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主持人大赛:选手频繁出错,邹韵淡定从容,收放自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04:04 1

摘要:2025主持人大赛第二赛段第三场比赛于9月21日下午5:00在央视一套开播,第一组出场的选手是曹芷嘉和胡鑫,这两位选手整体看上去都很年轻,或许是因为大赛经验不足,一开场就错误不断。

2025主持人大赛第二赛段第三场比赛于9月21日下午5:00在央视一套开播,第一组出场的选手是曹芷嘉和胡鑫,这两位选手整体看上去都很年轻,或许是因为大赛经验不足,一开场就错误不断。

本次主持人大赛更注重选手的临场发挥和实际操作能力,在第一组的对抗中,双方就神州十九号飞船着陆现场进行模拟报道,两人分别选择了新闻播报区和模拟报道区,在播报区分别有沙晨和文静和他俩人搭档播报。

现场比赛中两个人看上去都很紧张,所以错误不断出现,评委老师和点评嘉宾老师也指出了他们的问题。

曹芷嘉在报道时将航天员说成宇航员,崔霞老师点评时说:小小的提示一下,现在我们叫航天员,不叫宇航员。

关于应该叫航天员还是宇航员的说法,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

航天员和宇航员本质上指代同一类人员,即进入太空飞行的专业人员,但‘航天员’是中国特有的规范术语,由钱学森提出,以更精确地描述大气层外的飞行活动;而‘宇航员’是国际通用词汇,源于前苏联的‘cosmonaut’,在中文语境中两者可互换,但中国官方统一使用‘航天员’以体现术语规范性和文化特色。

‌‘航天员’的由来‌:1967年,钱学森基于中国领域划分传统(如航海、航空),首创‘航天’一词,特指地球大气层外至太阳系内的飞行活动,并将执行此类任务的人员称为‘航天员’(英文:taikonaut),以区别于更广泛的‘宇宙航行’概念。‌‌

‌宇航员的起源‌:该词源于前苏联1961年首次载人航天时提出的‘cosmonaut’(希腊语意为‘宇宙航行员’),后成为国际通用术语,泛指所有进入太空的人员,隐含太阳系外探索的潜在含义。‌‌

我们现行的说法都是叫航天员,作为一个新闻人,这样的问题好像真的不应该出。

当曹芷嘉在神州十九号着陆点报道时,五架直升机从模拟现场的头顶呼啸而过,轰隆轰隆的声音很是震耳欲聋,大家都以为她马上要把话题转到直升机上,但是她却只字未提,在描述地面的状。

康辉老师在点评时说:

已经有五架直升机在画面当中经过,但是你那时候还在说东风着陆场东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一种地貌等等。其实那个时候可以马上把这个部分的内容给大家介绍。在现场,千万不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要随时随地的去观察,注意感知现场的这种变化。要准备,但不要硬背。

鲁健老师则是直接说,我继续提供方法论吧。就是四个字:善抓活鱼。

现场出现的动态要素一定是第一位的,胡鑫也是我们在现场观众一眼都能够看到你身后就是返回舱,那个返回舱是处于倾倒状态的,这种倾倒状态实际上是非常有利于航天员出舱的, 这个细节我也没有抓住,在我们看来,怎么觉得他倒下来了,但实际上这对于一个飞行器,对于返回舱的回收来说,这是一个最完美的姿态。

曹芷嘉在直播间报道时遇到了非常大的难题,她竟然不会读经度和纬度,慌不择路的她去问沙晨老师,沙老师淡定地摇了摇头,当大家都在想她要怎样去报到时,曹芷嘉的做法是直接忽略它,不会的假装不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点评老师也进行了提醒:

鲁健老师说:

还有一些问题在播报过程当中,东经和北纬,是不能省略的。东经101度04分09秒,北纬41度12分50秒。除了刚才这个落点的精准坐标你给省略了之。

更要命的是她竟然读错了时间,4月30日读成了4月3号。

04 邹韵暖心圆场

当两位评论老师指出了两位选手各种问题时,现场一度非常的尴尬,两位选手更是很不自在,因为出了很多的问题,而且有的是常识问题,为了缓解尴尬,主持人邹韵说了这样一段话:

刚刚芷嘉在最后说这是一种日常,我其实跟她有不谋而合的一种感觉,因为我们在小的时候,比如说神舟5号第一次发射载人飞船的时候,当时我们学校是要停课,然后组织所有的同学去观看,因为是举国欢庆。

现在反而是多了一点点平常心,要知道上天下海曾经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人类探索能够到达的一个极限和边界,古人曾经说的“欲上明月不可攀”的这种无奈,变成了可上九天揽明月的这种豪情,这可能就是我们中国航天实力带给每个中国人的自信和底气。

邹韵的一番话缓和了现场的气氛,你让选手紧张的心情得到了缓解,不得不说,这是她作为主持人的一种智慧,也可以看出她的控场能力。2019年主持人大赛总冠军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我们为她点赞。!

来源:综艺看点王

相关推荐