黄维守着,牵制敌人,才能将徐州的部队撤出。”说到撤退的路线,杜聿明是这么说的:“经永城绕道蒙成、涡阳、阜阳间地区。以淮河作依托,再向敌人攻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杜聿明的回忆录中还专门点明一句话:“实际上是万一到淮河附近打不动时,只有牺牲黄维兵团”。
1948年11月28日下午,杜聿明飞回徐州。因为蒋介石接受了他的建议,没有让顾祝同投下那封让黄维突围的命令,他心情不错。他认为徐州这三个兵团可以保住了。
当天,杜聿明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口头下达了放弃徐州的撤退命令。
29日下午的军事会议上,邱清泉极力反对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撤离徐州。对这突如其来的命令,邱清泉感到惊异。
邱清泉认为:黄百韬完了,黄维被围,整个徐蚌战局岌岌可危。如果目前情况下,放弃徐州,邱李孙三个兵团同时撤退,必出大问题。杜老总说的“打就不能撤,撤就不能打”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撤退途中的打与不打,不是我们说了算,是共军!共军要追要打,我们能跑的了吗?只有应战!但应战谈何容易?我们可是正在行军路上,脱离了徐州这个城市阵地,却跑到野地里去和共军打,是不可取的。
邱清泉还说:“如果脱离徐州向阜阳转进后再打,不如留在徐州就地继续向南打。毕竟徐州还有几十万大军,又有既设防御阵地……”想了一会,邱清泉又说,“恕我直言,撤退途中,枪一响,作战计划作废一半。放弃徐州,我们会完蛋得更快!我们完了,被围的黄维早晚也得完!结果全部都得完蛋!”
邱清泉孙元良李弥在1948年11月29日的军事会议上,都反对放弃徐州西撤的方案。
总部的会刚一散,邱清泉于下午4时在徐州机场附近,召集第2兵团四个军长,即第5军军长熊笑三,第70军军长高吉人、第72军军长余锦源、第74军军长邱维达开会,当面赋予撤退任务。
邱清泉打开军用地图,将杜聿明的口头撤退计划讲给各位军长听。最后他说:“杜总指示,三个兵团都向徐州西南转移,绕过津浦正面敌人的主力,向永城以南实行机动,以与黄维兵团会师。”
接着,邱清泉交代了第2兵团撤退路线和任务。
最后他强调“第74、70、12军各自派出掩护部队,占领后卫阵地。各军主力均在人2日午夜11时经徐萧、徐永公路向永城以南转进。”
“第5军为兵团前卫。熊笑三要派郭吉谦45师在徐州东南水口、张集附近掩护主力撤退,如顺利则沿兵团后尾向永城方向转移。如遇到共军追击,则前卫变后卫,就地掩护兵团转移。”
邱维达回忆说:“邱清泉将友军和2兵团的撤退目的和部署交代得很清楚。最后,他说伤员和多余的军用物资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你们自行决定吧!”
1月2日下午,第2兵团各部陆续到达萧县、永城之间的倪楼、倪阁、张庙堂、陈官庄、青龙集附近地区。邱清泉兵团部到达孟集。
当日3时左右,邱清泉突然接到第5军第45师郭吉谦在襄山庙发出的出无线电告急,说正与共军第9纵队激战,请求支援。邱清泉立即命令邓军林第70军第 139师派出一个团前往增援。
第二天,即3日晨,郭吉谦再次告急,说解放军的第1纵队和第3纵队又追上来了,三个纵队已经将45师三面包围。
邱清泉顿感问题严重,他先给74军的邱维达打电话:“邱军长,第5军第45师在襄山庙地区被共军三个纵队包围。你能不能派出一个师去增援?”
“邱司令,我的第74军正面已经打上了,撤下来就去。不过撤下来需要一些时间。”
“等不及了,我派72军抽调一个师去。”邱清泉对身旁的参谋长李汉萍说,“你立即令第72军余锦源派一个师前往增援,攻击解放军的侧背,掩护郭吉谦从襄山庙突围。”
参谋长李汉萍给余锦源打完电话又用隐语告诉襄山庙的郭吉谦:“郭师长,已派了两个大东西前去。注:指两个师,其实只派一个师。你可以和它密切协同,内外夹击,将当面敌人击溃,突出重围。”
邱清泉拿过电话:“郭师长,你赶紧西撤,几十万大军在等你呢!”
郭吉谦听到邱清泉已派了两个师来救他,他兴高彩烈。在话报机中,连呼“OK!OK!援军一到,我马上能够西撤!”
李汉萍说:“邱司令,郭吉谦就是掩护大部队撤退的,受点损失是极正常的。我们这样做,岂不反成了主力部队掩护‘掩护部队’了?这不正中共军之计?”
“参谋长啊,你的说法不对,这不是及正常而是及不正常!这证明我在撤退徐州前说的话说中了!共军是在追击,一夜之间共军三个纵队就赶到了,郭吉谦很危险!必须马上救。晚了就来不及了!仗才开始,后面的仗将更加困难。再说,郭吉谦和邓军林是我的战将。他们在苏北、鲁西、豫东一带随我征战,屡立战功。如果今天不将他救出重围,将士们会寒心!会骂我没良心!将来会有谁为我作战呢?”
正在此时,杜聿明的电话到,令邱清泉立即到总部开会。
孙元良最先到的。一到司令部就说:“杜司令,为什么停止撤退?在这个时间段内,不知有多少共军追赶上来。那时,就不止濉溪口三四万敌人,而是十几万、几十万敌人跟踪追来,形成包围圈,我们将插翅难飞!”
李弥的副司令陈冰赵季平都说:“我们李司令也是这个意思。他让我们向杜总转达他的意见。他说现在万不能停留,要快速脱离危险区。李司令还说,现各兵团都与共军接上火了,形势紧迫。我们只带了七天的粮弹现在已过去了三天……还有……”
“难道这些我不知道吗?”杜聿明打断了陈冰和赵季平的话,“你们看看这个”,杜聿明将蒋介石的手令递给他们。
孙元良陈冰赵季平仔细看完了蒋介石的手令,不再说话。
此时,邱清泉进来了。“我处理第45师的事,来晚了!总统的手令呢?”邱清泉来前得到了74师师长邱维达的报告,说总统空投了手令,是他接到的,内容不详,已经派人送给了杜聿明。
杜聿明说:“雨庵,你看看总统的手令。”
下面,用杜聿明回忆录里的话来阐述当时会议的情况。
杜聿明的回忆录是这么记载的:“这时邱清泉说可以照命令从濉溪口打下去。接着邱清泉就对陈冰等大发脾气,说第13兵团在萧县掩护不力”,杜聿明在这句话后面加了个括弧。括弧内说“事实上是第16兵团掩护部队撤退过早”。杜聿明在回忆录里接着说,“致后方车辆遭受重大损失。邱清泉并骂第13兵团怕死不打仗。陈冰不服气,就同邱清泉吵起来。我为他们排解后,问孙元良的意见,孙元良见邱清泉的气焰器张,也不敢说退,只说‘这一决策关系重大,我完全听命令’。
邱清泉见我还在犹豫不决,怕我泄气,就说:‘总座,可以照命令打。今天晚上调整部署,明天起第2兵团担任攻击。第13兵团、16兵团在东、西、北三面掩护。’
我说:“大家再把信看看,考虑一下,敢于负责就走,不敢负责就打,这是军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重。”
大家再将蒋介石的信看了一遍,都感到蒋的指示十分严厉,不能不照令迅速解黄维之围。于是决定服从命令。采取三面掩护、一面攻击、逐次跃进的战法,能攻即攻,不能攻即守。不让敌人把部队冲乱。当晚即调整部署如下。
一、指挥部及第2兵团司令部在孟集。该兵团应于明日展开在青龙集东西地区向濉溪口方向攻击前进。右翼与第16兵团、左翼与第13兵团连接。
二、第13兵团司令部在李石林,右翼连接第2兵团在孙瓦房、张寿楼、袁圩间地区占领掩护阵地,掩护军之左侧背。左翼与第16兵团连接。
三、第16兵团司令部在王白楼,部队右翼连接第13兵团在赵破楼、僖山集、张庄间地区占领掩护阵地掩护军之右侧背。左与第2兵团连接。”
杜聿明于当晚复电蒋介石:“校长,昨日因各部队零乱,停止整顿一晚。本日各部正在前进,又奉总统手谕,当即遵令部署。明日经青龙集东西地区向濉溪口共军攻击前进。本晚仍在孟集宿营。请求总统空投粮弹!”
这一决定,杜聿明集团再也逃不掉了!
因为同一天,即3日下午1时粟裕陈士榘张震给各纵各兵团发电,布置了任务。要求各部要乘敌立足未稳,阵脚混乱之际,坚决截堵杜聿明集团向南的突窜道路。压迫其向北、向西北,不能让他向西向东,更不能让他向南——濉溪口突击成功。粟裕已经令主力分别锲入敌人纵深。
当晚粟裕率华野总部由宿县以北的草庙圩子,转移到濉溪口附近指挥对敌人向濉溪口的攻击作战。
由于杜聿明集团的这一徘徊犹疑,造成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不得不在三天后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上——决定突围。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